繁体

π头十足,探索奥秘:小学部数学周系列活动精彩回顾

03-19 08:34发布于广东

关注


3月10日至3月14日,小学部迎来了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数学周


创意Logo设计大赛


为了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热爱与创造能力,开学伊始,小学部数学组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Logo创意设计大赛


这些中英双语作品紧扣 “数学日πDay” 主题,不仅突出了数学元素,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色彩选择上,孩子们也别具一格,有的用蓝色象征智慧,有的以绿色寓意成长,每一种色彩都传递着独特的意义。而在设计内容中,数学符号、图形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等元素巧妙融合,生动地展现了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


经过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赛共评选出50名创意独特的获奖者。通过进一步严格筛选,最终有3个作品脱颖而出,荣获本次数学周 Logo 创意设计大赛的特等奖


在升旗仪式上,李文平校长、赵学彬副校长和林静姿副校长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特等奖作品凭借其卓越的创意和设计,成功当选为本次数学周活动的官方 Logo。数学组的老师们还将这些充满童趣与智慧的Logo 制作成文化衫、印章和徽章,衍生出一系列精美的文创作品,让孩子们的创意得以更广泛地展示和传播。



此次数学周 Logo 设计大赛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数学课中的探索之旅




G1

排队理解π的无限性


一年级的学生们发现,圆周率不仅在数学中极其重要,而且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


为了让这个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每位学生都分配到了圆周率的一位数字。他们按顺序排好队,用粉笔在人行道上写下自己分配到的数字,形成了一长串蜿蜒的数字序列。



全班同学数了数从数字序列的开头走到结尾所走的步数 —— 这是一种既有趣又能亲身体验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圆周率的无穷性!



学习并未就此止步!一年级的学生们与五年级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合作。他们一起寻找圆形物体,五年级的学生负责测量并记录其半径。



有了测量数据后,学生们将这个圆形变成了一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以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方式将数学与创造力融合在了一起。





G2

跑步排出π


二年级的同学们将美术与数学结合,发挥奇思妙想,创作出形形色色漂亮的 “π” 作品。



课堂外,孩子们两两一组参与趣味游戏,在运动中排列出圆周率的数字,大家配合默契,不断挑战谁能最先展示出正确的π。



为庆祝πDay,每个孩子还品尝了美味的派。在这欢乐一周里,孩子们的数学潜能被激发,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G3

πDay绳艺手工活动


G3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πDay庆典。


课堂上,老师们将艺术和数学紧密结合,精心策划了πDay绳艺手工活动。


五颜六色的绳子在孩子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魔力。他们全神贯注,有的三两成群热烈讨论,有的独自专注构思。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圆形图案在指尖呈现,有交织缠绕的复杂几何图形,也有简单却充满童趣的创意设计。



这些令人赞叹的作品,成功将π的抽象概念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视觉盛宴,生动地展现出数学的独特美感,让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数学乐园。




G4

Gimkit玩出π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热情洋溢地投入到数学Gimkit活动中。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每一个正确的答案都伴随着一阵欢呼和掌声。这个互动式的学习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反应速度和策略思维。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变成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每个学生都是勇敢的探险家,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享受着解决问题的乐趣。





G5

设计数学服装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协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G5的老师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了趣味十足且意义重大的回收数学服装项目。该活动将数学知识、环保理念与学生创意巧妙融合。



活动中孩子们热情满满,利用纸盒、碎布等回收材料,开启数学主题服装设计。


有的小组用长方形纸盒搭建数学城堡轮廓;有的小组把碎布剪成几何形状,拼接成“数学拼图装”,展现图形变化。为融入数学内涵,孩子们在服装上绘制乘法口诀表,用彩色纸条拼数学算式,让服装成为待解的数学谜题。



小组合作时,负责剪裁的同学精准操作,如同解几何题;擅长绘画的学生精心绘图,表达对数学美的理解;思维活跃的学生巧妙构思,安插数学问题。大家分工明确,团队协作力量尽显。





计算机科学课

用编程探索圆周率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机对话将不可避免。


计算机是如何“思考”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从古代的“割圆术”到超级计算机,人类用数学方法不断逼近π的真值,但计算机能算出它的万亿位,却依然找不到最后一位,π的最后一位成为了千年之谜。如何借助计算机去激发孩子们探索其中的奥秘?


本次数学周,小学部数学组与计算机科学组开展了跨学科合作,设计了让孩子们利用计算机编程探索正多边形的边数变化与圆周率变化的关系,通过尝试孩子理解了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数字永远没有尽头!


活动中孩子们化身“数学小侦探”,进一步体验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游戏,破解了计算机的“密码语言”。


孩子们在寻找简单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和图像,触摸到了未来科技的脉搏。


计算机科学课上,Sunny Hon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尝试中已经打破了挑战精确到π的小数点后12位的记录。他不断探索、突破极限的精神深深地激励了其他同学。




生动有趣的小学部

    数学周狂欢节活动


3月12日的B7、B8,在清澜山小学部,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周活动热烈开场。为了点燃孩子们对数学的热爱,数学组的老师们早早便开始精心筹备,策划了 11 个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旨为给孩子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数学体验。



现场的热烈氛围将孩子们包围着,大家的兴趣瞬间被点燃,一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到游戏当中。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体验,老师们还精心设计了特制的流通货币,这些设计精美的货币可以兑换心仪的奖品。



同时,老师们还准备了积累印章的卡片,每参与一个游戏,孩子们就有机会获得印章,积累印章又可以兑换心仪的Logo徽章。这些设计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孩子们穿梭在各个游戏摊位间,积极挑战着。


活动现场,孩子们或是三两成群热烈讨论游戏策略,或是独自凝神思考,认真解题。每当成功完成一个游戏,他们脸上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收获特制货币与印章时,更是兴奋地与同伴分享喜悦。



在这场活动里,孩子们始终沉浸在体会成就的快乐中,在玩乐间感受着数学的魅力。


01

掷骰子游戏

孩子们围在一起,认真记录下投掷出的每一个圆周率数字。即使有时候掷出的数字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热情,互相鼓励,再接再厉。

整个活动现场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与乐趣,这段经历无疑成为了他们童年记忆中一段美好的时光。

02

背π

“3.1415926......”数学周“圆周率背诵挑战赛”,G1-G5萌娃们化身“数字小达人”,用童真嗓音丈量无限π的浪漫。

有的高年级孩子们能一口气背出小数点后面30多位,惊现了“最强大脑”;G2、G3的孩子们也能背出小数点后15位,大家开心地领到了过关奖励;连刚识字的G1小萌娃有些也能流畅背出小数点后10位,攥着积章卡连蹦带跳地说:“原来π像故事一样好玩!”  


这场充满童趣的π之旅,不仅是记忆的较量,更是勇气的勋章——每个认真挑战的脸庞,都在书写“无限可能”的童年公式。

03

几何建构师

空间感是孩子们思维发展中特别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一项能力。与算术、逻辑、代数等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不同,几何的学习和训练特别依赖实物模型,只有亲手搭建、摆弄,孩子们才能像变魔术一样,从立体空间中变出无数解题的妙招。“几何建构师”活动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魔力的游戏场!

在这里,小孔球和小棒成了孩子们手中的魔法棒,它们通过奇妙的组合,把抽象的点、线、面、体变得活灵活现。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小手,还让大脑里的几何认知、空间想象、创造力和探索力都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样的学习,既有趣又高效,孩子们在快乐搭建中成为了小小的“几何魔法师”。

04

手指游戏

老师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瞬间成了神奇的 “数学魔法棒”。原来通过巧妙地 “伸直” 或者 “弯曲” 手指,就能表示出独特的五位二进制数。


孩子们瞪大了眼睛,满是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他们纷纷伸出自己的小手,投入到这场奇妙的数学之旅。

每一次手指的变化,都让他们对二进制的理解更深入一层。这场既好玩又有趣的游戏,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悄然种下,激发着他们进一步对二进制深度探索学习的热情。

05

幸运大转盘

“二进制”来挑战

计算机的“大脑”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世界,就像一盏灯的“开”和“关”。计算机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所有信息最终都会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存储起来,尽管二进制只有两种状态,但不同组合可以表达不同信息。

活动中老师不断鼓励着孩子们说:“‌从右往左数位数,按权展开,相加求和‌,你也能变身数字破译高手,拿奖励,换奖品。”

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什么?让我们来听听来自G3小朋友的话吧!


他说:“老师教了我们一个万能公式:‘套娃’法则,先算‌‌每一位数字 × 2的(位数-1)次方,再相加!‌比如把‌1010转化成十进制‌,我是这样想的:

1×2³ + 0×2² + 1×2¹ + 0×2⁰= 8 + 0 + 2 + 0 = 10”最后,他还很自信地说:“程序员最爱的1024就是2的10次方哦!”

孩子们通过尝试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体会到编程是数学的一种形式化语言。

06

找规律

一串串简单的数字和图形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认真观察,迅速找到了规律。在深入探究中,孩子们还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排列规律,并通过画一画,绘制出了斐波那契螺旋线,直观感受数学与艺术交融之美。当看到鹦鹉螺、向日葵等自然现象与数列紧密相关,孩子们惊叹不已。

07

巧手分割圆

在规定时间内,画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又要保证分布最均匀,任务充满挑战。但孩子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两两合作,密切配合。随着三角形数量的不断增加,正多边形愈发趋近于圆形,孩子们逐步理解了祖冲之使用割圆术的精妙所在。


孩子们在合作中既提升了沟通与协调能力,又直观而深刻地领悟到古人探索圆周率的智慧。

08

体验编程

画近似圆

孩子们在电脑上体验画圆互动程序,输入多边形不同的边数,观察图形变化。随着边数的增加,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边数越多,绘制的形状就越接近圆形。


他们通过提问和猜测,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现象,比如“输入4边形,看看是什么样的?输入10000边形,看起来又像什么图形?”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到了编程的力量,同时也直观地理解了“逼近法”的美妙。

09

体验编程模拟

“割圆术”求π

孩子们体验了计算π值的互动程序。他们当输入不同数值时,正多边形会逐渐增加边数,变得越来越圆润。随着边数的增加,计算出的圆周率值也在不断变化,最终接近3.14159。


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边数越多,结果越精确,这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编程的力量。


在这个数学周活动中,孩子们条理清晰,以数为梯、几何为桥,运用扎实的数学基础、敏捷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数学与思维的宇宙里深度探索。


在他们眼里数学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通往未来科学的魔法!在各种活动中,他们都玩得开心快乐,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为期一周的数学周活动结束后,数学组老师们积极总结反思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亮点与有待改进之处,争取在下一年的数学周里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期待着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字与逻辑的魅力。


文字 Writing| Hongning Liu

照片 Photos|Jack Wu

编辑 Editing | Nars Wang

审核 Auditing|Jenny Zhu, Yoyo Gao, Marybell Wei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清澜山学校TsinglanSchool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清澜山学校

课程设置:AP,Alevel,美式,双语国际

学费区间:19-2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