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深化校际合作,共探教育创新丨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到访弘科未来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03-26 08:32发布于广东

关注

Ardingly College Zhongshan

为深化校际合作、共探教育创新路径,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卢超文、副校长陈云华、副校长李园林、副校长巫晓丹率学校管理团队一行到访中山市弘科未来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弘科未来学校理事长兼代理总校长黄翔、执行校长何晋中、常务副校长刘小碧、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丁培培及学校行政团队热情接待,双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聚焦育人,共话办学

ACZS


在弘科未来学校管理团队的陪同下,特殊教育学校一行实地参观了校园环境,深入了解了弘科未来学校“因材施教,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并激发内驱力,培养他们成为开拓者、冒险者、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的办学理念。





深耕课程,共探跨学科实践

ACZS


座谈会上,黄翔校长与各位介绍并分享了弘科未来学校在融合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呼吁在AI时代保持"看见不同"的初心,让科技成为温度守护每个"独特灵魂的源代码"。

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教育伙伴们:

此刻,请允许我以最温暖的掌声,欢迎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先锋团队!当你们走进这座用代码编织理想、用人文浇筑灵魂的校园时,我仿佛看见珠江口的浪花正携着两种教育智慧的星光在此交汇。

五年前奠基时,我们曾在奠基石下埋藏三枚种子:一枚芯片,象征科技赋能;一片岭南榕树叶,代表文化根脉;还有一颗刻着"仁者爱人"的陶土印章。今天,当这三颗种子破土成林时,我们更深刻理解——真正的教育生态,需要容纳所有形态的生命生长。

在弘科,没有“特殊学生”,只有“独特学习者”。就像有人天生是苹果树,有人是蒲公英,非要让蒲公英结苹果,那不是折腾人吗?霍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他全身能动的只有三根手指,却用这点力量撬动了整个宇宙。墨西哥有个自闭症女孩阿达拉,被三个学校赶出门,结果人家现在帮航天局算火星轨道。这些孩子哪里“残缺”?明明是我们没找到对的沟通方式。

最近我们看到一件有趣的事:在国外的一所学校让普通学生戴上AR眼镜,体验阅读障碍者眼中的文字——那些字母就像在水里飘。有孩子当场哭了,说“我以前总笑同桌笨,原来他每天在解谜”。这让我更坚定要做三件事:

咱们一起做个“教育翻译官”。弘科未来学校的教师们和特教老师结对,把课程调成不同“频道”——比如把编程课改成触觉棋盘,视障孩子摸着棋子就能学算法;把音乐课变成光影秀,听障孩子看着颜色变化就能感受节奏。

启动“湾区交换生”计划。下个月起,我们的孩子每周三下午去独特学校当“同学”,不是去帮忙,而是去学习。比如跟着唐氏孩子学怎么用十倍的耐心拼模型,跟自闭症孩子学不受干扰的专注力。

建个“成长记录仪”。用AI记录每个孩子的微进步:可能是脑瘫患儿第一次用眼神控制机器人画画,也可能是多动症孩子安静读完一本书的5分钟。这些碎片连起来,就是我们写给未来的教育日记。

各位老师,AI时代最不缺知识,缺的是看见不同的眼睛。当我们用GPT批改作文时,更要蹲下来听孩子说不出口的话。就像珠江涨潮时,咸水和淡水互相滋养才能生出最肥美的蚝——普通教育和独特教育本来就是你中有我。

最后分享个小温暖:上周有家长说,他自闭症儿子在我们这学了半年编程,现在回家总念叨“我的代码朋友”。这个词让我眼眶发热。或许教育就是这样,当科技有了温度,每个独特灵魂都能找到自己的源代码。

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做孩子的“源代码守护者”。

活动最后,双方将会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育人模式,为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中山弘科未来Ardingly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中山市弘科未来学校(原中山阿丁莱)

课程设置:IB,AP,Alevel,香港DSE

学费区间:5.6-16.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