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08:16发布于广东
3月28日,中学部八年级的同学们怀揣着对古村奥秘的好奇,踏上了"适应环境"毕业项目的实践之旅。
这次考察聚焦深圳大鹏半岛的半天云村与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博物馆,通过跨学科视角解码古人应对自然环境的生存智慧。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场跨越多学科的智慧实践。同学们在实地考察中解锁了古村选址与布局的奥秘,收获了文化与成长。
半天云村:
山地环境的生存智慧
上午,细雨中,同学们考察了半天云村。半天云村,位于海拔123米的抛狗岭半山腰,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
这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与传统的“坐北朝南”不同,半天云村的房屋大多朝西,这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为什么这里的房屋要挑战传统的“坐北朝南”朝向规律?
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指北针判断方位,并亲自测量了房屋的朝向。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大家发现,半天云村的房屋朝西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半山腰的地形,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通风条件。
这一发现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在建筑布局上的智慧——因地制宜,天人合一,为"建筑与环境适应"课题提供了关键案例。
地质博物馆:
触摸地球脉动
下午,同学们参观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博物馆。
矿石展厅内,导师们讲解了岩浆冷凝过程中矿物如何通过晶体尺寸的自我调控,在快速凝固与抗风化能力间达成平衡。
相邻展柜中,石英与方解石的共生结构,揭示热液环境下矿物如何随酸碱度变化接力更替,构建动态稳定系统。
在变质岩专区,片麻岩的带状构造记录着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塑性变形史,鳞片状矿物定向排列形成天然应力轨迹图。
本次社会实践透过矿物形态学与地质动力学的双重棱镜,将"适应环境"的抽象概念具象为地球物质演化的亿年史诗,让同学们了解了"应变而非硬抗"的环境认知范式。
收获满满
成长无限
这次大鹏古村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使用指北针、测量坡度、绘制古村布局平面图等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大家共同探讨了古村选址布局的智慧,理解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
本次研学活动中,地理建模、了解矿石等跨学科实践,使"适应环境"课题获得多维度的实证支持。同学们深刻认知到:古人的环境适应智慧,正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教科书。
未来,清澜山学校将继续带领同学们走进更多神秘而美丽的地方,用双眼去发现世界的美好,用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社会实践之旅吧!
文字 Writing|Shan Luo, Aaron Yang
图片 Photos|中学部G8全体班主任
编辑 Editing| Nars Wang
审核 Auditing|Keqin Huang, Samantha Xia, Hang Guo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