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08:19发布于广东
爱读教育中心
X
香 港 名 校 通
Hong Kong Education Hot News
DSE数学卷出错?
2025DSE数学卷现争议题,掀起师生质疑
<
教育界警示疏失严重,促考评局正视处理
<
考评局回应争议:拒评涉机密资料试题
<
Current Affairs
图源:港闻01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数学科必修部分于本月7号开考。
今年考卷难度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其中卷二一道多项选择题(MC)因争议性备受关注。不少考生及教师直指题目存在错误,甚至质疑其可能影响考试公正性。
经对两位资深中学数学教师及一位教育领域学者的深入采访,综合研判显示,争议焦点集中于题目表述的模糊性及用词失当。
经详细计算验证,该题可能存在多个符合逻辑的解题路径,导致考生难以锁定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出现"无解"的极端情况。
有教师直言题目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称此类错误"绝不可容忍",并公开质疑考评局在命题审核环节的严谨性。此外,部分考生因在该题上过度纠结而延误答题时间,可能对整体成绩造成负面影响。多位教师呼吁考评局正视问题并作出公开回应:"必须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建议取消该题计分或统一给予全体考生该题满分,以维护考试公平性。
图源:港闻01
考评局于9日作出回应,表示当前评卷工作已全面展开,因此不会对具体试题、答案内容以及考生的个人表现等机密事项予以置评。
针对题目是否存在差错的问题,也未给出直接答复,仅强调试卷在正式使用前历经了多轮严格审核与精细校对。在后续评阅答卷过程中,会细致考察考生的实际答题情况,以确保最终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DSE Math
香港中学文凭试数学科必修部分卷二属于MC卷,整份卷子的所有试题均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呈现,在全卷中占比达35%。考生需要在限定的1小时15分钟内,完成共计45道题目,每道题目分值相同。
近期,该卷的第34题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少考生在网络平台上就该题的正确答案以及题目是否存在错误展开了热烈讨论。
▂▂
必修部分卷二第34题
On the same 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 the graph of y = y = logₐx cuts the graph of y = a^x and the x-axis at the points P and Q respectively, where a is a positive constant. Denote the origin by O.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I. a<1
II. OQ>a
III. ∠POQ=45°
A. I and II only
B. I and III only
C. II and III only
D. I, II and III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上,y = logₐx 的图像分别与 y = a^x 的图像及x轴相交于点P及点Q,其中 a 为一正常数。将原点记为 O。下列何者正确?
I. a<1
II. OQ>a
III. ∠POQ=45°
A. 只有 I 及 II
B. 只有 I 及 III
C. 只有 II 及 III
D. I、II 及 III
English ambiguity
图源:港闻01
资深数学老师:英题歧义中题难选
<
两位教师均对题目用词提出质疑。
一位拥有十年以上教龄、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数学教师认为,题目中的英文词汇“cuts”存在歧义,导致答案存在争议。他解释道,“cuts”在数学领域并无严格定义,不同教科书对其解释各异,部分教师认为其包含交叉及相切(touches)的含义,从而得出“仅选项III正确”的结论;亦有教师将“cuts”理解为仅指交叉,进而得出答案D。
针对中文词汇“相交”,他指出,图像上可能呈现两种情形,使得正确答案仅为“选项III”,但题目并未提供此选项,导致考生难以作答。该教师推测,出题者可能遗漏了其中一种情形,“误以为仅存在一种可能答案”。
图源:港闻01
高才生发现恐耗时纠题:导致不公
<
他提及,此题本身难度颇高,首次将这两种方程组合考查,想必一般考生未曾遇到过。但他推测,能力出众的考生能察觉试题存在问题,若考生因此“耗费过多时间纠结此题”,这对他们而言并不公正。
圆玄学院妙法寺内明陈吕重德纪念中学数学科主任陈晨代也认为,该题中英文版本在字词含义上存在差异,中文版甚至出现错误,致使考生“难以选出答案”。对于英文版,他认为“cuts”一词并不包含“touches”的意思,所以答案选 D,即 I、II 及 III 均正确。
针对中文版“相交”一词,陈表示,尽管“cuts”通常翻译为“相交”,但在不更改现有答案选项的前提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相交但不相切”(“touches”翻译为“相切”)。
他推测,命题及审题者或许没有留意到“a > 1”时两图像会相切的情况,形容这是“非常细微之处”,“很容易忽略这个盲点”,错误不算严重。他认为,考评局应该取消这道题,这样才对考生公平。
(右)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方子豪。
科大数学教授:拟题未全虑有疏忽
<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方子豪表示,经考量该题多种可能情形后,最恰当答案应为 I、II、III 均非必然正确,然而题目未设此选项。他推测,出错缘由在于拟卷者未周全考虑题目所有可能性,特别是特殊情况(special cases),“出题考量不周全,便出了问题”。
他形容拟卷者存在“些许疏漏”,因需“具备一定能力才能察觉”,但仍认为此类疏漏本可尽力避免。他又提及,对于考评局“遗漏某些情况”,“若仅有两三人处理却未察觉,尚可理解。但若 10 人处理后仍未察觉,则颇为蹊跷”。
他笑着说道,“我自己也耗费了 3 至 4 分钟”,才得出计算结果,颇为耗时,且卷二作答时间紧迫,料想考生仅会以简单思路理解题目。
他还认为,最理想的英文表述应为“intersect”,而非缺乏共识的“cut”,“‘cut’过于随意(不正式),我不会采用”。他觉得,“intersect”与中文版“相交”意思一致,可使两个版本表述更为契合。
图源:港闻01
老师斥题严重 促考评局正视释因
<
该数学匿名教师称此次问题重大,“数学非对即错,无中间地带”。他表示,公开考“出错题”且影响考生未来,难以接受,质疑拟题者“考虑欠周”,望考评局审查拟题者资质,并安排足够专家审卷。
他敦促考评局正视并处理此事,“必须给出解释”,建议在 DSE 后处理,以免影响考生情绪。还建议考评局统一给所有考生分数,或取消该题也合理。
图源:港闻01
考评局:不评试题答案等机密信息
<
针对卷二第 34 题是否存在错误、是否取消该题、是否涉及命题失误、是否收到考生投诉等问题,考评局于9 日回复称,数学科必修部分已进入评卷阶段,不会对个别试题、答案及考生成绩等机密信息发表评论。
考评局还表示,试卷经过审题委员会精心审拟,并经过多轮审核与校对;考试结束后,会按照既定程序评阅试卷,细致审查考生表现,确保评核公平公正。评卷参考及考生整体表现将在每年考试结束后出版的《试题专辑》中公布。
How to avoid?
这一词汇歧义事件深刻警示我们:英数词汇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香港,好的学校数学课程多采用英文授课模式,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精准运用专业英文词汇的能力。一旦在词汇使用上出现偏差,就可能像报道中那样,影响整体成绩。
为了助力广大学生和家长,我们精心准备了
香港英数词汇包
该词汇包涵盖数学各个领域常用的英文词汇,从基础的数学运算词汇到复杂的几何、代数等专业术语,一应俱全。
扫码添加微信或后台私信,即可免费领取这份实用的词汇包!
领取免费词汇大礼包!
咨询考试、升学
—欢迎扫码—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