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08:33发布于广东
·············
今年,清澜山迎来了第三届毕业生,并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成绩。英国方向有牛津、剑桥;美国方向有藤校、威廉姆斯(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更值得庆贺的是,60名毕业生,80%都被美国/世界前30学校录取,几乎所有学生(99%)都拿到了美国/世界前60学校录取。
诚然这优异的成绩有着学校的全力托举:清翔计划、高研实验室、CG-Lab、清华教授为首的科研导师团队以及各种大咖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更是学生们自身努力的结果,清澜山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付出的辛勤汗水:
高研实验室里,有他们通宵达旦做实验的背影;
图书馆、静音舱,有他们敲打键盘的声响;
还有那无数个和研究生一起撰写学术论文的日日夜夜
……
对于这样的升学结果和孩子们积极健康的状态,家长们都是怎么想的呢?就在4月9号清澜山学校举行的“毕业生家长下午茶”上,毕业生家长们畅所欲言,回忆了他们孩子在清澜山度过的美好时光,谈起了他们眼中的清澜山学校。
文化根基
“中国心”在孩子心中生长
在清澜山学校的学生当中,有不少是在海外求学多年、如今回流国内的孩子,今年的毕业生中亦不乏其人。
这些孩子口语流利、思维开放,但不少家长渐渐意识到:孩子虽有华人面孔,却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识字有限,对中华文化的情感也相对淡薄。
而家长心中始终清楚——文化认同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根,是决定未来幸福与内在力量的重要基础。
“我们是中国人,我希望我们的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心里有根。”正因这份信念,许多长期在海外工作的家庭最终选择了回国,来到清澜山学校——这所融合中国文化底蕴与国际教育理念的中西合璧学校。
清澜山学校的办学使命就是培养“出得去、回得来、立得住”的根植于中国文化,学术积淀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突出特长的国际化杰出人才。
在清澜山,孩子们重新走进丰富而多元的中文课堂。与传统语文教学不同,清澜山的语文课程灵活有趣、充满创意。老师们带着孩子把经典名著改编成戏剧,在水木剧场连演两天,座无虚席;还组织他们翻译外文读物,汇编成书,并正式出版。
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和体验中,孩子们渐渐体会到中文之美、中国文化之美。他们开始真正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语言到内心,都逐步生发出一颗坚定的“中国心”。
“我非常感激清澜山带给我孩子的改变,更庆幸当初我们决定回国,选择了这里。”一位家长感慨地说。
在清澜山的校园里,文化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滋养心灵的根,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学术蜕变
从GPA3.0到顶尖名校
如果说此次升学成绩哪方面最让家长表示满意,那毋庸置疑是令人亮眼的录取率。如果说牛剑、藤校是牛娃的专利,那么99%的学生都能进美国/世界前60的大学,则说明了清澜山扎实的学术水平和强悍的托举能力。
清澜山是一所K-12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本届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是9年级前就来到了学校,甚至有不少学生是创校生,是清澜山自己培养的土生土长“清澜娃”。
有的学生刚到清澜山时,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GPA不到3,家长戏称“我当时还以为GPA满分就是3分呢。”
现场不少家长对清澜山认真负责的老师们和“学风浓”的校园文化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致敬。他们表示来到清澜山后,老师们非但课堂教学扎实,课后还会为学生答疑,给了学生很大的支持和助力。在清澜山浓厚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们受周边同伴蓬勃向上,有追求、有目标的积极状态的感染,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好好上课学习的同时,还激发了内驱力,养成了自我学习的习惯,GPA也逐年稳步上升。
这些原本成绩并不拔尖的学生,有的拿到了排名前十的文理学院的Offer,还有的被排名前30的美国名校录取,有了很大的突破。
“我都没有想过他/她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真是非常感谢学校的栽培和支持!”
全人成长
在热爱中找到光芒
“我的孩子非常喜欢清澜山学校,经常在学校待着,不想回家。即便曾经有别的学校供我们选择,但他们仍旧想要留在清澜山,不愿意离开。”
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因为清澜山拥有更广阔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深耕自己的热爱,成为最好的自己。
清澜山的学生是忙碌的,高中生尤其是。除了每天固定的学术课程外,清澜山还有由专业老师带队的交响乐团、美术学院、网球学院、击剑学院、戏剧社、合唱团;和学生主导的各色校队、社团等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这届毕业生中,有羽毛球、足球校队队长、有弦乐团大提琴手、有长笛演奏者、有戏剧演员、有VEX社团队长、无人机社团队长……他们或在运动场挥洒汗水,或在水木剧场熠熠闪耀、或沉浸在机械世界中探索创新……
在清澜山,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扎实的学术知识,更有在热爱项目上耕耘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专业的指导、同伴的支持和心灵的成长。清澜山之于他们,不是单纯一所学校,而是承载青葱年华最美好回忆的地方。
还有的家长戏称自己的孩子是没有顶级竞赛金奖、耀眼夏校和科研成果的“三无选手”,却仅靠清翔计划和校内各项活动就收获了TOP20名校的录取,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清澜山就是这样一所既深耕学术,又重视全人教育的学校。在清澜山,学生的兴趣被当作正事来对待,学生的热爱被认真呵护与引导。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的桎梏,有的是鼓励探索的氛围和勇敢尝试的机会。
教育智慧
把“问题”变成“特长”
教育是关于“看见”的艺术,是在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光芒中,发现潜力、点燃热爱、引导方向的过程。
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最终收获牛津、藤校录取时,也许未曾看见,站在荣耀背后的,是一条并不轻松的成长之路。而那些被称为“牛津妈妈”“藤校妈妈”的家长,也并非一路鲜花与掌声,她们也曾经历过困惑、焦虑。
本届毕业生中被牛津大学录取的孩子,曾在刚入学时因为一次好奇的尝试,攻破了学校的网络系统。原本担心自己会因此受到严厉处分,家人也非常紧张。但李文平校长不仅没有惩罚他,还肯定了他行为中积极的一面,让他充分发挥优势与特长,参与学校的网络安全维护,更坚信他未来一定能考上牛津大学,并给予他多种纬度的支持。
这种理解与托付,成为他自我成长与责任感萌芽的起点。在清澜山的几年里,他从一个孤独的技术少年,成长为乐于助人、心怀同理的“大哥哥”,主动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科学兴趣课,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温暖的分享。
“非常感谢当时李校长坚定地选择和认可,感谢清澜山老师们的包容和支持,是他们成就了我的孩子。”
而另一位进入藤校的学生,是个内向、安静、极具专注力的孩子。他的妈妈曾无数次担心:这样敏感而寡言的性格,能否在校园中结识朋友、收获温暖?然而清澜山从未急于“改变”他,而是用更温柔的方式让他找到归属。
他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陪伴他的小提琴老师,也遇到了一群在弦乐团里与他共鸣的伙伴。还有清澜山高中部的同学和老师们,他们的包容与爱护,让他找到了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清澜山从不急于塑造“完美”的孩子,而是用耐心和智慧等待每一个生命自然地盛放。
“孩子在清澜山的变化太大了,现在的他变得越来越开朗,也交了很多朋友,让我非常欣慰。”
当毕业生家长谈起清澜山,
他/她们会说什么?
他们会说,这是一所不以“统一标准”来定义孩子的学校,而是一所能看见个体、尊重差异、陪伴成长的学校;
他们会说,这里不仅仅有学术的攀登,更有心灵的栖居,有为梦想打磨的日夜,也有为热爱喝彩的掌声;
他们会说,孩子们在这里成为了更完整的自己——不止是能进入顶尖学府的学生,更是有担当、有温度、有方向的青年。
是的,在清澜山学校,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攀登名校,而是为了成就和呵护每个孩子,让他们在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场域里健康成长,唤醒他们本就具备的天赋与可能,不断探索,找寻自己的热爱,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于清澜学子,名校录取只是他们在奔腾向前时攀登的一座座高山、跨过的一条条溪流,是成长路上邂逅的风景,是生命旅程中自然呈现的美好,而非终点。
每一位毕业生的背后,都有一段被认真倾听、被深情托举、被耐心等待的成长故事。正是这些故事,组成了清澜山最动人的模样。
在这样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李文平校长睿智的教育理念和坚定的信念——她始终相信,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制造“标准化的成果”,而是点燃激发孩子内心的火种,陪他们走一条充满个性与可能的路。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与包容,让无数家长感受到来自清澜山最深沉的力量。在孩子迷茫、脆弱的时候,清澜山的老师们选择了相信、鼓励与托举;在孩子展露天赋、发出微光时,他们选择了呵护、放大与成就。
路虽遥,其修远兮;教育之路,从不止步。清澜山将在在时代洪流中始终守望教育初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天!
文字 Writing | Jade Liu
图片 Photos | Jack Wu,Jing Guo(家长)
编辑 Editing | Nars Wang
审核 Auditing | Julia Hu, Mengya Qu, Wenping Li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