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08:56发布于广东
在做清澜山2025届毕业生专辑前,我们的初衷便是跳出那一封封闪亮的录取通知书,希望更多人看到清澜山学生的多样性,看到青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看到他们对自我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和反思。每个人都拥有独特而珍贵的声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故事。
今天,一位在求学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环境的清澜山2025届毕业生——朱思成,将为我们分享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些小片段以及他在清澜山5年的收获。
他幼年辗转于中国、美国、墨西哥的求学经历,让他过早体会了文化隔阂的刺痛:语言障碍下的社交孤立、频繁转学导致的深层不安全感,这些挑战曾让他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
以“培养根植于中国文化,学术积淀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突出特长的国际化杰出人才”为办学使命的清澜山学校为这样的“全球漂泊者”提供了重获归属的土壤。在这里,开放友善的校园文化消融了异国求学的创伤,李文平校长提出“深耕学术,发展内涵”的理念让他在学术、音乐、机器人等领域不断探索,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与方向。
申请季的坚持与突破,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坚定选择计算机工程作为未来目标,展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与勇气。尽管过去的遗憾与艰辛难以抹去,但他始终相信,只要不留遗憾地追求热爱,未来便充满无限可能。这种对当下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憧憬,或许正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所在。他深度思考背后闪烁的光华,是照亮他前行道路的那一座座不会熄灭的灯塔。
*文章根据朱思成同学供稿和补充采访整理而成,为方便阅读,以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的求学之路从小就充满不确定性。从幼儿园开始我便在中国、美国和墨西哥的学校之间来回穿梭,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住过三年以上,直到八年级,我来到了清澜山。现在回想起来,四处奔波求学的经历虽然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痛苦,但也让我接触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事、物,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起初,在国内的公立小学里,严格的课堂气氛培养了我的纪律感,相对高强度的教学也让我打下了结实的学术基础。转学到海外后,开放的氛围逐渐打破了我对社交的恐惧,让我慢慢地对自己有了信心,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初升高的阶段继续回到国内接受教育,让我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下重构自我。
(2016年摄于美国,我在草地上吹蒲公英)
这一切都看似很完美,但同时,屡次改变生活环境也对小时候的我造成了许多困扰。在转学过程中,许多平日里习以为常的事情变成了奢侈。因为转学的不确定性,我无法提前得知下学期是否还能与朋友们重逢,也常常无法在离开前好好道别。我无法享受下课后与其他同学用他们的母语自由社交,我甚至无法在别人因为我的种族而辱骂我的时候勇敢保护自己。多次转学的经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影响着我,给我造成了不少的痛苦,我常常在家但是想 “家” ,明明被同学围绕却又感觉孤身一人,每时每刻都在怀念过去,泪湿的枕头也常常成为我入睡前的陪伴。
(2018年,我从美国小学毕业)
还记得七年级我在墨西哥上学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比以往更早走进了IT教室准备上课,刚进门就听见我的老师正在和几个同学讨论“为什么一个电影中的反派是墨西哥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对啊,为什么坏人总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是中国人呢?”
“比如说你看我们班的…”
我清了清嗓子,他立马停止了原本的发言。作为校内唯一的中国人,我对他到底在说谁心知肚明。
类似的事件在我七年级那一年发生了不少,我常常觉得自己并没有融入那所学校,这也是我决定转学的原因之一,后来疫情爆发迫使我不得不开始上网课,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召开家庭会议后,父母一致认为,一直留在那里只会让我付出更大的代价,于是便选择了之前回国参加过开放日的清澜山学校。我清楚地记得,在某一天当地时间凌晨四点,我参加了清澜山的入学评估,不久之后便收到了录取消息。
回到国内入读清澜山学校后,有些地方我不得不去适应,比如语文课。在此之前,我已经有四年时间没有上过语文类科目了。当我重新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甚至连汉字都写不太明白。但清澜山同学之间亲切的氛围让我感到无比安心,在这里,我能够与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自由交流,完全不用担心因身份或背景而受到歧视。这里为我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安全感,让我逐渐放下了心中的不安,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归属感。于是,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也在这友善的环境下迅速结交了不少朋友。
得益于清澜山学校包容开放的环境及在李文平校长带领下打造的众多顶尖资源平台,我逐渐肯定了自我,开始勇敢地去探索内心深处的兴趣与热爱。步入高中的那一年,我逐渐摆脱了过去的迷茫,重新拾起那些曾经被搁置的兴趣爱好,并在一次次尝试中发现了新的可能性,学校充足的资金和空间也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机会。
(2023年中文戏剧演出)
我加入了当时新建立并由专业老师教授的交响乐团,得益于乐团的培养和一群实力非凡的同学们的帮助,我的演奏技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在屡次表演中积攒了不少经验。我开始逐渐扩大我的乐器库,从最开始的单簧管,慢慢地又学会了低音单簧管、萨克斯、电吹管等。在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们和音乐组资源的托举下,我也开始发展了其他演奏的曲风。乐团外,我还开始探索演奏乐队相关的音乐,在乐队里演奏曲子的自由感更加充分地表现了我自己。
(2023年与乐团演奏)
(2024年与混声乐队演出照)
在学术上,我发现自己对经济和商学这两门科目产生了兴趣。高中阶段,我参加了不少经济和商科类型的比赛,也拿了一些奖项。我曾经一度打算申请商科专业,也参加了美国顶尖的商科夏校。我认为商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和各种关于管理的理论知识让我不仅能学习如何创造并且运转一家公司,也能在日常社交环境下帮助我,让我更有自信心。虽然最终我并没有将商科作为我的申请专业,但这些年与商科的经历也让我受益匪浅。
(2024年夏校课堂及与同学的合影)
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参加的机器人社团了。起初,我参加这个社团是因为我从小就对机器人有兴趣,并且也会一些编程知识,在同学们邀请我成为机器人社团第一届成员时,我便欣然答应了。初进社团时,我认为我的角色只能帮着搭建机器或者编编程序,没想到几次训练后,我机缘巧合地因为操作能力强成为了主操作手。作为操作手,我需要对机器人的每一个部分(从程序,结构细节到比赛时的维修和战术)都非常了解,在准备比赛中,我慢慢地爱上了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这也是我最终决定选择将计算机工程作为申请专业的部分原因。
左:2023年机器人社团在印尼机场
右:2023年在VEX中国国赛中与队友操作手交流战术
(2024年,搭建VEX新赛季机器人)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完全适应了在清澜山的生活,我不再每时每刻地怀念过去了,我也不再畏惧第二天上学。在与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下,每天晚上睡前,我脑海中不再被那些因为没有好好珍惜过去而后悔的画面填满,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回首过往,在海外漂泊的那些年,恰似我生命旅程中熠熠生辉的关键章节。即便我在异国他乡历经了一些痛苦时光,同时,那也是我洋溢着活力与欢乐的青葱岁月。无数次遭遇的坎坷挫折,宛如生活赠予的磨砺宝石,让我学会了审慎处事,收获了成熟稳重的心态。
真正重要的不是沉溺于过去的遗憾,而是如何在当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于是我向自己发誓,我一定要珍惜每一天,做我喜欢的事,去追求让我感到热爱的目标,全力以赴,不留余地。我希望,当我未来某一天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我心中充满的不是后悔,而是欣慰与自豪。这种对未来的承诺,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也让我明白,只有用心去过好每一天,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我选择申请计算机工程专业,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我对这个领域的知识充满热情,渴望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真正融入计算机工程的世界;另一方面,我希望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掌握计算机领域的核心技能无疑是一把开启多元职业道路的钥匙。无论未来的职业方向如何,我都相信,这个专业的选择不会让我后悔。
当申请季到来时,我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一个相对容易进入的专业,再通过转专业实现目标,还是直接申请计算机工程?一些美国大学已经限制了转专业的机会,而我早已向自己承诺,绝不留遗憾。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和家长,我只想直接申请计算机工程专业。我知道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我也清楚,唯有直面竞争,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为一名中国大陆籍的男生,想要申请美国大学的计算机工程专业,这无疑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这个领域在亚洲范围内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实力强劲的申请者都在争夺有限的名额。从一开始就明白,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与他们同台竞技。
根据2024年的数据,美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录取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主要源于其严格的选拔标准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例如,加州伯克利的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录取率仅为5.2%,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录取率也仅有5.1%。
在提交第一批申请后,我被早申学校打到第二轮审批延迟录取(defer),这让我感到些许不安。为了稳妥起见,我与家长商议后,利用两轮申请的间隔时间申请了几所保底学校。在撰写这些学校的申请文书时,我告诉自己要以“其他学校已经拒绝我”的心态去努力,但这种极端的假设反而加重了我的心理负担。焦虑开始蔓延,我一度担心自己可能连一所学校的录取都拿不到。但我不断提醒自己最坏的情况不会发生,要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当第一封录取信如期而至,我的焦虑开始缓解,随着一封封录取通知陆续到来,我开始感到欣慰。这让我更加确信,只要全力以赴地追随自己的热爱,成功便会如期而至。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来自于直面挑战的勇气,而努力本身便是通往未来的桥梁。
申请季让我成长了很多。这些成长既有学术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对学校排名彻底祛魅。在申请季,我更加真实地认识到了,仅看排名来选择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可以让自己在大学阶段充分去探索,获得成长。
(2024年我带同学和老师参观好莱坞环球影城)
当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我依然会感到许多遗憾——那些未曾完成的梦想,那些未曾尝试的可能,那些未曾抓住的机会。然而,我并不认为那些充满痛苦和艰辛的年华是徒劳的。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困境中成长;正是因为这些遗憾,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努力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些痛苦,我更能体会他人在类似处境中的感受。
“不怕艰辛,不留遗憾地走向未来”,这不仅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我想与所有人分享的信念。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恐惧或嫌麻烦而选择逃避或退让,但这样的选择只会让我们错失发现新事物的机会,甚至在未来为今天的懈怠而深深后悔。虽然我已从自己的过去中走出来,但我明白,仍有一些同学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无法专注于当下,也无法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然而,过去无法改变,真正重要的是将目光投向现在——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我坚信,未来,当我回忆起在清澜山的这段时光时,心中涌起的一定是欣慰与感激——感激这些年来的奋斗与坚持,感激那些让我成长的挫折与磨砺。我也相信,只要我继续践行自己的承诺,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崎岖,我都会微笑着迎接每一个挑战。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成长不在于避免失败,而在于每一次跌倒后都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2024年与混声乐团合影)
感谢父母一路陪伴我,对我每一步选择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从小到大在奔波的人生里无论去哪里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谢清澜山学校和李文平校长给予的丰富资源和托举,让我能够在清澜山“舒展地卷”的氛围下自在成长。
感谢曲孟雅老师平日里在校内不同的地方督促我,照顾我,也支持我撑过了申请季。也感谢您始终对我的信任,无论是升学还是照顾家里的猫猫,您绝对是最好的homeroom teacher!
感谢苏诚敏老师,在申请季的时候督促我完成所有材料,给我关于申请大学的建议。让我在硬碰硬申请计算机专业的时候仍然对自己有信心。
Thank you, Mrs. Rose, for your support and positive words every time I talk to you. While I have always had a heavy interest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ding, your classes and encouragement are a part of why I chose this major.
Thank you, Mr. Almich, while I admit I always need a good amount of time to wrap my head around physics, your teaching made it always a fun process. (p.s. I apologize for getting a 4 on AP Physics 2 and denying you that tattoo, hope you will get it soon)
感谢周幸茹老师,让我平安无事的学会了微积分。上您的课之前我真的一直觉得微积分是一个读天书的课,但是我在您的课上欢乐地完成了两年的学习。
感谢王益民老师,您富有激情的讲课让我从来没有一刻觉得线性代数无聊,我认为在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会对我将来学习计算机非常有用,磕磕。
Thank you, Mr. Klopper, for your fun classes and sparking my interest in econ and business. Although I’m not going to major in business anymore, if I ever take up Entrepreneuring and make a lot of money, you are the reason.
Thank you, Mrs. Browne, your enthusiasm and passion has always inspired me, and your classes made me discover that I am actually kind of good at this!
Thank you, Miss Butrum, for your chill but also somehow kind of intense classes. I hope my chatter with my table did not disturb classes that much, and I look forward to also talking more about videogames and playing the clarinet with you after the AP test.
感谢孙启航老师,您的松弛感每次都让小组课变得轻松和有趣。感谢您给了我在清澜山继续发展我对音乐的爱的机会。我相信我走之后单簧管声部仍然会是最硬的。
感谢陈彦兆老师,一手把乐团实力拉了上来。也感谢您对我的持续认可,愿意和我玩一些管乐团以外的音乐,您的音乐品味,尤其是在J-Fusion,city pop和管乐作品上真的很棒,可惜没有机会在管乐团里吹一次电吹管。
感谢嘎米妈,共同往天坑专业里跳的知己,在我申请季一路上共同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主要是怒和哀),就算你的微信没有被置顶也一定还是会以我们发消息的频率长居最顶上。我非常珍惜和你一起研究应用统计,决策数学还有心理学的时间,也珍惜我们一起吐槽各种东西的时候。如今我们都拿到了心仪的大学offer,祝你在将来的学业和生活上一帆风顺,不再逃避,不再为不值得的东西焦虑。只要你不失联,你将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感谢Kevin,我最紧张这两年几乎所有课的同学/同桌,和我开各种玩笑,也在学术上不断地帮助我。
感谢海龟,和我兴趣爱好重合度最高的人,感谢你这几年来在乐团和机器人社团里的帮助和陪伴。
感谢Alex,共同分享我们对F1、音乐和台球的爱好,下次一定打过你。
感谢Nico,I'm not glazing you, you just get this much.
感谢Maggie,我来清澜山最早的朋友之一。作为同样海外回来的学生,你让我能够在重新适应国内学校的时候又有在海外学校上学的熟悉感,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和我分享趣事。
感谢一路上我身边所有的朋友们,无论你是谁,你出现在我生活当中都多多少少影响了我,而我肯定也从你身上学到过东西。即使去了大学不知道会不会再相见,我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感谢乒乓球校队,让我在申请季中能通过打球来解压,也有队内的同学老师们一直支持我,也感谢莫教练一直以来的支持,一直对我的申请非常关注。
文字 Writing|Eric Zhu, Amy Gong
图片 Photos|Eric Zhu
海报 Poster|Amy Gong
编辑 Editing|Amy Gong
审核 Auditing|Jade Liu, Meng Li, Wenping Li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