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我的未来不是梦——艺林之夜

04-27 08:53发布于广东

关注











4月25日,福港艺林学校六年级组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之艺林之夜”活动,将《荒岛机器人》阅读课与IB国际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集冒险、协作、创造与梦想于一体的沉浸式学习盛宴。活动以“荒岛求生”为情境主线,通过七大创新环节,不仅唤醒了学生对科技与自然的思考,更践行了IB教育倡导的跨学科探究与核心素养培养。




致敬经典,阅读之光














1. 荒岛逃生初体验:科技与生存的碰撞
活动以“荒岛逃生初体验”拉开序幕。学生们化身“荒岛机器人”,在模拟的丛林环境中分组完成求生任务。这一环节巧妙呼应《荒岛机器人》中人类与科技共生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当机器人成为荒岛求生的伙伴,人类需要哪些技能与品质?



2. 受伤的狐狸:跨学科协作的试炼
在“受伤的狐狸”关卡中,学生需通过物理、生物、工程等跨学科知识,设计救援方案帮助“受伤的狐狸”脱险。这一设计体现了IB教育“超学科主题”理念,鼓励学生打破学科边界,将知识应用于真实问题解决。



3. 觅食开始:珍惜与感恩的实践课
学生分组前往校园“觅食”,需通过食谱拼图、食材兑换等任务获取晚餐。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更传递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价值观,与IB教育强调的“社会责任”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4. 奇怪的家:创意与工程的结合
在“奇怪的家”环节,学生利用帐篷、拼图等材料搭建临时住所。从结构力学到美学设计,从团队分工到时间管理,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IB教育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精神。


5. 独一无二的机器人造梦:科技与人文的对话

作为活动高潮,“机器人造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荒岛机器人》的启示,畅想未来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学生用文字、绘画甚至编程设计“理想中的机器人伙伴”,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创新实践。



6. 锐酷们:自由享受艺林之夜

艺林学子们在星空下展开一场理性与创意交织的思维交响。IB倡导的跨学科探究在此具象化——当代码碰撞出诗意,当数据涌动着人文关怀,学子们正以锐酷之躯实践着"技术应服务于完整人性发展"的IB核心理念,在二进制与感性的张力场中,孕育着兼具理性锋芒与人文温度的未来思维范式。



7. 梦想天空:师生们齐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福港艺林学校师生以IB理念为翼,借人工智能为帆,齐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跨学科思维碰撞出创新火花,让每个梦想都有迹可循。歌声中,科技与人文交织,批判性思维与同理心共舞,他们用行动诠释:在IB全球视野与AI赋能下,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而是此刻脚踏实地、携手共创的明天。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场游戏,但当全组因我的错误决策陷入‘能源危机’时,我真正理解了IB提倡的‘承担责任’。”六年级学生在活动反思中说道。这场实验证明:当教育打破教室边界,当知识融入真实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在“荒岛”上找到自己的成长坐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徐晓露校长在活动总结中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这场艺林之夜,不仅是对《荒岛机器人》的致敬,更是福港艺林学校探索IB本土化实践的里程碑——在这里,未来教育正以年轻人热爱的方式,悄然发生。



这场融合了《荒岛机器人》哲思与IB教育精髓的校园活动,不仅是一次课程创新,更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教育实验。正如IB教育所倡导的“培养终身学习者”,福港艺林学校通过情境化、项目式的学习设计,让学生在冒险中学会合作,在创造中理解科技,在歌声中拥抱梦想。


未来,福港艺林校园或许将走出更多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少年,用他们的智慧与热情,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机器人造梦记”。



编  辑:赵   健

统  筹:王艺璐

审  核:吴   蓉

终  审:徐晓露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深圳市福港艺林学校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深圳市福港艺林学校

课程设置:美式

学费区间:12-1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