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那些在校园里种星星的人

02-08 08:15发布于上海

关注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见过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讲台上,手里不拿粉笔,却握着火炬;他们不画地图,却为少年人勾勒世界的轮廓。  


最近,我拜访了一所学校。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一座建在古镇水畔的“星光驿站”。红褐色的屋顶下,白墙边,总能看到几个少年踩着滑板掠过,像风一样自由。他们的眼睛里,有对未知的渴望,也有被点燃的光。这所学校叫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而点燃这些光的,是三位“种星星的人”——陈文国校长、Chris校长和刘刘校长。  

那天傍晚,我在湖畔的长椅上听陈校长讲教育。他说:“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这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读《平凡的世界》。好的教育,大概就是那盏灯,既能照亮眼前的课本,也能温暖远方的路。  


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值得被听见?


三位校长的对话,像一本翻开的立体书。  

陈文国总校长


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开创者之一,四十年深耕如老农播种。他说:“理科要用中国老师的思维教,因为孩子们骨子里流淌着对‘为什么’的执着。”于是,喜欢教育的老师带着学生做实验,镜片后的眼睛和烧杯里的气泡一样闪亮。  

Christopher Moses校长


普林斯顿毕业生,却最爱蹲在草坪上和孩子们讨论“苏格拉底与小龙虾能否共存”。他说:“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罗马,而不是挤同一座独木桥。”  

刘刘校长


三十九年教育路,她的书房里挂满学生画的“未来自画像”——有戴宇航头盔的,有举着显微镜的,还有在非洲草原拍纪录片的。她说:“最骄傲的不是藤校录取书,是孩子们离开校园时,眼里有光,脚下有风。”

他们的对话里没有“升学率”“排名”的喧嚣,只有对“人”的凝视。就像学校走廊上那句尼采的话:“别以我的成功评价我,要以我跌倒又站起的次数评价我。”  


那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在这里,知识是活的。物理课上,学生用赛艇码头的波浪计算流体力学;艺术楼里,陶土在指尖变成《逍遥游》里的大鹏;疫情封控时,17岁的蔡同学一边申请斯坦福夏校,一边组织小区团购了数千斤蔬菜。问他累吗?他笑:“团长可比解微积分酷多了!”  

蔡团长疫情期间清点团购物资


这所学校信“知行合一”,更信“爱与链接”。学生自发组织的“北辰论坛”,讨论食堂菜谱、课程设计,甚至给校长写建议信。一位林同学提议:“把捡拾朱家角古镇垃圾变成学分吧!”第二天,校长们真的带着捡拾工具加入了队伍。  


邀请你,走进这场教育的“锵锵三人行


如果你也相信,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而是手工艺人精心烧制的青瓷;如果你也期待,孩子的成长不是孤岛,而是与世界的千百次对话——那么,请移步“国际学校校长三人行”视频号。  

那里没有PPT和口号,只有三位校长围炉夜话:  

- 如何让数理公式与诗歌共鸣?  

- 为什么“失败”比“成功”更值得开家长会?  

- 当孩子说“我想改变世界”,我们该回答“先考好试”还是“带上我”?  


长按二维码关注,你会听见教育最本真的声音:它不是锤子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是让每一块鹅卵石找到属于自己的纹路。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上海宏润博源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

课程设置:AP,美式

学费区间:19.5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