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08:30发布于吉林
全国大数据分析技能大赛比什么?
近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分析技术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西交利物浦大学学子在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获佳绩,荣获国赛一等奖2项、江苏省赛区一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大赛指导教师:深度还原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场景
大赛按数据分析的工具使用分别设置了 Excel 数据分析和Python 数据分析两个赛项,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基础、数据分析职业法律法规伦理等知识;考核学生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获取、转换、清洗、分析、可视化以及撰写分析报告等能力。
嵇羽彤(左)邢睿娜(右)
数学物理学院的张喆昊博士指导了获奖学生,并表示该大赛命题深度还原了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场景:“我们鼓励学生参与此类竞赛,特别是Excel数据分析项目,这与精算学本科课程及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考试内容紧密相连。”
张博士强调,通过学习Excel,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分析和建模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组一等奖得主:综合能力+心理承受力
获得本科组国家一等奖,全国第九名的嵇羽彤表示,大数据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生活中的很多跟预测有关的工作都需要基于数据的分析,同时如果能准确的掌握数据的发展方向,对提高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初赛中的统计学知识点众多,考验了我们的整理记忆能力。国赛中,面对庞大的数据集,我们甚至经历了软件崩溃和数据未保存的挑战,这对心理承受力是极大的考验。12小时的马拉松式比赛也锻炼了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省级赛阶段,大赛重点考察了参赛选手对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素养和技能,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实操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试。而在竞争激烈的全国总决赛中,选手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评判焦点,他们需要提交数据分析作品,并根据作品的评分来决定最终排名。
研究生组一等奖得主:严谨性!
邢睿娜继去年获得国家二等奖后在本届大赛中荣获研究生组国家一等奖的第二名,她认为,这样专业且全面的大赛有助于参赛者深入了解作为一名专业数据分析师应具备的技能。她表示:“数据分析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高深莫测,它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提供巨大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或冗余的数据分析步骤,实际上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了严谨性。”
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分析技术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和北京大数据协会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和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多个海外高校的6500名选手参赛。
大二本科生勇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在202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国赛”)江苏赛区比赛中,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参赛队伍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刷新了近年来西浦在国赛的最佳记录。
在江苏省一等奖的获得者中,两支队伍全部由大二学生组成,尽管比赛时只接触了一学期的专业课,但他们凭借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获奖团队之一由应用数学专业的侯胤全、毛柯予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瑞玉组成。
从左至右依次为侯胤全、毛柯予、 高瑞玉
高瑞玉表示,他在MTH020数学建模介绍课程中系统地学习了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并对优化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次他们选择了方向复杂、解题方式多元的C题“华北地区农作物种植优化问题”,并基于复杂约束与不确定性,在论文中提出了一套结合多种先进模型的解决方案。
团队获奖论文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多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种植方案。
“我们的模型采用了多矩阵染色体编码方式,极大地优化了种群搜索效率。我们还综合运用了热力图、三维回归拟合等可视化技术,非常直观地展示结果。” 团队成员侯胤全解释道。
另一支获得江苏省一等奖的队伍由应用数学专业的丁俞嘉、金融数学专业的仇子宇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刘看组成。他们选择了与概率论相关的B题“生产过程中的策略生成”,通过建立正态分布模型,假设检验确定最优抽样方案,计算样本量和次品数,最终得出了多工序下的优化模型。
从左至右依次为丁俞嘉、刘看、仇子宇
谈到成功完成数学建模竞赛所需技能,他们认为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建模、编程和论文撰写的综合能力。建模手需要熟悉各种模型,以便在看到题目时能迅速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团队成员还应掌握预测回归、优化、评价和统计分析类模型,并具备将模型转化为代码的能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优秀论文和精心打磨摘要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丁俞嘉说。
据数学物理学院大学数学系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建模比赛的魏法金博士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大学数学系不仅在暑假期间组织校内外老师举行了一系列建模培训讲座,自上一学年起还特别开设了“数学建模介绍”和“数学与统计学模型”两门选修课。这两门课程旨在向本科生介绍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和数学与统计学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
“我们会讨论图论、数据拟合、时间序列、线性代数、差分与微分方程和机器学习等领域里的典型问题并展示相关的基本思想与重要技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数学应用领域的知识,并培养提高在相关竞赛中的竞争力。”魏法金博士说。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今年,来自全国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1788所院校/校区、65761队,有近20万人报名参赛。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