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08:56发布于上海
导语 Introduction
在国际教育的浪潮中,家长们常常在“控制”与“放手”之间徘徊。今天,我们带来一位2025届协和浦东毕业生家长的故事。她的女儿一路从普娃到成功获得世界顶尖兽医学院的录取通知,背后是父母的理性支持与家校协同合作。从转轨国际体系的决策,到应对孩子的小众职业选择,再到为孩子搭建全方位的成长框架,Jean用管理学思维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她的故事或许能为正在迷茫的家长们带来新的启发,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赋能型项目经理”的育儿之道,探索如何为孩子赋能。
IIn the realm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arents frequently navigate the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exerting control and allowing autonomy. Jean, a parent of a 2025 SUIS Pudong graduate, helped her daughter secure admission to a top veterinary school through rational support and effective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By applying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growth framework, Jean empowers her daughter's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Her role as an "empowerment project manager"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parents seeking to guide their children. Let's explore her effective parenting strategies to prepare our children for success.
【以下内容转载自《谷雨星球》】
大家好,我是Ran。
在当下,「项目经理」几乎成了焦虑型父母的代名词——他们手握流程图,时刻紧盯每一个KPI,把每一次活动、每一份成绩都当作项目节点严密推进。
最后,孩子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被一步步打磨、包装,最后提交给招生官、面试官「验收」。
最后却恍然发现,大学和社会在寻找的,是「一个生动的活人」。
■「活人感」成为了去年的年度词,「不完美但有生命力」,好过千篇一律的完美简历。
那么作为父母,还有别的选择吗?
「赋能型项目经理」,是我跟Jean聊完后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
女儿Valencia原本就读于一所上海「二梯队」公办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位数普娃」。今年,DIY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来自QS专业世界排名第一的皇家兽医学院(RVC)。
从决定是否从体制内转轨,如何选择高中,到女儿想从父母规划的「经济学」改走没人懂的「动物医学」的道路,Jean作为复旦管理学院毕业生,几乎做出了教科书级别的应对,摸索出了一套「情境分析」的方法论,值得我们抄作业——
在「不插手」和「全控盘」之间,精准找到了黄金分割点。
■除了硬性成绩达到要求,RVC录取面试都要经历6轮一对一,考察学生与动物相处的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Valencia曾去过RVC夏校
「我的孩子是普娃,应该让她出国吗?」
上初中后,Jean发现女儿的成绩开始不稳定。英文出色,但理科和数学中规中矩,在一个年级十几个班的学校里,她是最不起眼也最容易被淹没的那类「普娃」。
到了初二下,转轨国际体系的可能性被认真摆上了家庭议程。
转轨是个不小的决定,风险也真实存在:
一套「4年国际+4年留学」的路径,动辄百万起步,意味着要压上家庭未来数年的现金流;国际体系一旦进入,很难回头,如果孩子适应不了、申请失利,可能「两头不着」。
正是因为代价和风险都不小,很多家长会把转轨当做一场「豪赌」,结果从「题海焦虑」跳入「规划焦虑」——
分数、排名换成了GPA、课外活动、夏校,本质仍在同一套压力系统里打转。
Jean和先生没有「赌」,也没有靠「拍脑袋」或「道听途说」。这对复旦管院和交大安泰出身的父母,搬出了管理学里的「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模型去辅助决策。
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 一般被用于评估企业的项目和投资决策。它的核心思想是:不预测未来唯一会发生的情况,而是假设多种可能发生的「未来情景」,来分析每种情况下的风险与机会。
他们把每一个可量化的变量放入表格纵轴——
孩子的学科强弱、性格气质、沟通能力、资源匹配度、大学体系适配性、家庭可支撑路径、花费、最终可能录取结果……
横轴是各类选择路径——公办初高中、很卷的国际高中和以「尊重孩子」出名」的老牌民办学校,难得位于上海闹市区的「协和浦东」。
■协和教育浦东课程中心(简称协和浦东)是上海知名教育集团协和在浦东的唯一一个高中部校区,开设A Level课程,位于三林,地铁1分钟直达,非常受浦东家长欢迎。
另外,Jean夫妇认为,如果未来要顺利接轨海外大学,真正重要的是在高中阶段完成认知方式、表达能力和学习节奏的转型。
这不是靠老师硬塞就能解决的,而需要一个仍然能坚持做好每个人的教育,能够承接个体差异、鼓励探索与表达的「小而美」教育系统。
「协和浦东就是这样的学校。是一块温和、灵活、支持孩子建立内驱力的成长土壤。所以我们一致认为,它是最适合Valencia的。」
情景分析的实用之处在于,它能帮助家长从「情绪判断」转向「结构化判断」——
不再只是凭直觉、听信别人或被一时的信息裹挟,而是冷静、系统地看待复杂选择。
Valencia父母也没有只看那些对大多数孩子根本用不上的名气和名校录取结果,而是把孩子的学科强弱、性格气质、学校气质等等都纳入考虑。
也正因如此,当最终决定转轨时,一家人都能笃定、踏实,而非焦虑。
因为他们早已通过理性的分析,摆脱了「结果主义焦虑」——不再将成败绑定于一次决策的对错,他们更关注路径的合理性与当下的适配度,而非执着于幻想中的「完美选择」。
当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规划走
转入协和浦东的第二年,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的Valencia第一次郑重其事地对妈妈说,自己想学兽医专业。
Jean和丈夫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尽管在如今宠物经济的加持下,兽医专业的前景良好,但在国内当前的环境下,它依然是小众的、辛苦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偏低。
因为和丈夫都是商科出身,原本对女儿的规划是先在英国读经济本科,再读商科硕士,这是他们最熟悉的领域,也能让孩子走得更顺畅。
没想到孩子自己不愿意了。不过,尽管有着诸多不解,Jean并没有立刻打断这份突如其来的梦想,也没有顺势附和。
「No decision in rush,这是我一直秉承的原则。对孩子的很多想法,不轻易的说yes,也不轻易说no」。
她和丈夫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动物医学专业的资料,包括大学的课程设置、申请条件、职业前景,不错过每一个他们能够参考的线上、线下的open day。
有了第一手信息的了解就不再茫然了。也意识到兽医对学术成绩、实习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
那么接下来,就是去验证女儿能力上是否达到水平,意愿上是否能坚持。
生物是动物医学非常重要的学科。Jean给Valencia报名了全球非常知名的生物竞赛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没想到年龄几乎最小的女儿主动担任了队长,还选择了难度更高的湿队——专注于实验设计与操作,包括基因编辑、生物建模、数据分析等硬核科研任务(干队更偏商科)。
为了比赛Valencia经常做研究和报告到大半夜,却兴致勃勃从不喊累,生物成绩原本并不突出的她最后居然斩获了全球铜奖。
要知道, IGEM由麻省理工发起,不乏国内外顶尖大学的参赛者,在生物领域可以称得上是全球含金量最高,一个高中生获奖实属不易。
而从理论走向实践,仍有很大的鸿沟。
兽医这个职业实在特殊,孩子们想象中动物毛茸茸的触感、治愈的互动场景,而真相可能是手术台上的血腥、化脓的伤口、粪便采样、被动物抓咬的日常。
先是去宠物医院试着「练练手」。
每天早上Valencia一个人挤上地铁,换乘两次,赶到南京路一家宠物医院。她会主动提前一个小时到岗,清理猫砂、刷狗舍、遛狗、安抚刚做完手术的小猫小狗,即使是「杂活」,她也做得耐心且享受。
其中有一场宠物猫的肠梗阻手术,她全程站在手术台旁观察医生开腹、异物取出、缝合,并提供一些基础辅助工作。
「她完全不怕血,」妈妈回忆,「也不恶心,出了手术室,点了外卖,一边吃一边复盘刚刚的手术。」
那是Jean第一次深刻意识到,女儿真的不是一时兴起。
有了诊所实习经验后,孩子又去了上海崇明的一家奶牛农场实习。
这是才是真正的「实习地狱开局」:炎热、潮湿、粪便遍地、气味难闻到刺鼻。Valencia每天要穿全身防护服和到膝盖的胶鞋,测量奶牛体温要「测肛温」,照顾发烧小牛,还要亲手参与挤初乳、喂小牛、清洗地面。
上海的夏天温度很高,她每天下班时衣服都会被汗湿透,而Valencia居然坚持了整整两周。
「我们去看了那个实习环境,真的觉得她可能吃不消,」Jean说,「结果她每天回来还是很兴奋。」
Jean开始有些佩服眼前的这个小女孩。她是真的想靠近这件事,是真的可以承受这份职业的压力。DIY之路,还好我们选对了高中
RVC动物医学专业世界排名第一,录取门槛极高,且只有10%的国际生名额。
他们曾经走访了十几家留学机构,想为女儿找一个了解兽医专业、能真正提供帮助的顾问,但几乎全军覆没。大机构嫌专业太小众,不愿费功夫接;小机构则资源有限,要么外包给第三方,要么提供一些没有深度的泛泛服务。
「跟很多顾问聊起来,发现他们可能还没有我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多。我们就决定与其花高价赌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加上学校也有好的资源,不如我们和学校的老师一起,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共同把控整个流程。」
虽然「协和浦东」小而美,但是毕业生里就有拿到皇家兽医学院offer的学姐,这让Jean更加有了DIY的底气,她在老师的介绍下向学姐取了经。
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也非常有经验,为Valencia提供了非常多的申请经验和帮助。
最后,在与升导老师和在校老师的充分沟通下,全家做了一张跨度四年的完整规划表。
横轴是时间线,按月拆解,清晰列出48个月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纵轴是任务矩阵:包括A-Level各科学习进度、申请流程的准备阶段、实习项目、语言考试时间点、竞赛活动安排、院校信息调研、夏校申请、签证规划、文书与面试等,事无巨细。
每项任务设有可视化标记:用颜色标出已完成、待执行与调整状态,每月更新一次,全家人像管理企业一样协同运行这个「升学项目」。
这个项目管理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流水线计划」,而是一个动态迭代系统。
当女儿最初计划申请剑桥兽医系,但后来调研后发现自己更适合RVC和澳洲的兽医临床专业,Jean就立刻根据新的目标调整申请策略和准备方向。
每一个需要提前对接的实习、夏校、考试资源,她都辅助女儿自己协调、提前筹划。甚至考虑到了「多条路径并跑」的Plan B。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出「冷门选择」时最大的担心,是「如果错了怎么办?」
Jean也不例外。但她没有把这种担忧变成劝退、否定或干预,而是化成一种更有智慧的能力:「你不知道她未来三年是不是还能坚持初衷,那就要为变化留出空间。」
申请时,也是多轨并跑,阶梯式布局,在学校升导老师的指导下:
同步递交墨尔本大学的纯经济专业申请,首轮即拿下offer,作为一旦完全转轨兽医失败的最后兜底。
申请兽医临床外科,成功拿下昆士兰大学等offer,确保孩子可进入自己最热爱的临床路线。
除顶尖兽医临床学院外,还申请了更偏科研方向的兽医科学课程,并获得极优条件与奖学金的保底offer。
这三条路径中,每一条都有完整的教育逻辑、升学对策与发展规划。
甚至将来进入大学后,Plan B仍在动态更新中。她一直带着孩子在追问:如果自己进入兽医专业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临床怎么办?是否可以转向科研或公共健康路径?是否可以转专业回归经济领域?
「人生是个长跑,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可能会变,我们要做的是为自己保持可调整的结构。」
Jean做的,不仅仅是留好退路,更是一种抗焦虑的决策哲学——不靠「理想化的胜利」获得确定感,而是靠扎实周到的Plan B系统获得心理安定。
也正因如此,女儿可以放心冲刺自己的梦想,不怕「万一失败就什么都没了」。
「赋能型项目经理父母」
回首这一路,Jean非常庆幸当时让女儿选择了协和浦东,而不是其他国际高中,才能让孩子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实现了天赋最大化。
回看这几年,Jean始终清楚:女儿不是顶尖天赋型选手。
是一个好的国际教育,给了这个普通孩子一次从「被挑选」到「主动选择」的逆袭机会。
进入协和浦东之后,Valencia经历了适应期、成长期、探索期、稳定期,不断挑战自我、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她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她不再只是「完成任务」的好学生,而是开始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探索。
在学校她创立了流浪动物救助社团,组织跳蚤市场、申请校园资源、撰写PPT进行公开演讲,带动全校参与募捐;她亲自去沟通校方风险管控政策,谈判妥协,策划流浪动物绝育及领养计划。
协和浦东的这套系统并不复杂,但在一个内卷的市场里却越来越少见:开放的老师、尊重学生声音的行政体系、丰富的项目支持机制和资源。
作为上海最老牌的民办教育集团之一,协和从没忘记三十余年来的育人初心,不与内卷「同流合污」,而是坚持做「慢教育」,给孩子空间——
一种好的教育,不是让一个原本耀眼学生变得更耀眼,而是让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孩子,终于开始敢于表达自己是谁、想做什么,并且真的去做了。也正是这些「软机制」,让Valencia学会了从0到1做一件事,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你想做什么,不是要先争取许可,而是可以去谈判、去说服、去尝试。
「没有这样开放、鼓励又有系统性支持的学校,我们女儿可能永远不会说出‘我想当兽医’,且真正把这件事做好。」
在体制内,Valencia或许只能继续做一个按部就班的孩子,压着父母设定的路径走到哪算哪。而在协和浦东,她不是天赋异禀,却被这个系统容纳和支持,长成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版本。
在管理学中,一个真正优秀的项目经理,并不是那个时刻掌控全局、事无巨细插手每个环节的人,而是那个搭建好框架、激发团队潜力、推动目标达成的人。
同样的,在孩子的教育路径上,父母的最佳位置从来不是「控制者」,而是「赋能者」。
Jean让我看到,一位好的赋能型项目经理父母应当做到的三件事:
第一,做结构设计——为孩子搭建决策的空间而不是直接下判断;
第二,做资源连接者——不是变成孩子的「万能替身」,而是让资源对孩子「可被调用」。
第三,做节奏调控者——理解成长是非线性的,不是流水线,而是生命体。
在这个AI高速发展、变革成为常态的时代,父母如果还执着于做「控制型项目经理」,试图为孩子规划一条从分数到名校的线性捷径,无异于在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
他们一家,用行动证明了一个朴素却常被忽略的道理:
父母不是教育舞台的主角,但一定是灯光师、舞美、策划人,是那个让孩子可以安心探索、反复试错,却始终不会掉出剧场的人。(备注:感谢协和浦东推荐了Jean,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性育儿的路线。)
在国际教育越发「状元化」的当下
协和浦东作为一所小而美的高中
开设A Level课程
不与内卷同流合污
托举他们走出独一无二的一条路
近期学校将举办「校园开放日」
欢迎去看看这所位于闹市区的学校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