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iGem金奖并非偶然!一株"发光"植物开启的跨学科实践

03-24 08:04发布于广东

关注


 iGem


第二十一届国际基因工程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在法国巴黎落幕,当屏幕上亮出金奖名单的字眼时,作为队长的牟星竹(Star)在屏幕之外欣喜若狂,在线上与队友们隔空鼓掌。Star现就读于万科梅沙书院US Track,她所在的BGI-MammothEdu-South队伍在4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金奖,参赛队伍中不乏麻省理工、斯坦福、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的参赛者。


除了奖项,她在梅沙的探索同样值得记录。梅沙所推崇的跨学科实践,基于全面认知的兴趣培养方式,不仅是为了印证了学科间重要的内在关联,也希望能为学生带来更重要的能力:如何在陌生领域找到支点,如何把“必须适应”的压力转化成自我更新的动力。


iGEM 竞赛是一年一度的全球合成生物学赛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面向高中生、本科生和研究生。iGEM 竞赛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解决世界面临的日常问题来突破合成生物学的界限。多学科团队使用可互换的生物部件和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共同设计、构建、测试和测量他们自己设计的系统



 城市“植宠“

温暖都市人的心


“深圳太‘冷’了——不是天气,而是心理。”成长生活在这座繁华的都市,Star和队员将目光投向都市人的孤独感。“大家疲于奔命,养宠物成本又高,我们想用一株会发光的植物,给人简单却温暖的陪伴。”


团队从合成生物学切入,设计出“天黑自动发光、靠近产生互动”的转基因植物。Star说:“iGEM最打动我的是,他们不只看重实验成功,更关注项目能否启发社会。”这个理念也贯穿始终:公众号记录进展、对接高校资源、与植物学家探讨伦理争议……团队每一步都在追问:我们的研究能为社会带来什么?”


*“植宠”项目网站


 从陌生到默契 

 小小“主心骨” 


“我们最初组队是因为选题方向一致,但大家来自不同学校,年龄各异,甚至还有专攻生物方向的国际生。”回忆起iGEM组队初期,Star坦言自己也会“心虚”,虽然擅长实验操作,但生物理论基础薄弱。面对最初的混乱,她主动梳理项目节奏、制定任务表,意外成了团队的“主心骨”。


*小队成员


“做队长最难的并非实验,而是沟通。”协调跨校队员的时间差异、背景冲突,甚至公立校与国际校的开学时间差,都成了她的挑战。但正是这些“错位”被转化为优势:7月组完成基础载体构建后,8月组新增甲醛检测功能,让“植宠”项目兼具心理疗愈与环境监测的双重价值。


“记得有一个晚上,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我们还在想着白天的实验,大家都在想着要不要回去实验室把这个实验继续做完。像是有种突然被点燃的激情,都在琢磨着怎么出门,怎么去实验室。”这或许就是专注带来的快乐,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内驱力。


*小队参赛的全记录

最终的答辩阶段,其实是在考验团队的整体性。现场问题种类繁多,需要每个参与者都对自己的项目板块非常熟悉,平时如何没有真正参与和锻炼,评委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最初的时候大家可能是想着为了个人的需要去拿奖,但到了最后,大家反而有了真正的团魂,成为了一个团队,彼此支持,想为团队出力。”Star感谢这一次的组队,可以让她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适应与挑战 

 变化的瞬间 


“在梅沙,小组合作和展示(Presentation)是‘家常便饭’。”Star笑道。正是这种训练,让她在iGEM中快速进入角色,她把团队分工当作课堂PBL项目,有人建模,有人写代码,有人对接商业资源,过去她在物理课做新能源研究项目时的经验都可以灵活套用。“梅沙本来就是一个很开放包容的学校,非常鼓励大家去了解学习不同的知识。在课堂上,我有很多可以真正上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无论是留给大家自由探索的空间,还是提供对应的资源去找这些科目的资料,开放的图书馆资源等,都是优势。”


*在学校参与PBL课程

Star认为,既然选择了国际化教育的赛道,就意味着未来必然要独自前往海外求学。无论是学习模式还是团队合作,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一环,“如果能在VMA提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我觉得帮助还是很大,许多事情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Star过去其实不大喜欢讲话,而现在则是妥妥的E人。“大家都觉得我来梅沙后,明显感觉开朗多了。我变得不那么容易抱怨,更愿意去解决问题。


*在梅沙Gala演出

Star虽然小时候偏爱文学,但随着转向国际教育赛道,她也逐渐对理科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生物和心理学。对生物学的兴趣来自于小时候父母带她做实验,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让她对化学反应充满好奇。但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小叛逆”,恰恰因为是家庭成员在生物、医学的背景,令她对生物最初带有刻板印象,也不想延续家庭的学习传统,“我小时候会觉得,一家都是理科生,我为什么不能学文科呢?”


但iGem的比赛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发现生物领域下的选题有十几种方向,并不局限在单一领域或理论。“我觉得对一个学科兴趣的培养,还是要更全面的去了解,因为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相互关联的,不同学科之中一定会有可以相辅相成的知识。”


慢慢的,她也探索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现在对神经科学比较感兴趣,因为脑部活动既是人类的一个反应,又是意识层面的一个表达。我觉得探索未知是非常有意思的事,神经科学可以通过研究人类自身的反应与思维方式。”


在梅沙的学习环境中,从课堂PBL到竞赛支持,多元的团队合作经历、系统性的学科探索,不仅让她适应国际化教育模式,同时还提升了她跨学科的应用能力。我们由衷地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她能带着这份收获,自信而从容地迎接每一个挑战。


--



详探梅沙的教育方法论

深度体验跨学科工作坊

与人工智能大咖面对面

相约3月29日校园开放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万科梅沙书院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万科梅沙书院

课程设置:AP,Alevel,国际艺术

学费区间:27-31.2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