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以鼓为媒,以文载道 ——《安塞腰鼓》研讨课点燃学生文化自信

03-27 08:13发布于广东

关注

为深化语文课堂文化育人功能,探索文学审美与情感陶冶相融合的途径,3月19日,我校语文组张钊老师以《安塞腰鼓》为载体,呈现了一堂激情澎湃、层层深入的文学研讨课。课堂以“鼓”为媒,带领学生品读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感受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体悟文字背后的生命力量。


课前演讲:

从“鼓掌”到“鼓魂”,点燃文化共情

课堂以每节课的课前演讲拉开序幕,今天的演讲者是彦博,主题是《普通人的奋斗,永远不应该被嘲笑》。彦博以平凡奋斗者为切入点,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学生进行了评比打分。张钊老师则通过对彦博“鼓掌”这一动作引发学生联想带“鼓”的词语(如鼓舞、一鼓作气、鼓动人心),自然过渡到陕北民俗“安塞腰鼓”上,既关联课堂实际,又巧妙搭建文化认知的桥梁。

四读四悟:

以诵读为梯,攀登文本内核

围绕“读-思-悟”主线,张钊老师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 

(一)初读寻“情”: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情感最炽热、音调最高亢的句子并激情朗读,在“好一个安塞腰鼓”的铿锵语句中,让学生直观感受腰鼓的磅礴气势。

(二)跳读评“形”:以“好一个______的安塞腰鼓”为支架,学生提炼“壮阔”“豪放”“火烈”“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等关键词句,进一步构建对安塞腰鼓的意象感知。 

(三)听读品“美”:通过观赏《安塞腰鼓》优秀的课本朗诵视频与小组合作,学生从“壮观的场面美”“激越的鼓声美”“击鼓的后生美”“变幻的舞姿美”多角度赏析,并朗读相关语句,感悟黄土地人民的精神图腾。  

(四)精读析“好”:以“一字评文”挑战任务收束,学生提炼出“好”字,从“结构”“语言”“寓意”三个方面,理解“静→动→静”的变换,捕捉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中的韵律,深入解读文章寓意的生命张力与文化传承,完成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辨的升华。

创意作业:

书签留韵,让文化沉淀看得见

课后作业以“制作书签”为载体,学生通过补写句子“安塞腰鼓是______的力量,是______的呐喊,是______的图腾”,将课堂所悟凝练为个性化表达。这一设计既巩固文本理解,又让传统文化以诗意形式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思维,用朗读唤醒共鸣,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深度语文课堂。学生在诵读与倾听的交织中,在独自思考与小组讨论的变换中,在文字与文化的激荡中,完成了一次对民族精神的热切叩问。

撰写:张钊

审核:杜秀娟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深圳市枫叶学校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深圳枫叶国际学校

课程设置:AP,加拿大

学费区间:13-16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