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08:48发布于广东
《暮春飞花赋》
语文特级教师:郭俊彩
暮春四月,东风倦矣。残红委地,乱絮沾衣。
方其初绽,灼灼其华,若锦若霞。蝶使蜂媒,往来如织。游人驻足,骚客题诗。及其飘零也,纷纷藉藉,如雨如雪。委身沟渠,混迹泥淖。童子践踏,老妪扫除。向之荣华,而今虽已不再,却装点了人间!
观夫桃李之属,朝开暮落;樱杏之俦,旬日而衰。虽蒙雨露之恩,终难免凋零之患。或坠清溪,逐流水而远逝;或栖芳草,共夕照以销魂。间或沾鬓者,空惹美人之伤怀。
世人多爱繁英满树,及其去也,不恋故枝,不悲宿命。随风上下,任尔西东。虽零落成尘,犹存暗香;纵碾转为土,尚护来春!
嗟乎!花之谢也,岂非生之常道?人之逝也,孰非理之固然?观飞花而知天命,睹暮春以悟浮生。是故屈子沉江,尚留香草;渊明采菊,永驻东篱。万物有尽,而精神可以不朽焉。
乱曰: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识得循环真妙理,何须惆怅对残春?
【编者按】:郭俊彩老师的《暮春飞花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暮春时节花谢花飞的凄美画卷,更以哲思之光照见生命轮回的永恒命题。
文章之美,在于其"物色尽而情有余"的古典意蕴。开篇以"东风倦矣"四字定调,将凋零之景写得风雅动人:落红化锦、飞絮如雪,蜂蝶游人、沟渠泥淖,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完成对繁华与寂灭的诗意凝视。尤以"虽零落成尘,犹存暗香"八字,道尽生命陨落时的尊严,与"纵碾转为土,尚护来春"的转折,形成生生不息的咏叹。
其立意之深,在于超越伤春悲秋的传统范式。由花事推及人事,从屈子的香草到陶潜的东篱,揭示"万物有尽而精神不朽"的生命真谛。末句"识得循环真妙理"更将惆怅升华为通透,展现了中国文人"哀而不伤"的美学境界。
此文恰似一场文字的落花雨,在凋零中见绚烂,于无常处悟永恒。当现代人困于存在的焦虑时,这般对生命循环的坦然与礼赞,不失为一剂熨帖心灵的良方。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