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09:08发布于广东
在一个充满喧嚣与竞争的时代,他是一个让人“慢下来”的存在。
他喜欢射箭、高尔夫——这些需要沉稳、专注与耐心的运动,正如他面对学习与人生的态度:不急躁,不张扬,却始终蓄势待发。
九年级入读新哲文院,四年后的今天,他被哥伦比亚大学、卡尔顿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顶尖大学录取,在环境与自然科学领域迈出坚定的一步。这一路走来,他始终以静制动,在属于自己的节奏里,探索世界的广阔与深刻。本期新少年,我们走进蔡宝泉Ryan的成长故事。
2025申请季offer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常春藤盟校)
卡尔顿学院(全美文理#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美#17)
帝国理工学院(全球#2)
-托福113、SAT1550、AP 9门5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积分BC、统计学、物理C电磁学、物理C力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世界史), 1门4分(英语语言与写作)
-物理碗全球第九名、创立新哲射箭社、宁夏环境调研项目、古钱币收藏及推广、古钱币展览
1
少年初见
在自由土壤中慢慢扎根
Ryan自小接受国际教育,小学就读于碧桂园国际学校,初中在广贝学习。对他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选择”始于九年级——那入学面试交流中,他听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新哲的理工科项目资源非常丰富,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和支持,可以从兴趣出发进行深入探索。”
这恰恰戳中了他的核心诉求。于是他作出决定,从广贝转入新哲,开始一段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驱动式”学习旅程。
“我最喜欢新哲的地方,是它允许我成为‘我自己’。”Ryan回忆道。从九年级起,他便有了自主选课的权利,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没有人强加方向,也没有一刀切的标准。
“我不是那种需要外部压力的人。我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会去钻研。”Ryan说。他没有补过课,也不需要家长督促学习,却总能提前完成任务,只因“想搞懂每一道题的背后原理。”
在新哲,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用尊重和信任作为基础,以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引擎,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中成长出真正的自律与深度。
2
向内探索
兴趣不是点缀,而是驱动力
Ryan的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热爱”本身。
十年级,他因为对射箭的爱好,在学校自发创办了“射箭社”。他主动联络教练、协调校内资源、走班宣传,成功吸引了十几位同学加入。这段社团创办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将“冷门爱好”变成校园里的一种新风尚。
但真正让人惊讶的,是他对古钱币的热情。
这份兴趣源于父亲的影响。小时候,Ryan家中就有曾祖父留下来的上千枚珍贵的古钱币,还有很多西洋银器和民国老照片,在日积月累中,他被那些藏在金属与纹路背后的历史所吸引,开始跟着父亲系统研究各类古钱币,并在YouTube上创建个人频道,按照朝代顺序制作系列科普视频。
▲在YouTube上向世界介绍中国古钱币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钱币的魅力,他在新哲策划并举办了一场线下展览。从商周贝币到民国铜元,他将家中收藏一一陈列,并为观众讲解历史背景、工艺流变——这不仅是一次兴趣展示,更是一次知识分享的尝试。
▲在新哲图书馆展出的古钱币
▲发布在新哲视频号上的古钱币科普视频
结束了忙碌的申请季,Ryan对古钱币也进入了更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跟随父亲参与“车工背”母钱研究项目,他负责实物记录、数据统计、数学建模、英文翻译等工作,还随团队出席了国外的钱币学术会议。目前,这一项目正逐渐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英文论文,由Ryan主导搭建分析框架。
“古钱币研究是我通往历史的一扇门。”他说,“它让我建立起时间线和逻辑结构,也让我在学AP世界史时,有了比课本更清晰的认知。”
3
向外观察
让环境议题不再停留在书本
学术探索不止于书本与课堂。在新哲升学老师的引导下,Ryan将视野投向现实世界。
十一年级,他前往宁夏参与一项环境调研项目。在那里,他亲眼见证了黄沙之地如何被改造成绿洲,也第一次意识到:“人类虽渺小,但努力是真的能做出改变的。”
“以前在书上看到环境治理的对策,总觉得遥远。但当你站在沙漠边,看见几十年前的照片,再对比眼前的绿色,就会感到一种震撼。”
在项目报告中,他用数学模型分析出柠条的最佳种植密度,平衡碳固存与产量效率。这不仅是对理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也点燃了他对环境与可持续议题的长期兴趣。
▲宁夏环境调研报告
那之后,他更坚定了未来走自然与环境科学研究方向的决心,也开始尝试将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跨学科思考。
▲在实验室的Ryan
在新哲,升学不是一套标准流程的“流水线”,而是每一位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创的一段旅程。从学术课程到活动规划,再到申请材料的打磨,每一步都深度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与潜力,让学生的“独一无二”真正被世界顶尖大学看到。
4
在节奏中前行
他不“卷”,但永远走在前面
Ryan不是那种卷到极致的学生。他不盲目刷题,也不熬夜赶DDL。但他总是最早完成任务、最清楚目标的人。
“我从来不写待办清单,因为我脑子里已经安排好了今天该做什么。”他说。
对他来说,“完成作业”不是目的,而是“搞懂知识”的过程。他习惯提前预习课程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会直接找老师沟通。他也喜欢在课堂上提问、互动,始终保持与知识之间的主动联系。
他的节奏感,不只是时间管理上的清晰,更是一种内在稳定。他很少焦虑,也不容易被同龄人的情绪带动。“我看上去佛系,是因为我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种从容与专注,让他像一只稳稳拉弓的弓箭手,不急于出手,却每一次都瞄得精准。
5
给学弟学妹的一些建议
在采访最后,我们请Ryan为学弟学妹送上一些建议。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分享了自己亲测有效的经验:
- 课堂效率比课后刷题更重要:“上课听懂是最省时间的学习方法,不要把老师讲课当成‘PPT演示’。主动提问、多互动,绝对比课后学习有效”,“一定要记笔记,我有时候觉得当时听懂了就没记笔记,然后下课就忘了。"
- 申请不要只看排名:“选大学不能只看学校的排名,更要看专业实力。”
- 特长越早投入越好:“如果你真的喜欢某项特长,越早投入,越能做出深度。千万别等到十一年级才想起来‘要找个活动’。
6
家校共育,延续充满爱的环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校共育。Ryan的父亲认为,情绪稳定是高情商的重要体现,而 Ryan 情绪极为稳定,这与他自幼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密不可分。进入新哲学习后,学校延续并强化了这种爱的氛围。
“Ryan本身是一个自律的孩子,他不需要太多的约束,在新哲包容的环境里,Ryan 得以自由发展,以相对 ‘佛系’ 的心态学习,也无需父母在学业上过多操心。家庭与学校共同构建的温暖、包容环境,为 Ryan 的成长提供了持续且稳固的助力。”
说到新哲四年的就读感受,Ryan的父亲坦言:“没有官僚气,以人为本,用爱心对待每个孩子,这是新哲与众不同的特点。”
7
结语
在05后的青少年中,Ryan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温和、内敛,却极具专注力与执行力。他是理工少年,也是历史爱好者;他脚踏实地,又心怀广阔。
四年来,他在新哲这样一片自由而厚实的土壤中,从兴趣出发,不断建构自我、延展边界。
他像一枚沉静锤炼的古币,在时间的磨砺中慢慢发亮——不争不抢,却自有分量。
5月18日,Ryan将站上新哲文院校园开放日的舞台,讲述他如何在新哲走出属于自己的节奏、方向与世界。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