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洪水中,3个月大婴儿获救,妈妈最后的姿势泪目了:孩子,努力活下去!

2021-07-28

关注


遭遇洪水、地震等自然灾难
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吗?
面对灾情,
我们应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


河南强降雨已致71人遇难。


今天的数字,已经让人心惊。更难过的可能性,随着救援工作的不断进行,这也许不是最后的数字,但我们希望它就止于此。


他们是多少人的父母,又是谁家的孩子,身处灾难的人需要多久才能治愈自己。


一场天灾,导致了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支撑下去的人们又得需要多少勇气......



通报下的评论区,也是无数人在声援:



从现在的局势看,卫辉的情况仍然不乐观。


10天过去了,这场由台风“烟花”引发的灾情,每一天的新闻都让人揪心。


天灾无情,但救援的力量四方来助。国家的调控、各省的物资和人力、明星和各大品牌的捐赠、百姓的善心互助等等,无时无刻不在温暖人心。


3个月大婴儿被埋废墟

一天一夜后获救


7月21日,郑州暴雨影响山体滑坡,导致了房屋坍塌。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被埋坍塌房屋的废墟一天一夜。


他被救援队救出时,母亲仍然在废墟里情况非常不乐观。



这条新闻牵动了一直在关注灾情的网友,大家都在担心孩子母亲的状况,纷纷在新闻下期待:


“一定要平安!”


“孩子那么小,他需要妈妈。”



一天后,22日下午,妈妈和邻居终于被找到救出,两名女性不幸遇难身亡。


救援人员把孩子的妈妈从废墟里抬出后,全网都哭了!


因为孩子的妈妈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的双手仍然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灾难发生往往在一瞬间,这位母亲本能地将孩子托举到安全处。母亲没有超能力,但一天一夜,她把自己的生命续给了孩子。


不管多少人期盼她能活下来,大家的呼声都只能被残酷的灾难击碎。


这样的事情,让很多人想到了汶川大地震。



相似的一幕,被提及时,泪水还是止不住......


一位妈妈将孩子牢牢护在身下,背部弯成了一个拱形,双手紧紧搂着孩子。


身旁有一部手机,短信里写着最后的告别:


“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记得妈妈爱你。”


这个世界上,能让一位母亲甘愿付出生命的,只有孩子。


父母之爱,意外来临时来不及思考,他们只会用行动守护孩子的平安。


母亲被困,孩子说:

“我妈妈不出来,我不走!”


母爱是本能,而世上最没有条件的爱,是孩子对父母的情感。


他们不会因为父母贫穷而嫌弃,不会因为父母平凡而看低,从来到这世间便无条件信任。


当父母责骂时,他们会伤心,反思自己的言行;


当父母夸奖别人时,他们会失落,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


当父母要求严格时,他们也许有所抱怨,但每一次的努力都在表明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去年泉州酒店坍塌,整整一栋大楼,在2秒之内坍塌。


当一位妈妈获救,回忆自己被困的经历,她不断提及自己的孩子。




她被困在一个横梁下面,嘴里进到灰尘黏住喉咙难以呼吸,而17岁的儿子,幸运的没有被埋住。


他明白,当时唯有自己能帮助妈妈。


知道妈妈口渴,孩子就跪在地上哀求附近没有被困的叔叔,请求对方施舍一点水。这位好心叔叔找到一瓶水丢给孩子,但是孩子没有接住,救命的水源在杂乱的废墟中瞬间就滚得无影无踪。


孩子没有放弃,四处寻找,才又帮妈妈找到一瓶红牛。


救援人员赶到后,要先把没有受伤的男孩救走。


孩子哭着大喊:“一定要救我妈妈,我妈妈不出来,我不走。”


听到这里,瞬间泪目。


这个孩子,在死神的面前,用自己最本能又纯粹的爱保护着妈妈。幸而妈妈最终获救,一切的惊心动魄都已成为过去,留下的却是最感人的瞬间。


每一个被孩子深爱着的妈妈,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就是最有福气的。


警惕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


灾情之后,重新面对生活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他们可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生活的基础,种种经历无时无刻不在打击着自己。


调查研究曾发现,有35%-40%的人在经历过“生死劫”之后,会出现一种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问题——


亲身遭遇不测或目睹他人遭遇突如其来的不测,会让人延迟出现精神上的障碍。


当事人在事情刚发生过后似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但延迟数日至数月,甚至要等半年以上,方才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比如:


反复闪回:仿佛一次次地再度经历当时可怕的一幕。

 

持续性回避: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内容,不能回忆起事件细节。

 

持续性警觉:出现惊跳反应,伴有注意不集中、易激动。

 

痛苦的内心体验:遇到与创伤事件相关、相似的情境时,表现出强烈的内心痛苦。


这种问题还常常被忽视,原因就在于其延迟性——当时看着好好的,就容易让自己和家人掉以轻心。


发生在心智发展还未成熟、表达能力有限的孩子身上,则会做噩梦或反复玩儿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比如经历过地震的孩子,会常常躲在桌子底下或是玩儿逃跑撤离的游戏。


那么,此次洪水过后,父母该如何察觉和疏导,才能帮孩子打开心结呢?


1、如何甄别?


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孩子会出现哭泣、易怒、做噩梦、喜欢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等情况。


如果在没有身体不适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持续1个月以上,并已经影响到日常的生活,父母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同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常与“分离焦虑”混淆。孩子忽然表现得“黏人”,父母首先要看是否存在引发孩子“分离焦虑”的事件,比如入园、入学、与亲近家人分离等;是否存在身体上的不适或亲子间存在没有捋顺的事,让孩子在怄气。


如果这些都没有,父母就要引起重视,需要到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干预。


2、用陪伴为孩子重建安全感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受到了严重打击。


特别是如果当时爸爸妈妈又没在身边,更会增加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无助。因此,意外发生后的一段时间,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召唤也要及时回应,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在”。


这段时间,亲子游戏、绘本共读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3、还原真相,让伤害随着泪水流走 


告诉孩子洪水的真实“面目”,引发洪水的原因是台风,不要用“怪兽”等词语哄骗孩子。


如实告诉孩子面对极端天气时,应该需要作出的准备和应对措施,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任何天气都有发生的可能性,鼓励孩子重新面对生活。


一段时间之内,孩子常会频繁地诉说或哭泣,这一定会让父母感到困扰。如果家长也同样遇险,就更容易被孩子勾起痛苦的回忆。


其实孩子天然有着自我疗愈的能力。此时的陪伴、倾听和对情绪发泄的允许,有助于伤害随之淡化。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发现异常要耐心沟通询问,尽力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允许情绪的释放,必要时还要借助心理咨询的力量。


加油!河南!

加油!祖国的同胞们!

愿所有的一切都在前往好的方向,

愿所有的人们平安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