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
王营
近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还助学贷款等不诚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11月18日贵州都市报)
《意见》提出,在贵州省内各中小学开设诚信课堂,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增设信用管理专业。加快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进行教育和惩戒,并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在中小学设立诚信课堂,将考试作弊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贵州省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对于中小学加强诚信教育,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意义重大。
《论语》中,针对当时不诚信的社会现实,孔子曾痛心疾首地说过这样一番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在社会上立足。这就好像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孔子告诫我们,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如果不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将会像没輗軏的车子一样,寸步难行。
可惜在当今社会,不诚信的人和事时有发生。尤其在商业领域,有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造假几乎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可以在孩子常用的奶粉里加入化学药品三聚氢氨,毒害年幼的生命;为了提高瘦肉率,他们可以给猪喂食瘦肉精,让消费者吃出一身毛病;为了让蒸出的馒头既白又好看,他们可以在面粉里添加入滑石粉……可以这样说,凡是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可以造假,假鸡蛋、假煎饼、地沟油……凡此种种,没有一样东西让人吃得放心!
商品造假已经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让人深恶而痛绝,更为可笑的是位于神圣殿堂之上的“学术造假”,大名鼎鼎的“全国科技创新奖”居然也会出现冒牌货。前些年,打假勇士方舟子因揭露学术造假,竟然遭遇当事人殴打。在这些事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中曾引用过这样一则历史故事:秦末有个名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可见,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失信于朋友,表面上得到了“实惠”,实则失道寡助。
中小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光荣使命,在中小学设立诚信课堂,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诚信课堂上,要教育学生忠诚老实,不讲假话,不歪曲事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光明磊落,处事实在;要遵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诚实、不说谎、信守诺言,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建功立业。如果经常说谎,考试作弊,就像“狼来了”故事中的小孩一样,会让人觉得你说的话不可靠,做事不靠谱,而到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也仍然不相信,那就后悔莫及了。
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从小培养孩子拥有一颗诚实之心,具备诚信的美德,尽而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真诚的朋友和友谊,以便将来在事业上拥有更好的合作伙伴,最终取得事业成功。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