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
《论语》感悟(三十四)
文/王营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就好像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感悟:这一章孔子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如果不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他将寸步难行。
真的是这样吗?当今社会,假货充斥市场,有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造假几乎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可以在孩子常用的奶粉里加入化学药品三聚氢氨,毒害年幼的孩子;为了提高瘦肉率,他们可以让猪吃瘦肉精,让吃肉的人吃出一身毛病;为了让蒸出的馒头既白又好看,他们可以在面粉里添加滑石粉……。可以这样说,凡是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可以造假,假鸡蛋、假煎饼、地沟油……,凡此种种,没有一样东西让人吃得放心!
商品造假已经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让人深恶而痛绝,更可笑的是位于神圣殿堂之上的“学术造假”,全国科技创新奖居然也会出现假货。前段时间,打假勇士方舟子因学术打假,竟然遭遇当事人殴打。在这些事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孔老夫子如果看到这些现象,又作何感想?
是应该到了大力弘扬“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时候了!对于那些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出重拳严厉惩处;对于那些不诚实、不守信的人,必须让他们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让他们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引用了这样一则历史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实则失道寡助。
据说,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正在筹备自己的新电影。一天,正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眼中满是祈求:“先生,我整整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点钱吗?我从明天开始更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动了恻隐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地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
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见得太多了。半个月后,忙着筹备新电影的沃尔特早已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不料,就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得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
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握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升起一股暖流。沃尔特不由地仔细端详起面前的小男孩,突然,他发现这个小男孩其实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主人公形象。于是,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到小男孩衣兜里,对他神秘地一笑,说道:“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第二天,小男孩得知,沃尔特让他做了他新电影的男主角。他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你的诚实,无需考核!
中小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光荣使命,诚实守信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将来学生能在社会上立业行走,要教育学生忠诚老实,不讲假话,不歪曲事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光明磊落,处事实在;遵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诚实、不说谎、信守诺言,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如果经常说谎,就像“狼来了”故事中的小孩一样,会让人觉得你的话不可靠,到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那时就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