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双减之后的第一次大考,哭声一片......

2022-01-24

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各中小学的期末考试陆续结束了。
作为“双减”实施后的第一次大考,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对这次考试无比关注。
然而,拿到成绩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前几天,我还在后台看到了这样一则留言:
我最近真的好焦虑。

记得‘双减’政策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挺高兴的:

孩子作业少了、负担轻了,周末也不用耗在补习班了。

可谁知,期末成绩一出,以前稳居班级前十的他,这次好几门连80分都没有。”
随后,这位妈妈又补充道:
“平时,我问他最近学习怎么样,他总说‘学会了’;

考完试,我问他考得怎么样,他也说‘挺好的’。

可为什么成绩会退步这么多呢?”
事实上,这种情况绝非个例。
“双减”前,很多孩子凭借着父母的催促,老师的监督,机构的“加餐”,往往都能取得还不错的成绩 。但同时,也隐藏了不少自身的问题。
直到“双减”落地后,这些问题才彻底暴露出来。
正如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你让他好好听课,他就趴在桌上睡觉,你让他好好写作业,他就交一个空本子上来。

“我就是这样的,就不听课,就不记笔记,就不写作业,就不遵守纪律……”得意洋洋的样子,让人无从下手。

给孩子讲过无数大道理,不听,反而在课堂上捣乱;给家长打过无数通电话,不管,一句“老师我管不了”敷衍了事。

教育,是要老师教导,也要学生接受的。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孔子说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只有不想当朽木粪土的学生,才会真心求学,取得好成绩。

学习这件事,除了老师会教,还需要孩子会学,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意愿才行。

×


好的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教育好一个孩子,老师的教导很重要,孩子的努力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配合。不愿配合的家长,势必会成为教育中缺失的一环。


某班里有一个沉迷打游戏的学生,经常上课时偷偷玩,被老师没收了手机。孩子的妈妈知道之后,不仅没有批评教育,还给孩子买了新手机,甚至跟老师理论:“你作为老师就该多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没有学生不听老师的。”


老师只能找学生谈话,可学生根本不听,上课照样拿手机出来玩,她只能再次没收。



这下,孩子妈妈有意见了:“老师你要跟孩子好好说,这样一次次没收手机没有用的,难道让我再买一部给孩子吗?”


老师无奈了,只能把手机还给学生;学生笑了,跟着妈妈离开了办公室。


你看,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老师的态度。


家长不尊重老师,孩子就不尊重老师。

家长不配合老师,孩子就不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再优秀的老师,遇到不愿配合自己的家长,只会敬而远之。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因为没有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习惯、习得的品质都得不到很好的维系。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真正受害的只会是孩子!



×


教育不能单单靠老师



曾经有一位老师开玩笑说:“感觉现在的老师都是单打独斗。”

现在的孩子很早熟,你跟他讲道理,他当你说废话;
现在的家长太忙碌,你请他监督孩子,他当你推卸责任;
现在的社会太“仇师”,有什么不好的风吹草动,都会群起而攻之……

可问题在于,又对老师严苛指责,又对老师全部仰仗。教育如果单靠老师,那真的是耽误孩子了。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以外的,是父母的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有了老师的“教”,有了父母的“育”,孩子才有了完整的教育。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热爱足球的男孩进入足球队学习,由于基础太差,经常被教练训斥,十分沮丧。

他妈妈听到以后,对他说:“儿子,教练跟妈妈说了,你进步很大,只是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了。”


受到鼓舞的男孩找回了信心,每次他觉得太累的时候,都会想起妈妈的“再努力一点点”。


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就是因为孩子出色的表现,而逆转了局面,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