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外语不再必考;允许职高生参加高考;这些消息与每个有娃的人都相关!

2022-03-09

关注
每年两会,教育都牵动着全社会的高度关切。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教育“大变革”之年:“双减” 、“课后服务质量” 、“家庭教育促进法”、 “乡村教育振兴” 、“五育并举” 、“心理健康”、“学生安全”、“中高考”……基础教育生态面临深度重塑。


作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全国两会,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教育话题又有哪些?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


建议将英语不再设为高考必考科目

关键词:英语 高考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建议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数

分配指标



关键词: 高考   各省人数  招生指标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按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卢克平表示,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在全国占比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倾斜力度。

建议允许职高生参加普通高考

关键词:职高生  高考


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建议,允许职高生参加普通高考,去年教育部调整职高生入学比例后,50%的初中生将无缘普通高中。“中考分流”制造了新的社会焦虑,不仅不利于贯彻“双减”政策,反而导致智力培养的年龄往前移,加重了低龄学生的负担,加剧了校外培训机构转往地下的趋势。初中的孩子还未显示出各自真正的能力,尤其是学业上的潜力,过早分流有违教育公平。将“普职分流”推迟到高考阶段,并呼吁尽早让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全面放开普通高考,给职高生平等参加高考的机会。

建议将防性侵课程纳入九年义务教育

关键词:防性侵  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蜀山区刘丽健康咨询中心总监刘丽建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性侵,不仅会带来身体伤害,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伤害,希望孩子们可以提前学到防性侵知识保护自己。刘丽介绍,《“女童保护”2021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对未成年儿童进行性教育、防性侵教育;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还缺乏全国性、制度性安排,迟迟难以普及。


热词解读 · 双减

要说热词,肯定绕不过“双减”。两会期间,始终高居“家庭”话题榜首位置。



关于双减,有很多声音,我们不防来听听知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是怎么看“双减”的?



不久前,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专家朱永新收到一位北京家长来信,反映“双减”政策推行之后,她刚升初一的孩子仍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多睡觉。一学期后虽取得不错成绩,这位“70后”母亲仍焦虑不止。


“双减”以来,不少学生家长、老师的心态尚处于调适过程:既感慨孩子年幼便承受学业之重,也对子女未来心怀担忧。校外培训的“虚火”已明显下降,家长们却“心火”难退。在朱永新看来,社会仍需凝聚对于“双减”政策的共识,也需出台具体措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减”政策下赞成反对声音各异



朱永新将长信发到网上,一天时间就收获了150余万浏览量。7000多条留言意见各异,家长们激烈讨论“要不要减?”“减什么”“减后怎么办?”。尤其即将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家长,担心孩子成为“双减”政策的“小白鼠”。


全国两会前夕,朱永新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到,“双减”本质上是为缓解教育焦虑,呼应社会需求。政策自实施以来,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同时遏制了资本在教育领域的野蛮生长,这对教育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他指出,“双减”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保障不到位、课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政策落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教师压力明显增大。他今年的提案建议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及提高教师待遇。


学生有更多课余时间,朱永新认为,美术馆、博物馆等如何更好为学生服务,可以进一步拓展。




塑造社会“看能力不看学历”风尚



“对‘双减’的考验更多会体现在升学考试上,所以我们也要关心怎样解决好‘普职分流’问题。”朱永新说,需在升学环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相关政策。


他提到,不可否认,目前社会关于“职业学校就是差生学校”“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根源着手,对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制度体系进行改造。


对于一些学生初中毕业进入职校,朱永新认为,这种“分流”为时过早,很多学生并未获得平等学习机会。他建议,未来可适当缩短基础教育阶段时间。“比如,现在从上小学到读完高中要12年,未来能否压缩为10年?同时降低课程难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乐趣,待其高中毕业再进行‘分流’,会更符合成长规律。”


“水平高低不应是普、职院校间的差别,兴趣能力才是。”朱永新说,“社会应当塑造‘重水平轻文凭’‘看能力不看学历’的风尚。”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吗?”



“我曾对一位朋友讲,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吗?”朱永新向记者提起了这样一段对话。被问的友人想了想后回答:“如果孩子自己满意,我也可以。”


“双减”政策实施半年多,社会上“鸡娃”现象普遍存在。适度的激励机制有助儿童身心成长,过度施压或将造成子女与家长的双重焦虑。有网友评论,一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还有家长希望通过子女实现自己的愿望,更违背了教育初衷。


“往最好处努力,但往最坏处着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朱永新说,“父母的一些焦虑有时可能是自己制造的。享受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兴趣,接受孩子长大成人的事实,父母或许会少很多烦恼。”


不管这些议题能否最终被审议通过,从一个侧面能够看到:中高考的改革、双减工作一直是受到大众关注的一些议题。教育已经成为全民化的高度关注。

这些教育话题,您更关注哪个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互动!




END


作者:知子花,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