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为什么成年人读书越来越少?

2023-08-31发布于山东

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数据显示,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在一年里有63%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就被调查者的阅读偏好来说,小说类书籍占比高,阅读种类单一,有效引导趋弱。

2017年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到93.8%。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已掌握了全部常用汉字,也熟悉了各类文字体裁,具备了一般阅读所需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中国的00后们来说,受教育水平已不再是影响其阅读的最重要因素。那么为什么这些最该读书的人群,在最该读书的时光,读书量却少得如此可怜?原因有三:

一是没时间读。调查显示,这批“00”后学生初中毕业后,近90%的进入了高中阶段学习。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最紧张,也是课业负担最重的阶段。数据显示,在这批00后被调查者中,有12.2%的人在高中阶段除了课本以外,无论是纸版书还是电子书一本也没读过。

这并不奇怪,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每天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走读的学生晚上放学回到家里,当天的作业也有许多学生要做到晚上11点多(有的学生可能更晚一些),再加上平时无休止的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学生疲于应付课业,哪里有时间读书?

有人说,平时没有时间读,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读。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中学校很少安排双休日、节假日,即使学生好不容过一个单休日,各科也要轮番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很多学生甚至连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都无力完成,更谈不上抽出时间读课外书了。

二是没兴趣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读书感兴趣,无论平时学习任务多么紧张,也一定能抽出时间读课外书。调查显示,在这批00后有限的阅读书籍种类中,小说类书籍占70.8%,远高于其他各类书籍;居第二位的为心理励志类书籍,占37.5%;科普类书籍为第三位,有26.6%的被调查者经常阅读;再下依次为历史类,占22.3%;生活类,占15.9%;诗歌绘画等文艺类,占10.6%;哲学人文社科类,占10.2%;政治军事类,占9.6%;另有2.8%的被调查者经常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在四大名著中,学生最愿意读的是《西游记》,其次是《三国演义》。

为什么学生对小说类书籍情有独钟?以《西游记》为例,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亦人亦神的人物,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科普类、哲学人文社科类、政治军事类等书籍,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再加上有些书籍语言枯燥难懂,知识不成体系,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应当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由于受中考、高考狭隘功利目的影响,教师只让学生对教材上有限的几篇名家名篇感兴趣,再加之教学中烦琐的语言分析和统一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阅读也不仅仅是语文一科之事,其它各科都应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是没能力读。读书既是一个兴趣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在读书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以四大文学名著为例,由于离中学生年代久远,无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还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没有老师的指导,有些学生的阅读只能是囫囵吞枣,或者停留在边读边看热闹的低水平、低层次上,这就是学生为什么愿意读《西游记》、《三国演义》,而不愿意读《红楼梦》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要高于《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只要语文教师稍加指导,学生也会对其发生浓厚的兴趣。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