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落幕!投资天才查理·芒格的一生
当地时间11月28日上午,伯克希尔-哈撒韦发布公告称,传奇投资人查理·芒格于加州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9岁。
查理·芒格,被誉为沃伦·巴菲特的导师与人生合伙人,当代伟大的投资思想家。他是全球第五大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是该公司57年间19.8%年复合增长率的奇迹缔造者。育有8个子女,儿孙满堂,家庭和美,堪称典范人生的代表。
但每一位伟人都曾年少,都有漫长的成长和成熟之路。查理·芒格又是怎么成为今日的查理·芒格的?让我们追随时光的印迹,一步步去看一看他的人生经历。
芒格书院|文
原标题:《成为查理·芒格》
经出版方授权推送
《芒格之道: 查理·芒格股东会讲话1987—2022》
[美]查理·芒格 /著
RanRan /译
大方 |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6月
01.
童年与家庭环境
1924年1月1日,查理·芒格出生在美国中西部城市奥马哈。他的祖父是一名联邦法官,父亲是一名律师,其他亲人也都正直、自律,又乐观积极。法律的家学渊源,以及共同的性格特质,此后都对芒格有着不小的影响。
在奥马哈成长让他浸润了浓厚的中西部精神,在芒格的人格塑造阶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芒格此后从上大学开始就极少回乡,后来也一直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你可以把一个男孩带离奥马哈,但奥马哈永远都在他的心里。”
明尼苏达州的星岛则是芒格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自他的祖辈起,芒格大家族就会在每年夏天来到卡斯湖的这座小岛上齐聚,共享家庭时光。这个家庭习俗,直至今日也没有改变。
家庭带给芒格的另一大影响是热爱阅读。小时候的芒格热爱读书。父母总会把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查理和他的两个妹妹,而孩子们总会在圣诞夜就把书看完了。
“我都记不得第一次读到本·富兰克林的故事的时候是几岁,不过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就躺在床上看托马斯·杰斐逊的书。我们全家都热爱读书,并从中学习到纪律、知识和自律精神。”
十几岁时,芒格就通过工作赚取零用钱,体会经济独立的价值。他曾在巴菲特家的杂货店打工。在巴菲特的祖父恩尼斯特的安排下,他每天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换取2美金的报酬,此外还要自带2分钱用于支付自己的社会保险金。
童年时代经历的那场1930年代的大萧条,也让芒格印象深刻,周边人忽然陷入困境,自己的大家庭也是依靠祖父和外祖父合理的统筹安排才免于陷入极度贫困的窘境,这或许是推动他萌生要赚钱获取独立这个念头的最初动因。
02.
青年时期的求学与成长
1941年,芒格从中央高中毕业,前往密歇根大学就读数学专业。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芒格被征招入伍,加入了美国陆军空军兵团的一个军官培养计划。
以149分的高分通过部队统一分级测试后,他很快由普通士兵提升为少尉,被派往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进行气象学培训。
还在军队服役期间查理·芒格就结了婚,新娘当时才19岁,是妹妹的大学同学。
1928年,芒格以优等生身份从哈佛法学院毕业,之后,他决定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穆西克、毕勒&加雷特律师事务所。当时他的工资虽然不算太高,但足以支撑新生的小家庭,属于小富即安状态。
03.
变故与转折
1954年,过早进入婚姻的芒格,与第一任妻子感情破裂,更糟糕的是,大儿子泰迪被查处患有不治之症白血病,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却毫无进展。仿佛一夕之间,他幸福的小家庭就土崩瓦解,那一点微薄的资产也消耗殆尽。
离婚后的他独自一人搬出来住在宿舍里,每次强颜欢笑到医院看望生病的长子后,他一个人在大街上边走边哭。
这些变故和打击对芒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或许也让他更加认识到,真正想要独立,想要照顾好身边的亲人朋友,你需要的不是小富即安,而是真正的财务自由。
另一方面,坚强的芒格并没有被命运打倒,他践行了自己以后常说的,“要做幸存者,不要做受害者”,自哀自怜根本无济于事,面对苦难,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想方设法走出来。
他通过律所朋友介绍,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再婚,从此建立了稳定而幸福的家庭。
在回奥马哈料理父亲丧事期间,芒格认识了当时29岁的巴菲特,两人交谈甚欢,联系密切,从此,一步步成为了投资和人生上的终身伙伴。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
[美]彼得·考夫曼 / 著
李继宏 等 / 译
大方 |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7月
事业转型与上升期
家庭再次稳定后,芒格卯足了劲发展事业,努力赚钱寻求独立。
但他并没有冒进,而是谨慎行事。还在担任律师期间,他就开始与自己的客户奥蒂斯·布思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造,最终,他着手规划的五个项目让他一共获得了140万美元的收益。让他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这在1960年代的美国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有了这样的财富做基础,在巴菲特的多次建议下,芒格最终于1965年退出律师行业,与杰克·惠勒及后来的阿尔·马歇尔一起创办了位于太平洋证交所的惠勒和芒格证券公司,开始以专业投资人的身份运作别人筹集到的资金。
但芒格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他与另外五位律师成立了芒格和托尔斯律师事务所,一直在其中挂名,为巴菲特提供投资和收购方面的法律服务,也因此获得了许多高端客户。期间芒格还为洛杉矶地区的贫困及弱势群体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援助。
在投资方面,他与巴菲特、瑞克·盖林携手,通过蓝筹印花、多元零售、喜诗糖果等一系列投资,成果卓著。
当然,期间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打击。1973—1974年大熊市期间,惠勒芒格公司接连遭遇31.9%和31.5%的回撤,损失惨重。虽然到1976年公司清算时又恢复了元气,从1962年到1975年间的年均复合回报率仍然达到19.8%,但期间感觉愧对客户的煎熬仍然让芒格决定清算公司,不再为他人理财。
而在1978年,之前投资过程中,他与盖林、巴菲特在蓝筹印花、西科金融和伯克希尔等公司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持股和财务关系,遭遇证交所的调查。事情解决了,但也促使巴芒着手进行简化重组工作,最终蓝筹印花和多元零售并入伯克希尔,芒格由此得到伯克希尔1.5%的股份,并以持续到今日的5万美元年薪,开始担任伯克希尔董事会副主席。
这些共同奋战的经历也日益巩固了巴菲特和芒格之间的伙伴关系,让他们不需要签署任何合同,甚至可以长期两地办公,仅仅凭信任就能持续紧密地合作。
“从那以后我们有一个最简单的结构。在层只有一家大公司——伯克希尔。结构图的下面有点复杂,有些公司是100%持股,有些是80%,有些只是持有一大笔股票而已。管理合并后的企业对我们来说简单很多。简单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因此有利于实现更佳的表现。”
05.
平稳但并非毫无波澜
至此,芒格已经通过投资和在伯克希尔的持股累积起大量的财富,伯克希尔在巴芒二人的齐心协力下,也在一路高歌猛进,不仅证券投资规模稳步增长,留下了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等经典投资案例,旗下收购的子公司数量也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寥寥几家,逐步上升到十几家、几十家。其中就包括B夫人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盖可保险。
1984年芒格成为西科金融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总裁。
1986年芒格担任洛杉矶每日期刊的董事会主席。芒格和巴菲特收购了面临恶意收购的斯科特&菲特泽公司——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公司的母公司。这笔投资让芒格印象深刻,因为他从小就是读《世界百科全书》长大的。
1989年芒格和巴菲特决定转而增持房地美的股票。伯克希尔向吉列、美国航空和冠军国际投入了13亿美元,标志着伯克希尔从此成为了全球金融界的有力竞争者。
在个人生活方面,芒格的视力因为急性白内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左眼失明,右眼也一度近乎失明,逼得他有一段时间已经开始学习盲文,准备适应双目失明后的生活。
1991,所罗门兄弟因炒买国债陷入危机,巴菲特和芒格顶住极大的舆论压力,花费了极大精力,动用了各种力量尤其是芒格的律师朋友们协同支持,才终于力挽狂澜。他们也学到了,“在所罗门事件中有许多教训可以学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层管理人员的反应一定要既迅速又彻底。”
1989年买入的全美航空优先股,也给他们带来了大量麻烦,在过程中不仅要亲眼目睹它惨烈地减值(比如在1994年,就曾被迫将买入时的1200万美元,调整减记到仅300万美元),而且还要不断应付员工罢工、董事会争吵等各种烦心事。以至于虽然1998年终于卖出时还获得了1873.8万美元的税前收益,但芒格还是认为这笔投资是个错误,以后也再不能做这样的投资。
06.
"我会干到干不动为止"
2007年,芒格成为家族中最长寿的人,而他在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自己这辈子一直很崇拜孔子。
在这个阶段,另一点让芒格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的是,2008年芒格在李录的推荐下接触比亚迪,之后又向巴菲特推荐了比亚迪,伯克希尔以2.3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他曾这样谈道:
“看着比亚迪不断成长进步,我感到很欣慰。比亚迪发展单轨业务,说做就做起来了。中国人做事的效率很高,说做就做,我喜欢这样的行事风格。能与比亚迪这么成功的公司结缘,我们很荣幸。”
而在这几年的每日期刊股东会上,芒格也不断解释过自己为什么会投资中国,并呼吁中美两国和平相处。
2022年,年已98岁的芒格卸任每日期刊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职务,但仍然执掌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会干到干不动为止。等我走了或者身体不允许了,会有其他人来接手。”
2023年,99岁的查理·芒格仍然主持了2月每日期刊的股东会,也仍然与巴菲特一起,思路清晰、神采奕奕地在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上演了“双人脱口秀”。
谈及为什么要这么多年坚持股东大会的传统,芒格这样说道:
“不是我们想成为什么大师,让全世界的人听我们讲话。我们觉得,既然大家每年都来这么一次,我们应该开诚布公地回答大家的问题。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股东年复一年地向我们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我们就年复一年地耐心解答。既然大家愿意听我们说,我们就一直把这件事做下来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