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人工智能时代,孩子们不卷分数了,靠什么决胜未来?

03-29 09:22发布于北京

关注

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ChatGPT和Sora的出现,引起社会的极大震动,人工智能对部分行业的冲击肉眼可见。
2023年6月,享誉全球的美国麦肯锡公司经过全球行业调查,指出在未来十年里,现有行业的50%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将以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反应能力、机械承受能力而比人类做的更快、更好、更准确、更出色。


让人们普遍感到担忧的是,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但对普通的、具体的个人却极为不利,因为人工智能将会“抢”走很多人的工作和饭碗。


另一方面,教育“内卷”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抑郁症、空心病成为青少年中的时代流行病;青少年犯罪逐年攀高,一次次刷新人们承受底线;校园霸凌呈现出学校里孩子们的关系的紧张和尖锐对立;年轻人开始“恐婚”“躺平”,男女对立、亲子对立等不良观念涌起一波又一波。


校园里,一些学生似乎失去了方向,手机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离开了手机,他们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引起人们对“科技”的愤恨。


教育专家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吁:不要“卷”了,不要“卷”了,要关心孩子。
然而,很多家长依然很迷茫:不卷了,孩子们未来要怎么生活?怎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孩子靠什么决胜未来?


1. 构建关系的能力。
当“机器-人-机器”模式成为普遍的生活现象时,人与他人的链接很容易就被切断了。一个年轻人,可以仅凭一台电脑去工作,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生活的所有需求,他可以一年不出门,不与更多的人打交道。但他与社会的关系被最大限度削减的同时,他也很可能最大限度地丧失了幸福感。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孤独的老人,非常期待和他人建立联系,哪怕是警察上门也会让他们感到开心,或者明知是骗子,也要去买人家的保健品,表现出对世界和他人联系的深切需要。


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与他人的链接中,人才能感知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安全感。有人喜欢大城市的熙熙攘攘,有人喜欢在人多拥挤的地方逛街就是这个原因。


尽可能多地建立与世界、与他人的链接是获得幸福的第一步。


2. 获取意义感的能力。
2016年,前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提出了“空心病”这一概念。而今,“空心病”被称为比抑郁症更为可怕的精神心理危机,它快速地在青少年中蔓延,表现十分强势。
家长和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可一些孩子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说教犹如隔靴搔痒、打骂适得其反,关心关爱收效甚微。教育学心理学家们把导致这一让人十分头疼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意义世界的丧失”。


即这些孩子在思想深处认为,自己干什么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自己对社会产生不了影响,奋斗一生也无非是作为蚁族渺小卑微地活着。甚至人类和地球也只不过是宇宙偶尔的渣滓和尘埃,漫无目的,对过去、现在、未来毫无价值。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这些孩子失去了几乎一切动力,自信心崩溃,自我掌控感暴跌,人生无趣,陷入抑郁空虚无聊中,手机创造的多巴胺成为他们唯一的救赎。

这些孩子就真没救了吗?教育实践发现,当孩子对一些事物有发自内心热爱并能展现自身能力的时候,他会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和自身赋予意义,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
所以,获取意义感是解决“人-机”时代或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能力。


3. 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在很多方面代替了人类,分数变得不再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不再需要学习。


相反,人工智能的普及,“元宇宙”等的问世,会导致人类生存的知识门槛节节攀升。


曾几何时,多少老人被“一码通”堵在了地铁口、高铁站?多少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刷码连买菜买面都不会了?又有多少人在自动售卖机面前绝望无助?


当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临界,新技术、新技能以井喷的方式涌现,人们日常生活会被许多复杂的操作要求所占据,生活变得又便捷又复杂。


这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理解运用能力,很可能在未来时代举步维艰。有的年轻人自嘲:我现在连电视遥控器都不会用了。


学习能力,哪怕是学习对一个小小按钮的操控能力,都显得及其重要。


而当孩子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时,他很可能被排除在同龄人的生活之外。


不会学习,跟不上时代的人,将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


4.心理整合能力。

人生在世,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父母最大的心愿。有人认为,幸福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物质生活有较好的保障、人们的心愿多数能够达成的时候,幸福就会自然到来,于是拼命地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


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幸福更多地来源于人自身的心理资源支持。当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随之水涨船高,生活的选项越来越多,眼花缭乱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这给人们带来的可不仅是幸福。


工业时代的精神危机表明,生活选项越多,人越容易迷失,越难找到认同,也越容易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感到失落。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面临生活挑战的时候如何保持始终保持幸福平稳的心境,是未来孩子们需要面对的必然命题。


在心理能力的大命题下,希望、乐观、坚韧、自信、快乐是一个个的小命题。


当人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时代变化多端的挑战,在失落时仍然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和希望;对自己抱有信心,能享有快乐;面对生活压力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的时候,这个人才最有可能获得幸福。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决胜未来的能力?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上述能力?


首先,发挥孩子的个性优势并避短扬长。
独特性带来稀缺性,是抬高身价的不二砝码,人工智能时代也概莫能外。

未来社会,不需要人成为一个个“全才”,充分的个性优势也许才是孩子赖以生存的资本。最近有个网络IP“哒哒看世界”火了,里面的女孩也许没有十分专业的知识,但乐观开朗的个性优势让她受到多方欢迎,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独一份的生存资本。


其次,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先不说人工智能,仅是今年两会,国家领导人就多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提出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也意味着在今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要素。那么作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劳动者,怎能没有创新能力?


再次,培养孩子“人工智能+”的能力。
未来,人工智能必然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这时的孩子们不仅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完成工作,同时还需要学会和人工智能相处,“人工智能+”赋予每个人新的、极具趣味和变化,然而又挑战多多的生活图景。


所以,在社会排山倒海的变革面前,排斥不顶用,顺应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最后,从现在开始,对孩子多笑笑,多肯定孩子的优长,建立孩子对世界的信任、信心和希望,让孩子能够感受和创造爱与美好,才能为孩子积累起丰厚的心理资源和强大的心理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变化。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