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和你的大城市同学,其实是两代人
01
今天看到的一则访谈,标题就很吸引眼球,叫做《高考全省1%,爹妈吵了5天,说我这辈子完了》。
受访者是2019年在河南参加高考,名次在省内排到1%,父母花钱请报考专家选的志愿,考上了上海大学。
而他在大学里两位上海本地的室友,高考成绩在上海的排位是18%。
更让他惊奇的是,他的室友居然特别怀念高中生活。后来他发现,只要是大城市的孩子,都是这样。
而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多数河南考生,好好学习的目的是逃离,没有人会怀念高中。
他认为,自己的青春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学习数理化上。人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是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
河南就是单纯地通过高压手段、军事化管理去卷分数,而北京上海则是给孩子报文体课外班。
他很认可上海20%的学生和自己所在省份前1%考入同一所学校的现实,因为人家的综合素质确实很高。
02
你和大城市的孩子是不是一生下来综合素质就不同,就存在特别大的差距?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综合素质的不同。
如果你和大城市的孩子们一样,平时不单纯地卷分数,会不会让你拥有和他们一样的综合素质?
大都市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等,都不是一般的地方能够拥有的。
更何况,你的家庭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你去丰富各方面的兴趣和特长。
说得直白一些,孩子们之间的所谓综合素质差异,很大一部分是由出生在哪里来决定的。
现在总是有人把高考要考综合素质挂在嘴上,孰不知,坚持现在的高考制度才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
大城市的孩子可能周末去学高尔夫,我们的县城可能连个高尔夫球场都没有。
教授的孩子可能参与大学里的课题研究,并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而县城的孩子可能连大学的实验室都没见过。
03
你和你的同学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不在你们,而在你们的父辈。
他们的父辈曾经付出了努力,占得了先机,才让孩子有了良好的条件。
但你的父辈当年没有成功,才使得在你这一代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你在高中费尽辛苦,只是争得了一张能站在大城市的门票,而你的同学,早已经在门里呆了好久,悠哉游哉。
如果你继续努力能留在那座大城市,你的子女将来就会活成你同学们现在的样子。
从这一点上讲,你和你的大城市同学其实是两代人,你正在经历他们父辈的经历。
你并没有错,因为这是你必须经历的,是你应该经历的。
曾经看到过另一个访谈,被访者是一位衡水中学毕业的女性。
对于“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像你一样去衡水读高中吗”这个问题,她回答得非常肯定:
她解释说,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有必要再当“小镇做题家”了。
那位同学考上了复旦大学,毕业后顺利拿到了北京户口,现在的生活条件不错,她允许孩子将来不必像自己一样必须考第一。
而对于“如果重来,你还会上衡中吗”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则是:
也许再过若干年,河南那位同学在娶妻生子之后,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也会做出类似的回答。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