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08:22发布于北京
在2024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赛场上,吴艳妮以12秒74的成绩,在全国田径总决赛中,夺得金牌,也创造了亚洲最好的成绩。
然而,网友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吴艳妮夺冠这件事,而是在于“全妆”。
早在2021年,她就因为全妆而被喷,
有人质疑她带妆臭美整形,耽误训练;
有人声讨她的纹身给中国运动员抹黑;
有人找出博尔特赛前祈祷动作,说她招牌动作“抄袭”......
之前一直很不理解,吴艳妮为什么被骂的这么厉害,难道就是因为她化妆,爱穿搭,自信张扬吗?
直到最近她以12秒47刷新了亚洲赛季成绩,才发现她就是配得感太足了。
哪怕当初流言满天时,她说:我吴艳妮遇强则强,我不害怕你们任何人。
她可以在自己失误的时候大方承认:抢跑又怎么了吗?
可以在网友批评的时候大方说:我要去战斗的,你让我低调,你没事吧。
也可以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在赛场上的表现时,她直言不讳:“我上场就是打仗,为什么要低调?”
很喜欢一名博主的评论:黑粉集体发疯的一个原因,就是她经常肯定她自己,她的明媚快乐,她的年少有为,在绝对的人性黑暗面前,不设防的做自己,成功的刺伤了从来没有被肯定过的人们。
吴燕妮身上的配得感值得所有家长学习,尤其是有女儿的家庭。
一个人的魅力,其实都是“配得感”撑起来的。
配得感越高的人,内在价值感是充足的,人是自信的。
那啥是配得感?
就是你很笃定地相信你值得被爱,值得被好好珍惜,所以你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面对别人的道德绑架、贬损打击,你也不会否认自己,你能够客观地看待,并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高配得感这个词语近来被各大网友提及,很多人都觉得高配得感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想到了一个视频,女孩问妈妈二等座也可以回家,为什么要多花482元买一等座。
妈妈告诉女孩说:“值得上一等座,你配得上一等座”。
女孩接着问妈妈,那商务座呢?
妈妈回答说:“商务座你也配得上,只是目前爸爸妈妈的能力还配不上,但这不是你的问题。”
妈妈还告诉女孩说,你值得吃好的,用好的,当然前提是你也得为之努力。
在这个对话里,我们看到了弥足珍贵的“配得感”,就是让孩子感受到:
即便我们家境普通,你也值得拥有那些好的东西,你的需求也很重要,你配得上你想要的美好。
当父母尽力给到孩子足够的配得感,会让孩子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值得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过更好的人生。
几年前,吴艳妮还是个皮肤黝黑放运动员堆里不起眼的丫头。
她承认自己割了双眼皮,也有注意护肤,认真防晒。肆意和漂亮却换来了铺天盖地的攻击和批评。
她选择淡妆参赛,这是出于对赛场的尊重,也是听了妈妈的建议。
至于她身上的纹身,已经跟随她多年。妈妈有过担心,如果将来出名了,纹身可能会成为别人攻击她的点。
但吴艳妮很有主见:“这不是什么不俗不雅的东西,这是代表着我对在赛场上获得荣誉的渴望和憧憬。”
有时候,孩子们缺乏主见,可能是因为内心里的不配得感。
他们没有主见,也不敢有主见,认为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自私的、羞耻的。
·买了自己很喜欢的发夹,同学说不好看,再也不戴了。
·和朋友们商量去哪里玩,回答永远是随你们,即使有想去的地方也不好意思说。
·明明对学校社团的小组分工有意见,却很难表达,勉为其难地说可以。
相反,那些拥有高配得感的孩子,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更多时候会遵循内心的声音。
他们不仅有想法,而且敢于付诸行动,总是能够牢牢掌握人生的舵盘。
面对困境,他们不依赖外界,而是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逐一克服,最终赢得应有的尊严和力量。
不狂,哪来的冲劲儿?
吴艳妮曾说:“下一届全运会冠军,必须是吴艳妮”。
只有相信自己可以赢得第一的运动员,才能在赛场上爆发出无限潜力。
吴艳妮不是天赋型选手,走到今天,正是这股子不服输性子造就的。
她的肌肉质量并不好,教练一度想放弃培养。之所以最终被笃定选中,是她训练的刻苦和肉眼可见的进步。
教练说:她的性格,让我们想到,这个运动员在赛场上,可能将来不会怯场。
出征前,吴艳妮在社交账号发布训练视频:“剑指巴黎,干就完了!”
这份意气风发,自信爆棚,真的太难得了。
这种深深的配得感,让孩子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一切。
“我值得,我配得。我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我无须刻意去证明什么。”
一个孩子拥有“配得感”,才会更能发展出自己的潜能,光彩绽放。
如何培养孩子的“配得感”?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自信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培养孩子的“配得感”,家长可以这样做:
看见孩子的需求
面对孩子的需求,父母不要一贯的打压,而要多去看见和理解,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鼓励,让他觉得他是值得的。
让孩子知道,父母有重视
即使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有重视,有在努力争取,要让孩子接受事情的不完美,相信就算这次他没有得到,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他,因为他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不抱怨养家的不容易
多跟孩子分享努力奋斗的自豪感,而不是一味抱怨和诉苦,作为孩子,他们应该享受得到一件东西的快乐,而不是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配。
多鼓励孩子
心理学中有个“ABC理论”:同一个事件(A),因为信念(B)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结果(C)。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用描述+总结词的话语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种下“我可以”的种子。比如,当孩子将房间整理好的时候,可以说:
“你把东西都归置到了架子上,我觉得房间看起来,很舒服、很整洁”(描述所看到的情况或感受),“你收拾得很有条理哦”(总结词)。
当孩子听到了父母描述性的鼓励和赞赏的时候,他们会重新审视自己,重建心理的配得感,内在自我也会不断成长。
心理大师荣格说过:“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一生,而你却称之为命运。”
一个坚信“我可以”的孩子和一个认为“我不行”的孩子将会拥有完全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孩子究竟如何认知,全凭我们去打造。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