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08:35发布于湖北
一段网传视频显示,2排身着红色外套的学生站在某中学的校门口,以90度鞠躬及口头问候等方式迎接教师开车入校。这段在网络上流传的视频,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某中学门前一幅独特而引人注目的景象。只见两排身着鲜艳红色外套的学生,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校门口,他们身姿挺拔,如同两列庄重的仪仗队。
当教师驾驶的车辆缓缓驶入视线时,这些学生仿佛被某种默契所驱使,瞬间以统一的90度鞠躬向教师致敬,同时伴随着一声声清脆而真挚的口头问候。这一场面,不仅让人感受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敬意,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礼仪之美。据悉,该校本学期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食堂、宿舍、校门等多个点位。校门点位侧重为问候师生及来访者,在活动中,有学生自愿鞠躬问好、有学生语言表达问好,各小组表达问候方式不同。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生动体现,是对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但也有人质疑,这种过于形式化的表达方式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真诚敬意,是否有可能走向形式主义。
“文明礼仪”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做事风格和文化品格,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在校园开展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也是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时而行,不可以此为噱头,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学生像仪仗队一样分排站立在校门口两侧,以90度的深鞠躬,向开车进校的教师和来访者口头问候,这种开展礼仪教育的场面和方式无论怎么看,都让人感到有点滑稽,有点繁琐,给人以作秀之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份敬意转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精神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礼”当以和谐为美。《论语》中,孔子十分重视“礼”对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以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同时,他又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先王道斯为美”,尽管“礼”很重要,但在践行“礼”时,应当以“和谐”“为贵、为美”。
来而不往非礼也。让学生在校门口分立两排为教师开车进校行90度的鞠躬礼,学生的“礼数”是倒了,但教师作何回应?事实上,教师无法做出回应,总不至于让教师停下车来,摇下车窗,或下车向学生回礼罢,因为时间上不允许。教师无法给学生回礼,那么学生就是向一辆辆一闪而过的汽车行礼,这样的场面还“和谐”吗?还有“贵、美”可言吗?
“礼”当以简洁为美。我不反对学生在校园里遇到教师打招呼,甚至可以行简单的手势礼或鞠躬礼,但如果让学生给教师行90度的鞠躬礼,则大可没有必要。事实上,并非“礼多不伤人”,如此迎风让学生在室外长时间站立鞠躬,如遇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季,也未必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学生在被迫行礼的同时,也可能少了一份对教师的尊敬。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先贤发明许多人际交往的礼仪,同时也强调“礼不下庶人”。就算在上层社会,轻礼轨、重实质的作风也备受推崇。汉末曹袁相争,郭嘉就有“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之对比,曹操不务虚礼、不讲排场,从实际出发的作风,郭嘉甚至认为是“道胜也”。繁文缛节、僵化呆板的虚礼作风,从来都被贤者所排斥。
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在于外在的形式,也不在于复古式的繁文缛节,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礼”的内涵,践行“礼”的精神,激发学生“崇礼、尚礼”的思想情感。对此,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告诫我们:“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奢侈繁琐的礼节,铺张浪费丧事,看上去十分夺人眼球,也十分风光,实则违背了“礼”的精神。
“礼”当以适时为美。当今社会,如果学生见老师、下属见领导每次都毕恭毕敬地行“跪拜礼”,那将让人看上去是十分可笑。然而,这一礼节在封建社会却是一种规定好的、必不可少的礼节,不如此便是失礼,表达了学生对老师、下属对上级的尊敬之情。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学生对教师、下属对上级的尊敬之情没有变,却不可再行如此繁琐的“跪拜礼”。一声发自内心的问候,一个真情的握手,也许更能表达这种情感。因此,学校在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要把传统礼仪赋予时代内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现代礼节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个性,塑造人格。中小学校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通过大约十年光阴,是成长为清新质朴、刚健直率、平易近人的少年男女,还是变成畏缩不前、糊弄规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大人”,学校生活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态度。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鞠躬和致谢,更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接纳礼仪背后的价值观——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珍视和平与和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目的,培养出有道德、有修养、有素质的新一代公民。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