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09:16发布于广东
不到3个月?就能轻易拿到别人努力十几年的成果?那对于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艰辛考上大学的人,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今年以来,香港高校学历造假风波不断,内地学生使用虚假海外学历入读本地大学的丑闻愈揭愈多,这些事件不仅折损了内地学生的风评,更是挑战了法律和社会的诚信底线。
今早,港媒《香港01》再次揭露一则学历造假丑闻,曝光了香港某中介「保录取」的灰色产业链。疑似该机构买通海外学校及考场,所有证书都可以用金钱购买,花费百万中介费就能成功入读港大。
百万「保送」方案,入读香港顶尖名校
有消息称,曾有内地学生花费过百万元,透过中介公司,取得IAL(英国国际高中水平证书考试)接近满分的成绩,入读本港一间顶尖大学。
此次,记者前往了涉事中介“中港升学中心”调查。期间,记者假装成内地家长,前来接待的是该中介的C小姐,她用普通话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其位于观塘的办公室面谈。
记者提到有在广东读高中的亲戚,因为孩子成绩欠佳,预计高考只能达到广东的二本线,所以想来港升学,但又不想读副学士,随即C小姐向她们推荐了各种大学的「保送」方案:
保送入场费为45万元RMB,排名越高的大学就越贵。城大、理工至少要150万元; 港大、中大及科大学位,收费190万元起,科目越难钱越多。
C小姐在纸上写下的各种的大学保送方案:
对此动辄百万的高昂费用,C老师解释了其原因:“我们不做假资料,所有证书都是真金白银买,(学历)在你名下、正儿八经的,就是有的,大学就算反查,查了也是有的。”
仅用2-3个月,就可获得全套海外学籍背景
C老师指出,记者提出的学生成绩无法用来申请港校顶尖大学,故而需要将孩子从内地高考换成国际赛道,即用海外背景来申请入学。
“海外背景,那是需要出国的吗?”C老师及时回应到“不需要”,称她们可以用两到三个月时间,为学生做好学籍、上课纪录等全套背景。到时候,只需要学生配合我们,出现在考场即可,因为考场有“人脸识别”的记录。
记者继续追问参加的考场是否会配合,发出好成绩?C老师回应“对”。不过,她以怕被同行抄袭为由,拒在签约前透露在哪里、考哪一个国际试。
除了保送,该中介还提供国际语言考试服务,只需两万元 ,并向记者说明了如何操作 ,例如托福TOEFL线上考试,学生只需在家考试时与她们公司共享屏幕,职员就可以向学生提供答案,包括口语也会写出来,学生只需照着读就好了。
涉事公司董事乱用身份,被港媒逐一识破
根据港媒调查,涉事公司的董事兼股东港人陈某,曾任职青协进修中心单位主任,现在各大平台(微信视频号、抖音等),都有拍片介绍香港升学信息。除了”中港升学中心”,他在同一地址还开设“耀华移民”,标榜可以提升教育背景,移民香港及海外的服务。
不过,经记者调查,教育局对此事件回复称,并不存在陈某就职的部门;理大、岭大也都否认陈某是职员,指出与他并无合作;青协称陈某于2018年底离职后,再无与他合作;港大则无回应。而该中介官网上的“精英团队”,也是盗用别人的身份。
9月中,记者再次到访该办公室,并表明身份。但此次C老师否认之前所有关于造假学历的说法,否认“买通”内地考场。称公司只为学生做培训,不会踩香港法律的红线。并多次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目前涉事公司的网站同记者回访日关闭,中介也封锁记者的微信。该公司董事陈某也更改了微信账户,无回复记者查询。
香港留学机构「保录取」的灰色产业链为何能一直存在,难以根除?
1、利益驱动明显。中介机构通过“保录取”可获取高额利润,而部分学生和家长因对名校的强烈渴望,不惜重金参与,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2、监管存在难度。留学申请涉及境内外多个环节,监管部门协调困难,且跨境执法挑战大。同时,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使得学生和家长难以辨别“保录取”的真伪,易被中介机构误导。
3、法律界定模糊,惩处力度不足。由于香港处于法律监管的模糊地带,加之对于“保录取”等行为的法律定性不够明确,难以对违规行为形成有力威慑。
4、部分高校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如推荐机制易被利用、学历审核困难等,为“保录取”提供了可乘之机。
正因为这种乱象难以根治,所以我们更要提高警惕,防止陷入“保录取”的陷阱!学历造假万万不可取,教育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不容挑战,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你想为孩子申请国际学校,或有关择校方面的困惑和疑问,欢迎后台私信【择校君小助理】,一对一咨询。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