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去了明湾,跳槽否?

2024-12-19发布于广东

关注

01

最近备受大湾区关注的明湾,我帮大家去探了探,但别误会,不是跳槽,虽然好些朋友发过来照片说有看到我的身影,都来问我是不是跳槽去明湾了。

大家都很关心我,好些仅凭他人朋友圈里的一张侧颜照就能认出是我,着实有些受宠若惊,看来鄙人比我自己想象的知名度要高很多。

Well,借此文顺便澄清一下,我没跳槽,希望可以更多坚守,像某些尊敬的前辈,努力做一棵树,扎根扎深,而非过几年就换一个地方。毕竟,感情也好,学校亦然,关于教育的东西,大抵离不开长情的陪伴。

关于创校的心境,之前写过《如果你要重生,去一次初创学校》,简而言之,创一次校,掉N层皮,创两次校,等于牺牲大半条命,再要去创校,我看了看镜子中人到中年的自己,自认没那个勇气。

好,回归正题。

第一次真正关注明湾,始于这篇文章《生长 | 在腾讯全球总部,要建怎样一所学校?》,当时觉得所有大企业,做到最后,殊途同归,总是要主动或被动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家办学校,不可避免会有商业的烙印,但也不见得是坏事,任何一个产业如想要可持续,即便不能盈利,但最少要能aim自负盈亏,否则,情怀再美好,格局再大,最终也会被现实啪啪打脸。

公号好久没有更文,我和你们一样好奇,夹在诸多公众号大号中,怎么就被明湾邀请了去参加小众的首场媒体茶话会呢?前些年去参加顶思和新学说的会,虽然也是以媒体嘉宾的身份出席,当时还写了《顶思的会,我去参加了,给你分享一个局外人的纯粹感受(非官方软文)......》但这次不一样,是近距离和具体的学校接触。

和负责市场宣传的Qing老师聊,对方说,一直有关注K12谈,虽然最近更新不多,但风格、内容及质量一直受到业界认可,内心有小小欢喜。原来,公号还有在被人惦记,只要我们没有完全放弃。

02

茶话会选择在了某商业会议中心,我因为路上稍有点塞车,晚了几分钟才到达。所有人都已经安静地坐在了标有各自名字的座位上,我快速挪到了自己的位置,对面是硕大的落地玻璃,好看的高空窗景,据说朝着玻璃远望过去,就能看到正在建设的明湾。那天下着小雨,灰蒙蒙的,隔着玻璃及起雾的江面,忽然有种置身于某科幻大片的场景中。

思绪被很快拉回,校方运营管理负责人Michelle老师开始给大家介绍起明湾的Mission,Motto和Value:

Mission: "承传统之滋养,为未来而创新" “Nourished by tradition, Innovating the future”

Motto:"明德自由,奔流不息"  "Virtue, Freedom, Progress" 

Values: 强身(Strength)   善良(Kindness)   包容(Inclusion)   创造(Creativity) 

坦诚讲,挺喜欢其配对的中英文翻译。永远不要小看这些听起来很虚的词汇,亲身经历告诉我,就这些你听起来各学校都大同小异的词,背后很可能是无数次会议中领导团队的争吵及磨合。

Mission,Motto及价值观,决定了这个学校会最终去到哪里,这个开局亮相,我觉得对方是有诚意的。

明湾背后的金主,不管如何,都会与腾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高度,决定了学校的起点。果不其然,介绍完愿景、校训及价值观后,接着就是主打智慧校园的特点了。

海绵城市、光伏新能源、达到厘米级别的无障碍通道及办公区域、防鸟撞措施、社区AI安防等等,这些听过,却又不在自己舒适区范围的词汇,还是很容易令人心生期待的。

除了科技本身,明湾还简单介绍了其他的研究资源,比如围绕“可持续社会价值”这点,提及了科学探索奖、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及哥伦比亚大学气候学院等,但具体实施如何,那就等真正落地了。

课程方面,介绍得非常有限,大体是走双语学校的路径,但高中阶段会主打IB DP,除了DP,也会致力于开发自己的高中项目。就这点,足以说明其野心及决心。在Alevel、AP横扫大湾区大多数国际学校的当下,选择更为挑战的IB DP,需要更多的勇气。

03 

茶话会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摆在每个人桌面上的《教育新语》--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的另一最新著作,也是教育圈里最近备受追捧的一本书。开学伊始,有同事推荐了此书,果断下单,暂时只读了一部分。这年头,你不追AI,太容易落伍。比起很多学校开放日送学校文创,如杯子、笔记本、书签等的招式,这点很显然也是动了心思的。

另一个细节则是明湾送给每个人的种子纸,卡片上这样写着:"纸袋由100%可回收材料制成,花盆取材于回收的咖啡渣,而这张种子纸卡片可以种入土壤,得到水分和阳光后,纸张将分解,种子逐渐发芽城战,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培育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设计,瞬间将教育的过程具象化、场景化,很是打动人,值得学习。

茶话会其实很短,但真正的彩蛋在后面,明湾的管理团队们带大家参观了深圳腾讯大厦,我们有幸看到腾讯最新装修好的官方展厅。按照导游的话来讲,瞬间来了一场关于科技的时光之旅,第一代电脑、开心农场、QQ公仔、微信、视频号等,每个场景的布景都力图将过去、现在与未来链接,引起在场人的无限深思及展望。

语言不足以表述,直接上图:



QQ回忆



左边是腾讯公益相关活动,右边是视频号发展

篇幅有限,说印象最深的两个点:

利用3D互动技术生成的敦煌雕塑墙

栩栩如生、如立体般图形的各种敦煌雕塑就这样与大家来了个猝不及防的照面。一直神往敦煌,那一刻,梦里遇见的、书上读到过的所有文字及图片,仿佛幻境般展现在大家面前。更夸张的是,你一动,画面也会跟着动,瞬间仿佛置身于现场,极具震撼。
(满满的专利墙)
知道腾讯与科技挂钩,但当真正看到那么多专利的证书时,国人的自豪感及荣誉感油然而生,有莫名的感动。专利墙是知识的荣誉墙,也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的象征。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如明湾的Mission "承传统之滋养,为未来而创新" ,有太多令人期待的点。
也许你会问,身为同行,这样一篇类似稍有点带赞扬基调的文章,会不会招致非议或至少应该避嫌?Well,我从来不这样认为,好的教育样本或方式,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和探讨。初创学校,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它值得被更多人关注及支持。
诚然,在众多国际学校各种明里暗里的PK背后,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动作,身在圈内,没法敞开了讲。但我想,中国的国际学校,倘若真要有一个指标去衡量其成熟度,其中之一必然是特色学校的百花齐放、美美与共,而非彼此拆台或各种爆黑料。更多的国际(化)学校,短时间内会给其他的学校带来压力,但丛林法则里的优胜劣汰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适用,我们需要的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良币带动更多的良币或助力劣币转为良币。
希望能看到更多创新类学校在中国内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留下时间的痕迹,大家江湖切磋,共同进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