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08:14
每年到了加拿大大学放榜季,我就成了“被追问”的人。不是因为我有魔法,而是因为有太多家长,明明已经查了资料、问了AI,手里还拿着几份offer,却还是走进我的咨询室,轻声问我:
“你觉得哪个更好?”
“是不是我漏掉了什么?”
“你能帮我梳理一下思路吗?”
这也是为什么我写下了我的第八本书:《轻松留学加拿大:AI时代的教育与职业规划》。
这本书,不只是为了解答“去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而是希望告诉你:**加拿大教育的思路、逻辑、体系,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路径非常不同。**在AI时代,这种不同,值得你深思。
为什么信息时代,家长还是想“找人聊聊”?
在我刚发布的视频里,我讲了一个我与国内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对话。他说,每年高考结束后,他们忙得不可开交。虽然“阳光高考”这类平台上信息已经很丰富,但家长仍然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请专家聊聊”。
我听完很有共鸣。我说:“你们是高考志愿规划,我们是加拿大版的。” 加拿大没有高考,但一样有“选择困难”:大学Offer满天飞,怎么选?专业不同将来差多远?现在选错,是不是毁一生?
而这个时候,哪怕AI已经给了你一整套的分析报告,你还是想找个人“坐下来谈谈”。
因为——AI没有温度,不理解你。
不理解你的家庭背景,不理解你孩子的个性,不理解你心里那个“怕他吃苦,但也怕他软弱”的矛盾。
加拿大教育的三大特色,是误解的源头,也是优势所在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花了大篇幅去解释,为什么中国家长常常“搞不懂加拿大教育”,而这种不懂,是可以转化成优势的。
1. 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没有985,但有专业特色
中国家长习惯了“非985不上”,但加拿大的大学体系强调的是资源分布的平衡。没有全国统一的名校序列,而是因地制宜:
• 教育由省政府主导,各省设立自己的重点专业;
• 没有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而是“各有所长”;
• 选择院校,更像是在地图上定位“你适合在哪里”。
这让许多中国家长感到“不熟悉”,但其实恰恰提供了更多“适配性”的空间。
2. 跨学科+人文导向:为AI时代打基础
在中国,大学专业往往分得很细、很实;但在加拿大,很多专业看起来“很虚”——文理交融、通才教育、延迟分流。
• 本科阶段强调博雅教育(Liberal Arts),训练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 专业灵活组合,跨学科成为主流趋势;
• 培养的不是短期“技能工”,而是长期“适应者”。
你也许一开始觉得这“不够实用”,但恰恰在AI时代,这些“软能力”更难被取代。
3. 职业教育贯穿全程:不是口号,是体系
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偏“边缘”,但在加拿大,是从中学就开始渗透:
• 中学就有生涯规划课程和实习机会;
• 大学强调Co-op(带薪实习)、就业对接;
• 不是“读完书再考虑出路”,而是“读书就带着出路的方向”。
这本书特别花了很多篇幅解释中学与大学阶段的职业规划路径,正因为很多中国家长对这一块最不了解,但最关心。
教育与咨询的真谛:不在答案,而在理解你
AI已经可以写申请信、生成择校分析,甚至模拟面试。但为什么家长还是找我聊聊?
因为我们做的,不只是“提供答案”,而是“陪你思考”。
我们帮家长理清的是:你要的到底是什么?你孩子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你们能接受怎样的人生节奏?
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塞”进一个名校,而是带他找到真正适合的路。而这,正是AI暂时还替代不了的。
最后,欢迎你看这段10分钟的视频
这段视频,是我为这本书所做的第一次完整介绍。讲的不只是“书里有什么”,更讲我为什么坚持写这本书、做这件事——尤其在AI时代,教育的意义与温度,更值得我们共同守护。
《轻松留学加拿大:AI时代的教育与职业规划》
教育的终点不是学历,而是未来;
职业的规划不是起点,而是方向;
选择的过程不是找答案,而是认识自己。
愿这本书,陪你和孩子一起,走得更清楚,也更安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