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发布于上海
文 | 夕暖
“我是他的宝宝,但他不爱我。”
最近,这一视频让百万网友泪目不已。
图片来自微博长沙政法频道
山东一个小男孩看到同学的爸爸,心生羡慕,回家对妈妈说了这一番话。视频里,小男孩虽竭力忍住了泪水,把悲伤的表情掩藏在臂弯里、灯笼后,可却依旧挡不住从他眼中流露出来的伤心、失落,和渴望。
图片来自微博长沙政法频道
在妈妈问如何才能帮助到他,他渴求的无非是一个“爸爸”,甚至对爸爸的要求,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能陪他唱歌,陪他画画。
图片来自微博长沙政法频道
可这最简单的要求,却也是最奢侈的期盼。
有网友说,离婚太伤孩子。
确实,父母离婚,或许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但是,最伤孩子的,从来不是父母离婚。
心理学家Rubenstein,C.调查发现,父母离异并不是孩子性格缺陷、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
就像那个小男孩,父母离婚后,直接失去了爸爸的爱。父爱,成了他最深的渴望,也是他内心不可触碰的痛。
离婚可以,但请不要收回对孩子的爱。
“父母离婚后,我再也没有家了”
对于父母来说,离婚只是一个阶段的事情,但之于孩子,这却是一条漫长的路。
有人父母离婚后,就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成为了别人的父母。
从此回家,他们再也不是能恣意任行的“小主人”,更像是被邀请过来的“客人”。
有网友说,每次去妈妈新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快把你的薯片拿出来请姐姐吃。
每次听到这话,她心里都无比苦涩,想起以前家里每次来客人,妈妈也是这般对她说。
而爸爸则是每次送个东西,都要小心翼翼,千叮咛万嘱咐别让你阿姨知道,“好像自己是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
图片来自微博熊仔
最后,她发现:“没有一个家是我的家。”
两个地方都是“家”,可前缀却不再是她的名字。
更让人难过的是,父母相互推卸,孩子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独自承担着父母离婚的后果。
32岁的朱萧就曾在《新周刊》上讲述了自己的凄惨童年。
他说,从记事开始,自己就像一颗皮球,被大人们踢来踢去。法院把他判给父亲,可父亲不愿意花钱养他,就把他扔在外公家。
到了读书的年龄,妈妈也不愿意出钱供他上学,就把他送去了奶奶家。后来,奶奶身体不好,又让妈妈来接走他。
图片来自新京报
可小学一毕业,妈妈又怕带着一个“拖油瓶”不好再嫁,再次把他送回奶奶家。之后,他开始居无定所,短短一年在大伯、叔叔和叔叔老丈人家辗转。
图片来自新京报
为了不被再次送走,他学着懂事,帮忙照顾弟弟、看店。每天起早贪黑也不敢有怨言,无论受了什么委屈,都不敢和大人们顶嘴。
图片来自新京报
这类型离婚的父母像磁铁的正负极一样,相爱的时候紧紧吸附在一起;一旦分开,恨不得把孩子推得远远的。
最终把孩子变成了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只有一方的陪伴,填不满孩子的整颗心
大多数单亲家庭孩子的现状,无外两种:要么总是见不到爸爸,要么总是见不到妈妈。
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双方健全的爱。
或妈妈单方剥夺孩子享受父爱的权力。家里的表弟就是这样,被迫“失去”父爱。
姑姑离婚后就不允许姑丈一家看孩子。平时姑丈想来看孩子都不被她挡在门外,每次买的玩具、零食也被扔掉。
每当孩子闹着想要见爸爸,她就会冲孩子凶道:“从现在起,别再提你爸,你没有爸爸。”
孩子哭得惨兮兮的,她也会抱着儿子一起痛哭:“有妈妈就够了,我们不需要爸爸。”
后来表弟不再提爸爸了,因为他知道这会惹妈妈生气。他懂事,身上却又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敏感。
她们总觉得只要妈妈给予足够的爱与陪伴,就能替代爸爸给的爱,满足孩子对父爱的渴望。
可事实并非如此。
河南一对夫妻离婚后,2个儿子跟爸爸生活,小女儿则跟妈妈。临近过年,小女儿用卖头发的钱,给爸爸精心准备了礼物,希望爸爸看了会开心,也带自己回家过年。
可特地赶回来的爸爸,只是为了接走2个本该由他来抚养的儿子。当小女儿想跟着回家,却被爸爸无情拒绝。
图片来自微博新浪新闻
离婚,是夫妻间爱的消退,不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爱的离席。
心理学上说,一个家庭的完整性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结构上的完整,二是功能上的完整。
如果离婚是不可避免的结局,那至少不要单方面剥夺对孩子的爱,而是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
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既离不开爸爸的教导,也离不开妈妈的陪伴。
适应生活的洗牌,给孩子健全的爱
父母离婚,我们总觉得最难受的是夫妻俩,其实是孩子。
很多孩子在父母关系破裂时,第一反应通常是:我肯定做错了什么,不然他们不会离婚。
如果此时,父母双方中有人对孩子不闻不顾,就更会让孩子陷入这样的自责中,背负本不该有的心理包袱。
所以,如果要离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离婚与他无关,即使分开,爸爸妈妈也还是他的父母,对他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印度尼西亚有一个叫Azka的小男孩。6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婚了,可在这个破碎家庭长大的他,却觉得很幸福。
因为爸爸妈妈离婚后从未放弃爱他,反而比以前更疼他,在他面前也不吵架了。
图片来自网络漫画
Azka说:“他们只是不再是夫妻,但还是我的爸爸妈妈,只要他们还爱我,这就不是一个破碎的家。”
图片来自网络漫画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的内心也可以是完整的,生活也可以是幸福有爱的,因为爸爸妈妈的爱从来都没有“离席”。
正如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说,孩子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当他们能在父母身边感受到自我价值,去证明自己是被重视,值得被爱的时候,孩子就能好好成长。
当然,对于父母而言,离婚也是一次人生重创。或许会让你消沉,或许会让你颓靡,日子过得很糟糕。
这个时候,孩子内心的渴求就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再次活过来”。
知乎上,有位妈妈离婚后,不强求孩子一定要和自己过年。
孩子去了前夫家,自己的爸爸也有新的恋情,她则一个人待在家吃吃喝喝,日子逍遥自在。
孩子回来看到妈妈状态不错,也能坦然说自己在爸爸家天天吃喝玩乐,差点都不想回来了。
她自己也因为过得太开心,长胖了4斤,被全家嘲笑。
图片来自知乎南弦月
这可能就是离婚后最好的状态:妈妈积极客观面对,孩子坦然接受现状,一起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生活。
离婚始终只是人生某一段旅程的一道选择题,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避免孩子成为婚姻的牺牲品。
它不是彻底斩断之前的一切关系,只是意味着我们与对方的关系有了新的定义。或许不再是某某丈夫/妻子,但始终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只要这一身份不忘,只要这一情感不变质,无论婚姻是否存在,孩子永远都能在自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