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邓超12岁让父亲一夜白头:父母做3个改变,陪孩子度过叛逆期!

2023-05-25发布于北京

关注

对于父母来说,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从身体,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亲子间的沟通也变得异常困难,双方如果达不成一致目标,将会严重影响亲子感情。


说到男孩的青春期,身边的家长纷纷倒苦水:

男孩子太费精力了,说叛逆就叛逆;


倔得像头驴,处处都跟你对着干;


明明在关心他,就是不领情,还嫌弃我来;


不让过问学习,生活也不让参与,独行侠一个;


……

相信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都感同身受这些经历。其实,男孩到了青春期,家长应该更轻松,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不需要你过多干涉。


有时做一个清爽、无为的父母,孩子才能更顺利地走出叛逆期,也更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放下担忧与烦躁,与你分享他的人生重要之事。


与青春期男孩的“较量”,是一场持久战。父母走过无数弯路,挣扎过,绝望过,每个想要放弃的瞬间,都有个声音在耳旁回荡:凄冷的黑夜难熬,但总有黎明到来的时候。


温尼科特说过,给青春期父母的建议,就是活下去。


没错,降低标准,坦然应对,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只有坚持下去,你与孩子终将重新活过了一次。


在这条路上,有些满身伤痕但坚韧无比的父母,已经为我们指出一个光明的方向。


做儿子的朋友


帮助他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个叛逆的少年,打耳钉,漂头发,穿奇装异服,在别人眼里就是“小混混”,如果也不被父母待见,那么等待他的依然是叛逆,还有孤独。


邓超曾经就是这样的叛逆少年。


他出生在一个重组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对他一直严厉管教,犯错就打。

因此邓超抗拒自己的家庭,进入青春期后十分叛逆。他打耳钉,漂头发,奇装异服,离家出走,向周围的一切发起反抗。


父亲越是打压他,他越叛逆。不管做什么都要和父亲对着干,导致父子俩的感情几乎无法挽回。


父子关系发生转折,是在他离家出走后。当父母带着全部积蓄找到他时,父亲的头发已经白了。


邓超以为父亲会再次打骂他,但父亲变了。不再以过去的教育方式伤害邓超,而是试着做儿子的朋友,放平心态,接受儿子的爱好,鼓励他去实现自己的演艺梦想。


“试试看,万一走狗屎运呢?”


“如果不行,我们就逛逛北京,看长城去!”


后来,他考上了中戏,开始了精彩的人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想法来,对孩子是一种侵略甚至毁灭。孩子的创造力,来自于“我选择”。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尊重,希望能担重任,想要自己做主。


当孩子有特别的爱好,不要一味反对。而是要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和欣赏,切莫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断孩子的鉴赏力。孩子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所喜欢的,他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


与他们建立“谈话”式的平等沟通,比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教育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以平等的姿态让孩子谈自己的体会、看法、烦恼,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工作的烦恼等。问他心中的理想职业;发表最近一则新闻的看法;讨论共同看过的电影。


链接到更多共同话题,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尊重与陪伴


帮儿子走出苦痛的青春期



如果你家男孩突然有一天像变了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再和你沟通聊天,你会怎么做?


作家麦家就曾和这样一个青春期儿子,“僵持”了近3年。在《朗读者》中他分享了自己和儿子的成长故事。


在儿子初二的时候,他突然变得非常沉郁。

不再和父母分享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刚开始的时候,麦家会尝试和孩子沟通交流,但孩子根本不领情。

由此导致的亲子冲突,连续不断。


儿子非常排斥父母的“关心”,心思极其敏感,哪怕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他陷入内耗,从而攻击自己或父母。


如果麦家强硬点,儿子还有可能离家出走。

麦家备受煎熬,但他没有和儿子硬碰硬,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持和儿子的关系。


他曾说:“陪伴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之所以对儿子有更多的耐心与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与父亲的隔阂,不想重蹈覆辙。


他从十四岁八个月的那一天起,有十七年没有喊过父亲;他上军校的目的就是要离开父亲;


后来的家书,他从来不提父亲,只写“母亲你好”……


种种表现,都在和父亲划清界限。


等到父亲去世时,他没有等到一个沟通和解的机会,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所以,他想尽一切努力爱护自己的儿子,不管历经多大的心酸与悲伤。


这一段路走了3年。等儿子走出迷雾后,他开始发奋读书,报考了美国的8所大学,最终收到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管儿子青春期有多么沉闷、多么叛逆,他和妻子始终没有放弃。他们耐心地陪伴儿子走过辛苦的青春期,不对他讲大道理,也不干涉他的学习生活,只是默默地守护在他身后。


心理学有句名言,叫“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在孩子面前,做到“不求不助,有求必应”,守住边界,适时给他们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


放大孩子的优点


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很多时候,家长们习惯了比较,眼睛总是盯着别人家孩子的优势,不知不觉地就放大自家孩子的弱势。


比较多了,心里就有了不平衡。堆积的负面情绪,直接发泄到孩子身上。


试着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正向的鼓励,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因闪光点而变得更好。


就像《家有儿女》中的刘星,虽然叛逆,但继父夏东海看到了他的独一无二,在认同和欣赏下,他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刘星,学习不好,调皮捣蛋,满嘴跑火车。亲妈刘梅经常打击他,每天都忍不住唠叨。而夏东海不一样,他善于发现刘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认同。


刘梅埋怨刘星功课差劲、排名倒数,但夏东海能看到刘星的优势学科:


“我发现他数学和物理考得还不错呀,这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吗”


刘星在班级里很受同学欢迎,在“同学评语”里是优秀,说明他的人缘非常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强。


夏东海无条件的信任,让刘星和他变得无话不谈。更重要的是,刘星感到自己不再是一无是处的孩子,有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更加自信。


男孩的青春期,需要的不是事事有着落的父母,而是件件有回应的父母。我们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渡过生命中艰难的阶段,让每个孩子的青春不留遗憾!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