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发布于上海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令人十分心寒。
广东一个孕妈妈经历十月怀胎,顺利诞下一个女儿。
本是一件喜庆的事。
图片来自微博新浪新闻
不料老公得知“又是女儿”,和婆婆进来看了一眼,扭头就走,丝毫不顾及刚生产完的妻子,情绪和身体状况。
丈夫走后,妻子直接崩溃痛哭。
图片来自微博新浪新闻
刚在鬼门关痛苦了一天,换得的却是丈夫的冷漠。
这无情的一幕让所有人愤恨不已:
图片来自微博
是的,都2023年了,“重男轻女”依然是不少家庭的主色调。
不少人至今觉得: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延续血脉、守住姓氏,养儿才能防老。
而且,这种观念不止存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生男孩欢天喜地,生女孩呼天抢地
重庆一名男子在产房外,得知妻子生女儿,直接朋友圈“大吐苦水”:
“期待十个月,期待这么一个,真是运气倒霉!”
“等一天就等个女儿,浪费我一天的心血在医院耗!”
“在医院一刻都待不下去了,晦气得很,竟然生个女儿。”
“连名字都不想取了。”
……
图片来自微博澎湃新闻
甚至在看到隔壁房间的产妇生的是儿子时,还萌生了想换孩子的想法。
图片来自微博澎湃新闻
靖江有一女子曾在网上爆料了婆家家规: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奖励给她10万元,但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得和老公离婚,并带女儿回娘家去。
图片来自微博百姓关注
在这样的家庭里,女人沦为了生育机器,一旦没有达到目的,连人带孩子都要滚蛋,这赤裸裸的重男轻女,着实令人窒息。
更离谱的是,有人为生男孩,不惜动用偏方,害人害已。
河南驻马店一孕妈妈为生男孩,在怀孕5个月时,吃了婆婆给的偏方“转胎丸”,结果生下“怪胎”。
图片来自微博今日关注
纪录片《生门》里也有这么一段:
曾宪春与丈夫,是一对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夫妻,因为前两个生的都是女儿,哪怕知道自己有高危子宫破裂、中央前置性胎盘等一系列病症,要怀孕非常凶险。曾宪春还是不顾劝阻,执意生三胎。
“农村人,没有儿子会被别人笑话。”
图片来自纪录片《生门》
后来,因身体原因,孩子早产被送进监护室,丈夫更是拉着医生“苦苦哀求”: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我儿子。我们家必须要个男孩。
图片来自纪录片《生门》
他不顾妻子的身体,只为能得个儿子。
最后虽得偿所愿,却不尽人意。妻子被切去子宫,再也不能生育,儿子在1岁时确诊脑瘫,4岁还不会走路。
“重男轻女”这颗毒瘤,不仅伤了很多女性和孩子,更毁了无数家庭。
重男轻女的家庭,注定是一场两败俱伤
知乎的“重男轻女”话题区中有很多女孩在讲述着自己成长的血泪。
其中有个女孩这样说:
自己的真名叫做迎娣,而反差巨大的是,弟弟叫舒畅。
姐弟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终于迎来了一个弟弟,心情很舒畅。
她曾向父母表达过不满,想要改名叫舒心,父母却直白地回答,有你的时候,我们并不舒心。
同样都是自己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来的孩子,却因为性别,享受的待遇竟天差地别。
这些一出生就被人搁置在一边的女孩,在长大后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她们不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而是弟弟的依附品。”
她们缺乏安全感。因为从小就需要拼尽全力的讨好,来换得父母的一点关注。
她们会厌弃自己。因为从小她们听得最多的不是父母的甜言蜜语,而是“嫌言嫌语”。
她们会没有底气。无论她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挣了多少钱,最终都只是为了给弟弟买房买车、娶老婆。
这些伤痛,就像是一把尖刀,狠狠刺进了女孩的心里,随之带来的伤害和疼痛,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而那些重男轻女家庭中被偏爱的男孩,真的就如愿成才、养儿防老了吗?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弟弟苏明成就是“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寄生虫。
从小到大,妈妈对他倾尽宠爱,有求必应,严严实实保护着不受一点伤害。
高考成绩进不了大学,母亲砸钱让他上二本;欺负妹妹,母亲从来都是视而不见,明里暗里偏袒儿子;长大后苏明成找不到工作,母亲忙前忙后找关系打点;到了结婚年龄,母亲更是卖房鼎力相助;婚后入不敷出,也是靠母亲退休金补贴,啃老啃得理直气壮……
“我妈主动给我的,当儿子的花父母的钱,有什么错。”
图片来自电视剧《都挺好》
直到母亲去世,失去庇护的他,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他开始招架不住:生活无法自理、打架进派出所、投资失败、妻子跟他离婚……
男孩被当成宝,最后只会把孩子养废。
父母的重男轻女,毁掉的不仅是女儿,更是儿子的一生。
被爱滋养长大的女孩,也能顶半边天
虽说还有不少重男轻女的家庭存在,但幸好在如今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女儿,以“有女儿”为荣。
近日,四川一爸爸因喜得千金,秒变“显眼包”。
在产房外,一看是女儿,他开心得手舞足蹈,兴奋地喊道:“是妹妹。”
脸上是遮掩不住的喜悦。
图片来自微博四川观察
连泡个泡面都想着挨个敲门“炫耀”:
“哎,你生女儿没有?”
“没生,我生了一个可以过去看,但别亲,嘿嘿嘿……”
看着他一脸嘚瑟,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图片来自微博不正经太太
有人觉得生女儿“晦气”,就有人因“有女儿”而倍感骄傲。
而那些有些性别偏见的人,固执地认为女孩指望不上。
但现实是,女孩往往更争气、懂事。
女儿更懂得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底线。
河南平顶山,一位80多岁老人被儿子儿媳扔在家门口。
老人外孙女表示,奶奶因暴雨搬到自己家住,却一心想去儿子家,村里工作人员将老人送回儿子家后,儿子立马把老人扔在女儿家门口。
图片来自微博白鹿
总说“养儿防老”,可现实总是一次次证明“养老得防儿”。真正心疼父母牵挂父母的大多是女儿。
有研究报告发现,在同一时期出生的女性和男性中,近7成的女性给予父母某种形式的经济支持,而男性所占比例为62%。女儿更有可能支持年迈父母的经济和长期护理。
女儿也能更争气。
曾在果壳上看到一项“米尔斯研究”。
1958年,美国加州女子私立大学米尔斯学院邀请了142个正值21岁的女生参加关于“女性创造潜力”的研究,持续追踪50多年,了解她们的人生走向,发现许多事业有成的女性,除了自身极具才华潜力之外,还和原生家庭有关。
她们都深受父母的重视,得到父母的细心教养。
换句话说,父母根本不会因为她们是女孩而区别对待。
想起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31年前,河北邯郸市,一位女娃降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之家。
在她上面,有两个哥哥。
很多人都认为,女不如男,女孩子随便给她读几年书,就寻思让她干活嫁人。
可她父母却不这么想。
对她,父母一视同仁,甚至还多了一些偏爱。
正是这,成了她日后努力拼搏的底气。
高中时,排名倒数的她,硬是凭借内心那股想考北大的劲,一路穷追猛打,顺利上了名校。
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自学成为北大研究生。
读研期间,她又靠着强大的学习力,一举获得《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并在31岁时,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CEO。
她就是刘媛媛,一个寒门出身,却在父母的关爱、支持、照顾下逆风翻盘的女孩。
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特别是女孩子。她只有在父母一视同仁中感受到爱,才能清楚认识到自己价值,接纳自己的性格和身份。
其实,每个女孩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只是很多家庭不经意间剪断她飞翔的翅膀。
父母的轻视,可能造成她们一生的卑微;父母的爱,则会带给她们自信,指引她走向更宽广的明天。
性别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能不能“光宗耀祖”,只要家庭教育做得好,男孩女孩都争气。
愿每一个女孩都能在爱里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