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关于美国高中交换“时点”问题的一些思考

2019-05-27

关注

首先说明,以下内容只是个人意见,是基于自家孩子和家庭情况的条件出发,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是在20118月知道这个交换生项目的。先带孩子见了工作人员,了解基本情况(主要是论证项目的可信度,毕竟网络上的结识是不足够可信的)。之后开始全家讨论,最初的想法是高一结束走,雅文妈妈也按这个进行了规划和推荐。

 

但是反复讨论后,发现从申请美国大学的角度来看,时间非常紧。于是把论证时点提前。高一寒假走,初三毕业走,初三寒假走。每一个时点都反复纠结(论证结论见下文)。最后还是确定初三寒假走。

 

现在孩子已经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快一个月了,刚去的两周情绪比较失落,想家比较厉害。视频时从头到尾都在哭。从第三周开始,孩子情绪突然间稳定了很多,也不再经常和家长联系。这学期选的八门课程除了历史还没有考试外,其他都是A。目前一切基本正常,刚选完下学期的课程,感觉一下子成熟和有主见了。

    

我把我们的论证过程写下来,希望对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有借鉴作用。

 

二、关于九下时点的论证


1、语言适应能力探讨    


虽说都是中学生,但是这个阶段正是从孩子向成人转变的过程。就语言学习而言,16周岁是母语学习系统关闭的一个节点。即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还可以以近母语的方式学习一门语言,而在这个时点之后,只能是以外语的方式学习而不再能达到母语的程度。    


大家可以对照身边的同事朋友,往往南方大城市出来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在家乡话和普通话之间自由切换,不影响思维;但小镇或农村出来的人,往往说普通话时会明显感觉思维能力受影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接触普通话较晚,虽然学会能说,但却几乎是以外语的形式来运用的。

 

我们公司的销售有一个不成文的经验,如果碰到一个难啃的客户,就让北京这边的销售经理过去,跟当地客户说,只能以普通话来谈。于是这个谈判会变得容易很多。因为对方用普通话时,要用20%的精力来翻译,虽然是不自觉的,但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占了下锋。

 

这也是我们把孩子在14岁半就送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走这条路,就希望她把语言学到尽可能接近母语状态,以便将来在择业时有更广阔的空间。    

 

2、知识积累及中考探讨


九下这个时点的选择,另一原因是,我们了解到SAT的考试内容,理科基本上在中考水平。而在北京,到九上结束时,除了初三化学还没结课,其他理科课程都已经结束了全部初中内容。初三下学期基本上是复习和练习准备中考。对于想走交换生这条路的孩子来说,理科知识积累已经可以说基本完成了。而对于中国孩子,西方文史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不言而喻的。早些过去接触这些文史类的内容,无论如何都是有极大必要的。不要认为西方文史对中国孩子没用,其实这是一个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的过程,比理科知识要重要很多很多。 

 

至于提到中考,有些家长认为不参加中考不踏实,应该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后开始新阶段的学习。这个想法很美好也很理想。但从项目论证的角度上说,让孩子在初三下学期同时面对中考和交换项目的准备,这真的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个极大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折磨。大家都知道,中考是要每个孩子付出120%的努力来应对的,别说抽不出精力来兼顾其它,就是真能平衡好精力分配,也一定会影响中考成绩。那么所谓的圆满结果也很难在两全中得到。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贝贝的情况,即初三下一开学就签约理想高中,然后积极准备交换生项目。同时保留高中学籍。这是最最理想的状态,但真的挺难达成的。

 

还有学籍保留的问题,我们放弃了中考,当然也就没办法保留学籍。虽然可以保留初三学籍,但那对孩子没有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比较想的开,就算孩子最终真的不喜欢美国,选择回来。那么我们可以重新给她找个高中上(用出国留学的钱找个高中还是不难滴),而且很多学校会愿意接收这种有国外学习经历的孩子。尤其对于北京孩子来说,只要肯认真学习,考个大学不是太大的问题。而中国的大学,除了北大清华顶尖上的几所之外,其它的学校真没太大区别。    

 

不过从目前出去的孩子们看,这种选择几乎没有。可见孩子们都知道,在美国虽然千难万难,只要适应了,也会比在国内的高考生活要好一些吧。

 

很多人建议读完高一再走,这也是我们最初的考虑。但对于我家来说,这个事情一但提到日程上来,就扰乱了全家人的生活和思维。这种重心的偏离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所以还是减少这段时间为好,不要摇来摆去。

 

3托福SAT考试准备探讨

 

听说在国外的孩子考托福和SAT都不如国内的孩子分数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出去后要适应语言,要GPA,要课外活动,放在托福和SAT上的精力肯定不会太多。所以我们的考虑是,九年级下适应语言。十年级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各项学习和活动上。十一年级主攻AP课。在十升十一的暑假期间,回国参加托福和SAT的应试培训(新东方类的),然后在十一年级期间做一些真题啥的。可以在十一下开始试考,看看自己的水平。如果差的比较远,十一升十二的暑假还可以再上一个强化班,然后回美国参加8-10月的考试,争取拿到理想成绩。至于托福成绩,我感觉分数不会太重要。一个在美国读了三年半高中的孩子,语言能力应该是可以得到基本认可的,不用太纠结于分数。

 

4、价值观形成影响

 

孩子出去后突然发现,中国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度和自我中心的习惯,已经达到了危险的程度。这其实不怪孩子也不怪中国家长教育不到位,实在是教育体制逼出来的。出去后,学习轻松一些,有了空闲时间,就会关注到周围的人和事。所谓融入,也不能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目的,也要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需求。这种互相体谅互相关照的心态,可能在国内是很难建立的。

 

至于国内价值观体系的缺失,也只能是在假期中慢慢补充一些。让孩子自己去辨别和体会了。

 

5、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真的选择九年级走,我还是比较建议选择九下。刚才讨论的是知识积累和语言适应的问题,现在在说说心理承受力的问题。毕竟9年级的孩子只有14岁。让这个年龄的孩子离开父母远赴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但勇气不能解决想家的问题,也不能缩短离家的时间。那么九下这个时点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缩短第一次离家的时间,大约140天左右就可以回国了。这对于14岁的孩子及其父母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吧。四个半月离家,两个半月休整。这就像是打了一个战役后,战士的休养生息,充分享受家的温暖,充分放松紧张了四个月的心情,调整好状态,重新奔赴美利坚战场。

 

至于说到14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倒觉的大可不必担心。跟我相似年龄的父母们,一定在年轻时读过很多伤痕文学的小说,里面描绘了大量被文革冲击的家庭,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一夜间流离失所,还有十几岁上山下乡,那么艰苦的环境都可以适应。美国的中学哪里就能吃了咱们的孩子呢!更何况还有家庭的照顾。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啊。

 

再发点牢骚:就算在中国家长身边长到18岁,除了多做几年题,多和家长顶几句嘴之外,也很难在生活能力和阅历上有所提高。中国的考试和分数压垮了一代家长,也毁掉了一代孩子。

 

6、上述论证做完,对于申请大学的准备工作也就都涉及到了。

 

孩子在美国时间长些,必然会从美国人的角度去考察和认识大学,而不是像中国家长一样只关注学校排名。中国家长说白了更多的是虚荣心在作怪。但三年后的孩子们,真的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我倒是希望他们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放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和成果所在吧。

 


三、送给家长的几句话

 

其实所谓孩子小舍不得之类的,都是家长的感受。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只要安全性没问题,越早进入美国的评价体系,孩子最终申请大学的压力越小,结果越好。我们把孩子放在身边多一年,就意味着他在美国准备升大学的时间少一年。而在国内的一年可能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认为中国高中的功课必学的除外)。这样来看,岂不是家长在打着孩子太小不放心的名义,让孩子多陪我们一年,而申请大学时间紧张的后果却要让孩子到美国后独立去承担。这岂不是和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

 

最后的最后,心里念一句中国老话——尽人事,听天命,儿孙自有儿孙福!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