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臻分享 | 花了数百万留学,我,后悔了…

2023-09-20发布于广东

关注


又到一年申请季,溜溜学姐的团队每天的生活被各种咨询充斥,也聆听了不少感慨和吐槽。除了留学小白常见的问题,听到最多的是“如果我当时如何如何,那就好了”这样的感叹。突然就想起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也时不时回想留学期间走过的弯路,其实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咨询建议,很多来自于我们自己踩过的雷、跳过的坑。于是我们就想,如果出国前有人跟我们分享一下经验教训,是不是一切就会更顺利?所以今天学姐就来帮大家总结,留学那些年,我(们)后悔没好好做的事。


跟教授交流,把这条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因为推荐信似乎一直是让大家头疼的问题,尤其对于一直在海外读书的同学。不知道该找谁,不知道怎么开口,害怕对方拒绝,不知道该让对方怎么写... 一切都源自:和教授不熟。学姐发现不少同学大学四年下来,几乎没和教授说过话,更别提跟谈笑风生了。而任课教授推荐信又是申请非常关键的材料,这是别人的推荐信无法取代的。每当这个时候,就有学生社恐发作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和教授建立联系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如果课堂互动对于i人来说too much,去教授的office hour,甚至通过邮件交流你的想法和问题,都是给教授留下印象的方式。如果教授有座谈、活动通知到学生,过去捧个场say个hi,保证你存在感刷的足足的。有了这样的接触,管教授要推荐信时基本畅通无阻。不止推荐信,在将来的求职、甚至未来的人生道路,关系好的教授都有可能给你很多指引和帮助。



去座谈会、研讨会,大学里基本每天都有这样的活动,不管关于学术的还是职业的,这都是一个接触专业大咖、行业大佬的绝佳机会。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太高端了,去了听不懂啊!对此学姐想说:听不懂是正常的,都懂了可能就是你在上面讲了... 聆听这样的分享不光是为了学到点东西,更多是听取经验、获得灵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研究方向、职业道路,是怎么一步步铺垫的,从中借鉴。这样在写文书时,遇到让你描述学术兴趣或职业规划的问题,你就不会再说:其实我也没想好... (多少人被扫射了


去招聘会、Networking活动,同样的,这样的活动大学也几乎每天都有,尤其对于留学生来说。活动目的不言而喻:寻找工作/实习机会,搭建职业人脉。而Networking,又是国外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这又是一类让社恐人士脚趾抠地的场合了。据我们观察,很多自认为内向的同学,更多是害怕和陌生人一对一社交;其实当你把自己置于人多的场合,参与到多人的对话里或者倾听,反而不会局促。到大学里举办活动的招聘者,通常都是你的校友,大家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对话、交换名片,一份实习甚至全职工作就向你招手了。这比你刷遍求职网站海投简历、硬着头皮约人coffee chat要高效多了,反而是社恐人士友好的一种方式。做到这一点,到了申请季、求职季就不会对着空白的简历发愁了。


理好GPA,相信同学们刚到国外,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被花(穷)花(乡)世(僻)界(壤)迷了眼、放飞自我的时期。毕竟大家觉得:我好不容易出来,不能只读书,也要感受下异国他乡的生活和文化嘛。这样想当然没错,但凡事要适度。我们看了太多同学,读了很好的学校,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成绩单属实是有点不忍直视。而大学四年的成绩,是你未来申请研究生、甚至在国外求职的第一道门槛。大家享受生活无可厚非,可别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务呦~


记录分享生活,最后这一点,来自学姐的一点私心。想当年我们在留学时,社交媒体还没这么发达(暴露年龄了),大家没有养成随手记录分享的习惯。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手机里还有不少视频、照片,但当时的心境、想法、感受已无从回忆了。不得不说,学生时代确实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而在异国他乡度过这几年,更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的不一样的色彩。希望大家珍惜这些点滴,永远记得那个曾经的自己。


结尾彩蛋:

毕业那天明媚的天空和蓝海♥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