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牛津学姐:IGCSE学科怎么学附学习网站和手绘笔记图,课堂笔记图

2021-03-29

关注

个人背景介绍

我是一名留英五年的学生,十四岁刚来的时候去了一个寄宿天主教女校上九年级。在那个学校读完GCSE课程后,转去了当地另一个走读高中读的A-Level课程,目前正是高中最后一年十三年级,年初的时候收到了牛津的本科offer,条件是AAA。根据牛津的今年及往年的招生数据来看

除了入学考试成绩、递交的written work等要素以外,被录取的学生平均都选了10个左右的GCSE并取得了8-10个8/9/A*的成绩。所以由此可见,对于申请牛津来说,获得良好的GCSE成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牛津相比较剑桥来,更在乎学业优异的连贯及统一性。

我GCSE考了10门课,分别是数学、高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宗教、古典文明、艺术还有中文,最终成绩为999A*A*A*A*A*AA(按成绩排列)。因为我这一届还在进行教育改革,所以有些科目(比如数学、宗教和艺术)是1-9分制的,9=A**,8=A*,依次递减,而剩下的科目则是大家更为所熟知的E-A*制度(高数除外,其最高分数等级为A)。

那么,正式干货预警!

数学篇

数学(数学Maths – Edexcel,高数Additional Maths - OCR)

数学是每个学校的必修课。我之前学校提供的数学课程是Edexcel考试局的,如图所示,此课程有两个不同的等级:基础和高级,学校便选择让所有人考Higher Tier。其实说是高级课程,实际上想拿到高分也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简单。只要刷的往年试卷足够多,几乎所有题型都会有重复的。

整体而言,GCSE数学是个很好的数学入门课程,学习内容包含了几何、代数、统计还有力学,同样九年级,比国内学的要简单得很多,有一张卷子可以用计算器,一张不可以。我在国内上初中时是极其偏科的,数学时常在及格线周围徘徊,期末考试也考过年级倒数。

但来英国后发现九年级第一堂数学课竟然在学小数点到不同进位、有效数字的约等于,于是在重拾信心后对数学也不那么抗拒了,再加上有国内小学和初中的底子,GCSE的时候便总是考年级前几或是第一,最终成绩为9(A**)。





数学成绩的逆袭我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三步:读懂英文题、学会知识点、不断地练习。一开始来英国时候最主要的难点在于读不懂题,由于英文能力有限,有很多问题里的关键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没法回答问题就丢了分。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后,我就把数学教科书背后的术语表(Glossary)里不认识的单词都输入到了Quitzlet上(一个线上Flashcard,非常适合用来记忆重要知识点/学习语言。闲下来没事就用这个来背不认识的单词,上课前等老师来的时候、中午吃饭排队时、放学写完作业后……所以基本上上完九年级的时候已经跨过这个难题了,阅读英文试卷不再因为看不懂题而丢分。至于新出现的词,也基本都是老师新介绍的概念,我不认识英国同学们也都不认识。

至于学习新的知识点,其实最基本的预习、上课好好听讲、复习对于每个科目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鉴于我在国内已经上过初中,所以基本上整个GCSE数学课的知识点都或多或少很熟悉或是有些许印象。所以数学学习的重点要抓好,学习也得偷懒着学,所以我便把时间基本都放在了复习/不断地巩固练习上面。上课讲的内容我要是已经很熟悉,我就不听讲就自己做题了(前提是跟老师打好招呼)。教科书里通常会把题目的难易程度在每个章节里依次递增,所以我一般会读前一半的简单些的基础题,如果知道该怎么做或是太简单,就只读题不写题。

轮到课上的练习时间时,通常我已过完一半或是多过一半的题目,这时候我就会开始写题。虽然只看题在脑子里结题而不写下来是很好的节约时间、巩固知识点的方法,但是最基础的计算还是要确保准确性的,所以必要的习题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确定我熟悉了知识内容、解题格式和方式的情况下,我会从教科书每个topic最难的几道题做起。如果做不出来,要么对着答案尝试能不能做出来,要么去拿着问题问老师,知道怎么做了以后往前坐更多基础的题。

如果能顺利解出,便会管老师要UKMT (United Kingdom Mathematical Trust)的题,或是自己上网找数学竞赛的过往试卷来做练习。

,可以从Junior Math Challenge做起,然后Grey/Pink Kangaroo,然后Senior Challenge等)。因为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提供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机会,所以趁老师在眼前的时候做练习其实是很方便的事情。这样即使遇到了不会的题,在看不懂答案的时候也可以找老师来讨论解题思路。此外,鉴于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资格参加数学竞赛,通常在通过考试成绩分班后成绩最高的一个班或是两个班(set one/two)才有竞赛资格。所以平时大小考保持优异成绩还是很重要的。说道日常考试的准备,那么刷过往试卷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了。

我GCSE阶段最常用的网站,不仅有各个年份、科目的past papers,还有不同考试局的卷子,做腻了可以换换别的考试局卷子看看hhh。

Additional Maths的内容会比普通数学难一些,所以是选修的科目。如同竞赛一样,这个课程在我之前学校只对数学set one/two的学生开放。GCSE Add maths基本上就是提前先学一下A Level数学第一年(十二年级)的内容,包括Algebra、 Enumeration、 Coordinate geometry、 Pythagoras and trigonetry、 Calculus、 Numerical methods、 Exponentials and logarithms。这个课程基本上以几何代数为主,没有太涉及到统计,力学有涉及但是也比较少,所以对于像我一样喜欢纯数的同学们这是个非常令人享受的课目。对我而言,在Add maths课上学的内容都是新知识,所以为了在每节课上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我会每次上课前一晚巩固一下上周课的知识,检查作业并且预习一下接下来部分的内容。同样这门课也是有教科书的,所以提前读一下书里的内容,熟悉一下各个单词,对于上新课理解知识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

由于Add Maths比普通数学稍微难一些,所以除了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不懂一定要及时问、课后复习并好好写作业以外,有另外两点我觉得是对于我最后获取最高评分等级(A)非常有帮助的: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午间数学答疑(Math Surgery),二是整理错题。这两点都是基于尽可能地多做书里的习题还有past papers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Add Maths的运算量要比普通数学大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现错误。一旦来此书里或是past paper里的题写错了,我就会把题目抄在另一张lined papers或是本子上面。如果想不出来该如何解题,更应当找老师去答疑,并自己课下多做这个topic的类似题目,网上是有足够的past papers的,哪怕缺题了也可以找老师出几个。

当一个学年过去,每个topic都会多少收集到一部分的错题,所以在考试前时间非常紧的时候,我的复习重点就会在放在错题集上,看上面那个topic的错题最多,然后再多做同样topic的题目。这样错题本上的错题会越来越少,自己答题的准确率也会越来越高。在考试前一晚或是前几个小时,我就会只翻自己错题本,以及写满公式的笔记,只要把所有知识烂熟于心,并且清楚自己容易犯错并该注意的部分在哪儿,上了考场便也会很踏实且淡定。

科学篇

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 Edexcel)

和数学相似,由于我在国内偏科极其严重,初三也没怎么上过课,所以我的三门科学在国内学的非常不好。出国后的确三门科学对于我来说会比数学吃力更吃力,一是因为不像国内物理化有很多单选题和填空题,GCSE科学以是开放式简答题为主,需要解释内容,偶尔有简答题,计算的部分反而非常少且简单。二是每个科目有自己独特要求的答题格式,或是每个topic都有一定要提到的点才可以得分,所以很容易错失掉很多分。但即使科学不是我的兴趣之所在,我也很庆幸自己GCSE学了这三门学科,因为其教学内容非常广,的的确确是打开了我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我这一届是GCSE改革之前的最后一届,所以评分方式还是E-A*,而不是1-9,所以我最后三门课成绩为A*A*A*。评分方式后学习的知识点有稍微的调整,更新后的教学大纲可以在Edexcel官网上找到。

以Edexcel考试局的物理为例,物理课会学 Key concepts of physics/ Motion and forces/ Conservation of energy/ Waves/ Light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Radioactivity/ Energy - Forces doing work/ Forces and their effects/ Electricity and circuits/ Magnetism and the motor effect/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article model/ Forces and matter这十五个课题。化学会学Key concepts in chemistry/ States of matter and mixtures/ Chemical changes/ Extracting metals and equilibria/ Groups in the periodic table/ Rates of reaction and energy changes/ Fuels and Earth science这八个课题。生物则是Key concepts in biology/ Cells and control/ Genetics/ Natural selection and genetic modification/ Health,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s/ Plant structures and their functions/ Animal coordination, control and homeostasis/ Exchange and transport in animals/ Ecosystems and material cycles这九个课题。

综合的来说,科学课的难点对于我来说有三个。

一仍然是词汇量以及术语不熟悉,所以在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会比较棘手。

二是答题方式不熟悉,有时候哪怕以为自己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原理了解清楚了,也不知道该如何该如何解释才能拿到那一道题的全部分数。

三是有些知识点理解起来对于我这种偏科极其严重的人来讲有些困难及无聊,所以学习也没有了积极性(这一点通过玩Quitzlet/ Kahoot/做自己的原子模型,如图,还算激发起了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想获得A*是需要些技巧的。就好比打游戏如果有了攻略,一切就会顺畅很多。那么GCSE三门科学的终极攻略就是CGP的physics/chemistry/biology Revision Guide!我们学校是把revision guide和CGP练习册当做教程的一部分来发给学生们,如果学校没有发的话,也可以自己在网上买到。

考试前年级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两年来什么都没听懂,但是把这个revision guide上面的所有东西都背下来了,那么考试基本是可以得到满分或拿到A*是很稳的。所以上物理课听讲电磁场无聊到睡着(误!)的我在备考期间就照做了,最后结果也很满意。

背Revision Guide的时候我也有借助教科书,并把每个章节最重点的部分写成了最浓缩版的笔记(如下图),这样方便在考试前最后整体浏览重点知识点。当然,读懂题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依然按着我如何解决数学不懂术语的方式用Quitzlet上面的小卡片们在空闲时间解决了科学的词汇量问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自己制作Quitlet这种线上复习卡片,没时间的话可以在Quitzlet网站上搜索相关topics,通常情况下已经会有其他学生制作好的知识点flash cards了。如果想把背诵知识点玩的有趣一些,Kahoot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站。

我们在化学课上经常用这个来当课堂小测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Kahoot网站内直接搜索想熟悉的课题,就可以直接玩别人制作好的小测试们啦。





不过,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哪怕背了revision guide上面的知识点,也需要学会如何回答问题。这时候刷past paper的好处又出现了。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请尽可能地多做past papers,三门科学的卷子都可以在上面那个有数学卷子的网站上找到。

做完后务必需要自己判卷子,对答案, 有心且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按着复习数学的方法,同样去制作自己的错题集。

尤其是简答题,通过多做past paper后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相似的题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下,我的做法是多看答案。把一半的时间用来重新做自己做过的题,另一半时间则尽可能多的翻阅past paper的标准答案,读多了以后也可以发现回答简答题的规律,以及正确回答的语句和固定词语搭配(熟练使用专业术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简答题的分数)。我记得在考了一半GCSE的那个June Half Term,我每天就在疯狂刷past papers,一个星期基本把能做找到的题目都做了一遍,所以那段经历对于我后来在考场上良好发挥还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在考场上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是尤其重要的。我记得我考化学第一场的时候一打开卷子粗略翻阅了一下后感觉这卷子问的一半老师都没有教啊,便开始有些慌张。但是如同我前面说的,CGP的Revision Guide真的是通往A*路上的法宝。我就把会的知识点全都写下来了,尽量不空任何的题。焦虑的时候也要想GCSE科学的grade boundary其实蛮低,准确度不需要那么高也可以得A*,所以做着做着就放松下心态来,踏踏实实思考读题了。但也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A*的grade boundary不高就马虎大意,因为一旦下了A,A-B,B-C……每个评分等级之间相差的分值会越来越小,所以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跌下去很多个等级。


人文篇

人文(历史History – Cambridge IGCSE,古典文明Classical Civilisation – AQA,宗教学Religious Studies - AQA)

在GCSE的时候因为没有上Double English(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我便选了三个人文学科。整体而言,对于当时不习惯用英文写作的我来说,学文是个蛮大的挑战,因为面对的阅读材料里面的生词很多,写作时候的词汇量运用也极其有限。但是不得不说,哪怕只有学到GCSE这个进度(我A Level继续学了历史和宗教),这三门人文课上学到的内容对于我后续的影响也依然是极其深远的,不仅解锁了全新的大门并且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人文学科对于世界的重要性,也奠定了我大学专业选择的良好基础。

历史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科,每个学校教的都不太一样因为选择的考试局、进行考试的卷子和授课内容都不一样。在我之前的那个学校,我GCSE历史主要学的是现代史。核心内容(Core Content)学的是二十世纪1919年以来的国际关系,深度学习(Depth Studies)的卷则则是学的1918-45德国史。考试时候一共考两场,每场一张卷子各两小时,外加有一个课程论文(Coursework,之前学校统一让大家写的是关于USSR苏联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

我这一届的历史卷子有一张是source paper,也就是有些类似看图说话似得,卷子上会有几个来自不同来源(报社、私人日记、教科书、历史学家访谈等)的quotes 或是插画,学生需要分析每个材料内容,来回答哪个材料最可信/可以最公正地回答卷子上的问题)至于更具体的课程内容可以在这里找到。


两年GCSE+九年级的历史课涉及的历史基本以欧洲史为主,从魏玛共和国到一战和二战,从凡尔赛条约到希特勒再到苏联解体,很多当时学习的内容现在已经归化到生活常识,加深了不少我对世界的了解。

在复习历史的时候,因为是以essay为主的文科,所以复习方式和学数学和科学很不一样。但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不断地写past papers,不断地plan essays。分值比较少的题我就会把题目抄在复习本子上,完整的回答所有问题。





至于plan essay,我通常会用bullet points来写下论文大纲。因为知识比较琐碎,所以对于历史复习来讲,自己做一个很具体的时间轴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是在电脑上做的,因为后期再插入新的日期等会比较方便。做一个整个课程的时间轴的好处是可以把不同卷子/topic上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加深对于当时历史时代背景的理解。L例卷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


古典文明对于国内同学以及当时刚出国的我来说是一门很陌生的课。不像国内上过历史课,古典学Classics/ Classical Civilisation是一门西方特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和历史一样,我这一届古典文明是GCSE改革前的最后一届,所以往后的评分方式就会不太一样,更新后的学习内容如右图所示。我们这届学的其实也差不多,学了Euripides的戏剧美狄亚、荷马史诗奥德赛、庞贝古城和Herculaneum的兴旺衰落以及城市构造,还有课程论文写的是昏君尼禄(参考文献Tacitus/ Suetonius),内容非常广。在写Clas Civ essay的时候,AQA的评分指标主要分为三项:AO1/AO2/AO3,













AO1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好比日期、人名、事件经过、地名以及正确的拉丁单词;AO2则是理解部分,解释一个现象成形的原因以及后果等;AO3则是占了一半的评分比重,关注点则是在个人分析的部分,具体每个评分的等级的要求都可以在右图很清楚的看到。上图则是更直接的概括版,以及一些例句。好比在回答AO1基础内容时候,可以多用像‘This can be seen that…’ / ‘It is clear that…’等语言,在回答AO2内容时候,像‘This suggests/shows/demonstrates/advocates that…’/ ‘As a result…it implies/evokes that….’这样的语言则会很有帮助,至于AO3的内容,则多需要使用像‘I believe that…’/ ‘I think that…’ / ‘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would argue that…’这样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语言来获得高分。


像历史和古典文学,两个学科都有coursework/Control Assessment。那么在写学科论文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随时记录研究进度。把日期和格式写清楚,读过的网址、书籍名称作家版本和页数等都要记下来。至于复习,同样我也是在电脑上plan了很多essay。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无法把所有的past paper都完整写出,所以只把重要的点子写下来,确保自己有足够详细的例子以及不同观点是最效率的方法。





之前自己写的复习笔记以及大纲例子





之前课上的笔记1





之前课上的笔记2


宗教学是我所有GCSE科目里面最喜欢的一门课!由于之前学校是天主教学校,所以宗教学是像数学一样的必修课。宗教学的学习内容真的是极其有趣且超乎我想象。如同古典学一样,这不是一门在国内被大众熟知的科目,但是却是比古典学更广且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我曾以为上宗教课就会是很无聊的学基督教圣经,但实际确实出乎意料。的确我们有涉及圣经内容,但是我们学校GCSE宗教学也教了犹太教(每个学校的宗教选择不太一样,有其他学校第二宗教会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或是佛教),并且有很多与当代道德伦理直接挂钩的问题。

宗教学的考试形式如图所示,会考两张卷子。一场考宗教体系内的信仰、教诲、仪式等庆祝形式,另一场考试则会涉及到更多哲学以及伦理相关问题,比如宗教信仰与家庭关系、宗教与生活、宗教和平和战争、宗教人权和平等。





更详细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下面几张图片里看到

















由此可见,宗教学是以世俗的角度来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我们学习一个宗教的起源、历史、语言、文化、艺术、仪式、教诲、文学、与当代社会问题的相交,也会讨论宗教和哲学碰撞出的火;我们学习犹太教徒庆祝节日的各种方式,结婚时候有什么讲究,过Passover或是Shabbat的时候都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吃,以及为什么吃这些食物,他们家里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放置某些物品,为什么放置在门口而非其他地方,这个物品代表着什么;我们学习新约和旧约的故事,也会看迪士尼电影比如埃及王子;我们也学习在21世纪各个宗教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以及面对现代医学以及科学的突破,宗教是如何回应、融合以及袒护自己教诲的。学习宗教学并没有使我忽然拥有了信仰,只是给了我一个窗口和一个角度使得我更完整地了解这个世界。至于信仰是否重要,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课堂笔记图1





课堂笔记图2

如同所有文科,essay writing对于获得一个高分是十分重要的。在GCSE阶段,最方便的一个写论文自然段的一个口诀就是PEEL (Point – Evidence – Evaluation – Link)。在写完introduction以后,提出第一个观点(point),用案例(evidence)去支持这个观点,并延伸以及讨论,衡量和分析(evaluation),最后在这个自然段的结尾回答论文问题并承上启下(link)。

在一篇GCSE限时小essay里,通常五个自然段比较合适。有开头、正反方观点一共三段、结尾。取决于个人立场,如果支持反方的话,正方一个自然段,反方两个,反之亦然。文章的流畅性也很重要,当考官读到一篇很省事环环相扣行文流水的文章时,考官会更可能给这篇文章打高分。所以我个人习惯是在开头之后我会先写我不同意的观点,然后再用两个自然段我支持的观点来反驳,这样文章读起来会比较流畅。

那么说到写essay,尽可能多地做past papers依旧是重中之重。我在十一年级的时候MOCK没有复习,所以宗教课就考了一个5(=C),老师给的预估成绩也就是个7(A)。由于当时已经收到现在sixth form的offer了,所以有点担心如果宗教还考不好的话会影响总成绩,所以在十一年级的后半年,我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past paper都打印了下来,过了一遍。这个‘过’并不是说把所有问题都写了一遍没因为确实着实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如同复习数学一样,对于我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我只看题不写,在脑海里plan essay。或是在打印的纸上写下很简单的几个点,





然后抓紧时间过更多的题。遇到无法立刻想到论点的问题,我会一并记下来然后去学校找老师答疑,讨论正反方的论点分别都是该是什么,我自己支持哪一方,能用哪些例子来支持我的论点。这个方法对于我最后逆袭考了9(=A**)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仍然很清楚地记得我宗教考场上出现的一道题是我前一天刚刚找老师讨论过论点的题。所以其实无论什么科目,只要刷足够多的past paper,以量取胜,勤能补拙,题型和考试形式以及范围其实都是固定的,考场上遇到写过的或是熟悉的也不奇怪了。


语言艺术篇

语言和艺术

中文(Chinese First Language - CIE)对于我来说大概是最轻松的课。因为在国内有上过初中并且我偏科偏文,所以哪怕是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GCSE卷子也很简单,所以便在十年级提前考了。技巧也没什么,如果错的比较多的话,还是刷past paper最有效率。

EAL 是English as Additional Language。因为我是在国内公立学校初三毕业来的英国,所以那时候英语水平还挺有限的,写作水平大约几百字英文,当时递交的雅思是6(听说读写6/7/5.5/5.5)。所以学校老师就不让我GCSE选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尽管我十分地想学文学…很无奈,就只能上EAL课,听说读写。

虽说当时上课很无聊,其他国际学生也都一直在玩手机/ipad,但学习机会还是要把握住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会觉得当时最明智的事情就是跟着学校考了CAE(Cambridge Advanced English),因为如同雅思一样,各个大学也都接受这个CAE的考试结果,但它比雅思好的一点就在于它没有两年的有效期。我在三年前考的CAE过了牛津/圣安等学校的要求,我在大学向我要语言证明的时候就可以用CAE,就不用再考雅思了。

艺术(Art and Design: Fine Art - Edexcel)其实就没有什么技巧了,因为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是非常不同的。除了传统的绘画、素描之外,雕塑、拼贴画(collage如右图)、摄影等也是非常好来契合考试主题的方式,但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好比十一年级考试局出的主题是fragments,那么我选择把这个这个主题和中国56个少数民族来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的探索、研究阶段,到后面自己试验创作阶段,艺术想要拿高分,用整个项目来讲一个故事、展现自己每一步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

总的来说,尽管文科和理科的理解和复习方式不太一样,但是多加练习写past paper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处于混沌的时刻,希望这些小经验能够帮上学弟学妹们,也祝大家在没有GCSE考试的这一年仍然能拿到自己理想的成绩。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