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重磅!义务教育课程迎来重大变化!北京落实方案出炉!

2022-04-22

关注

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修订的语文、数学等16个课程标准有五大变化。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在会上介绍了北京的落实方案。本市将在规划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育评价等方面落实新课标,明确义务教育严禁赶进度、增难度,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年级将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他表示,从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其次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最后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有5大变化

田慧生介绍,新修订的语文、数学等16个课程标准有五大变化。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北京

义务教育严禁赶进度、增难度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在会上介绍了北京的落实方案。他表示,本市将加强纵向学段有机衔接,坚持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严格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严禁赶进度、增难度;关注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注重活动化、生活化,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发挥社会大课堂资源优势,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安排体育与健康、劳动、班队活动,开展科学探究、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

为推进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本市还将全员培训作为重要手段,通过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区级重点培训、校级全员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同时,建立人工智能教研大平台,通过视频直播、远程协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研方式,实现优质教研全覆盖。

丁大伟表示,本市正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多元、多维度精准轮岗,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育督导,将学科实践、课业负担纳入督导;落实“双减”要求,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为教师提供基础资料、优质资源和个性化指导,减轻简单重复工作负担。

专家解读

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国家层面厘清了育人目标、校准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呈现形式,是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再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督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表示,“学校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重点要对课程内容、教与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进行改革,提升学校实践转化力。”

她表示,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制订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实践体系,尤其要强化学段间衔接,增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升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进一步细化课程设置和学科育人目标,让学校的课程实践体系成为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方位标。

“这实际上就是增强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刘可钦介绍,“另外学校还要扎实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在她看来,当前还存在各学科各行其是,形不成育人合力的问题,学校要特别注重结合这次增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建立相应的课程研发机制,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建立“共同备课、协商上课”机制,设计“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师是关键。刘可钦建议,学校要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开展高质量日常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传统的“大波轰”听报告培训和“打卡式”教研的路径依赖。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分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专题,在对标对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围绕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引导教师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研究更宽广视域下的新的教与学方式,建立起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实践,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未来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教育部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