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我考上北大,毕业成了普通人”:认清这个真相,孩子少走很多弯路!

2022-10-28发布于北京

关注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我上六小强,闺蜜上职高,二十年后海淀黄庄相聚》。

讲述的主人公和闺蜜小莹的成长故事,性格脾性和教育经历都不同,但都走向同一条道路。

我考上海淀六小强,小莹去了中关村普通中学;
我在重点中学失落逃课,小莹在普通学校却乐观开朗;
我只敢暗恋,小莹主动表白开启自由恋爱;
我高中陷入抑郁,小莹在职高不摆烂;
我985硕士,小莹大专学前教育毕业。
后来,我在初中当老师,小莹在幼儿园当老师。
今年我们俩都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

小莹性格乐观豁达,富有亲和力,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虽然成绩一般上了职高,但她没有放弃学习,专业课、文化课都很出色,并且她对小孩儿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立志将来要坚守幼教事业。

整个成长过程,她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心走,做任何决定都不拧巴,所以她是个目标明确,有着极强信念感的人,这也是她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反观那些教育起点较高、在高压下持续“奋进”的学霸们,他们的动力可能来自于父母的高期待,同龄人之间的比较,以及世俗定义的成功标准。

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渐渐失去掌控感和计划性,模糊自己的定位,被社会浪潮推着走,没有自己灵动的生命力。

现在焦虑的家长正在培养出焦虑又迷茫的新一代年轻人。

我们倾尽所有,原以为会培养一个光鲜亮丽的精英,也许最终只是一个黯淡无光的普通人。

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过多的管控会让孩子失控,那么把成长的绝大选择权还给孩子,也许会培养一个闪闪发光的普通人。

虽然我们无法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但我们要知道这世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小有所成,1%能大成。不出意外,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属于那平凡的90%。

孩子的路终归是要他们自己走的。家长替孩子走的每一步,将来都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迟早在一个个坑里跌倒,再自己艰难地爬起来。父母管束太多,那孩子在自我修正的路上,会吃不少苦。

一个人未来会走什么样的路,到底是什么因素起了巨大或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点复杂,但我们可以从纪录片《真实生长》中找到一些启示。

这部片子拍摄于2012年,赶上了十一学校教学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取消了班主任,实行导师制、选课制和走读制。

这些初中孩子们像大学生一样,没有固定教室,从300门课中自己选择课程,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片子呈现了北京十一学校的3个学生上学和毕业后的故事。

其中有非典型学霸周子其,文艺女青年陈楚乔,他们都来自土生土长的北京中产家庭,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而文静的李文婷来自山西县城,父亲是铁路维修工,母亲是家庭妇女,属于普通家庭。

“我考上北大,毕业后成了普通人”

周子其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从四五岁开始他就博览群书,善于思考与辩论,而十一学校相对宽松、民主的环境,给了他发展的空间。

他和一群孩子组成学生内阁,争取用手机的权利,砍学校食堂的菜价……他犀利的辩词常常赢得围观人的赞叹。

高考时报选专业,因为酷爱历史选了北大历史系,但入学后很快发现自己不那么喜欢历史了。

他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开始攻读经济双学位,后来又去芝加哥留学,读了公共政策的硕士。

回国后换了几份工作后,慢慢稳定下来。现在,周子其在一家留学中介工作,替高中生写文书。他对自己现状的评价比较中立,不喜欢也不讨厌,对目前的工作较满意的仅仅是薪水和不加班。

周子其说:高中后的10年,就是一个逐渐发现自己是普通人的过程。

10年后,追梦路上,我依然在坚持

陈楚乔来到十一学校后,就有了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自己擅长什么,靠什么吃饭,未来大学选什么专业。

她知道自己不擅长理科,也深感在学霸如云的学校,内心有点压抑。“半个小时别人数学写完了,再半个小时物理写完了,我还在抠那几道题。”

在一次期中考试失误后,她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就从理科班转入了出国班,不再参加国内高考。

高二时,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开始创作小说,,并拿到了一等奖。后来又自编自演,到处筹集经费,并成功合拍了一部微电影。

她想从事的是导演行业,也奔着这个目标而去。

毕业后回国职场有过不顺,最终她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辗转于大大小小的剧组中。

虽然追梦路途有点颠簸,但她没有停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内动力才不会枯竭。

“做一个安逸的柜员,也挺好”

李文婷来自普通家庭,是家长们眼里的“乖乖女”,中规中矩,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

和我们大多数孩子的教育经历类似,她曾经也在高考大省经历过半军事化的管理,这也让她的处事风格保守、求稳。

刚开始来到十一学校,不太适应这种宽松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拘束,想要突破自己,报了一门体育选修课,学习女团舞蹈。她开始放开自己,内在的激情就释放出来了,一学期下来,她可以穿着高跟鞋,跳着活泼奔放的舞蹈,就像换了一个人,充满青春活力。

后来她被保送到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做了银行柜员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稳定但极其枯燥的工作。但李文婷却很满意目前的生活和工作,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

随遇而安,过安逸的日子,幸福感会加倍,这也许就是她的人生信条吧。

从这三个孩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成长的无限可能性。

无论家长和老师给制定了什么样的教育路线,最终孩子都会在社会上走一些弯路,结合现实和梦想做出一些妥协,最大的可能就是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普通人。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走多顺,取决于他们自己对自我的认知。清楚自己是什么人,热爱什么,并能为之坚持多久。

在现实面前,能理性地做好取舍,心态平和,淡然处事,这是非常难得的能力。

因此,家长和学校在教育上少一些功利和控制,多一些真诚和支持,对孩子来说将是一份珍贵的人生礼物。

我们带孩子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幸福地度过这一生,才是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既然孩子可能会做个普通人,那么做一个充满活力、有自尊、自信满满、阳光快乐的普通人,岂不是更有意义?


少一些功利和控制

多一些真诚和支持

对孩子来说将是珍贵的人生礼物

孩子也自然会受到我们的影响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