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过年了,你有逼孩子打招呼吗?

2019-02-02

关注

儿童心理学家表明,春节期间,带孩子走亲访友,家长最好是避免“逼孩子打招呼”!因为这一行为就好比“语言暴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伤害孩子的中国式礼貌

除了逼迫孩子打招呼之外,春节期间的一些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害的。

以下三种常见的“礼貌性”错误,你是否也做过?

1、瞎给孩子“贴标签”,摧毁孩子安全感

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遇到认识的人,妈妈常常会半引导、半强迫地对孩子说:“快!叫阿姨、叫奶奶!”

可是,此时,孩子往往躲在妈妈身后,一副羞涩的样子。妈妈只得无奈地跟对方说,“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太内向了”,或者“我家孩子太没礼貌了”……

妈妈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随口就说孩子内向或指责他没礼貌,却没见此时,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脸通红,在妈妈身后躲得更紧。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很可能就这样被妈妈强化出来了。

直接给孩子就贴上了“内向”、“没礼貌”的标签,实际是在摧毁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自我认知,就会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化解小妙招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你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2、强迫大让小,伤害孩子的物权观

5岁的哥哥在房间玩自己的玩具时,3岁的妹妹进来争抢。结果妹妹一哭,妈妈立刻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结果哥哥突然就情绪爆发:“不让!就不让!”

这个场景不仅发生在很多家有二宝的家庭,过年期间,亲戚朋友的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耍时也经常出现。

一旦孩子间发生争执,有些大人为了和别的家庭礼貌相处,通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

但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局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化解小妙招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家长最好保持中立的态度,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

大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分享玩具时,你首先应该尊重他的玩具支配权:“嗯,这是你自己的玩具,你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

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那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3、“哪里!”的谦语,伤害孩子自信心

春节期间,亲戚之间免不了礼貌性地夸赞对方的孩子“聪明”、“漂亮”、“学习好”……这种时候,妈妈总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好多小朋友都比他厉害呢!”全然不顾孩子一脸黯然。

听到夸奖时,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然而,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谦虚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

当家长过分“谦虚”,经常不顾及孩子的“面子”,直接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时,孩子很可能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化解小妙招

假如有人称赞孩子成绩好,妈妈就可以这么说:“嗯,她最近学习很认真,所以进步很大。”

这样孩子就能听出来:妈妈认同了对方的夸奖,并且知道自己是因为学习认真,所以进步大。妈妈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在“中国式礼貌”氛围中长大的家长们,可能已经习惯成自然,仍然有部分父母会不自觉地就会将这些“礼貌性错误”应用到孩子身上,进行着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

如果你也曾对孩子做过同样的事情,那么希望家长们能及时止损,千万不要让这些“中国式礼貌”伤害了孩子!

如果您有国际学校选校方面的疑问,可以拨打咨询电话:400-900-8516。点击进入国际学校入学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选校专家(ID:iedu-china)了解更多国际学校资讯。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