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港式“育儿经”:没有起跑线,赢在子宫里?

2019-05-05

关注

一到四月底五月初,很多人都为孩子幼升小的事情很头疼。作为一个妈妈,什么时候你最焦虑?

有个答案是,当身边的妈妈都在谈论自家孩子的补习班和特长,而你家的孩子休息日只会玩得满头大汗,这样的你焦虑感也油然而生。

说实话,身在深圳这个城市,做家长已经是很焦虑了。但对比一下香港的情况,人家的焦虑指数比我们高出不是一点半点。

来看看TVB拍摄的《没有起跑线?》,这部纪录片追踪香港普通人家庭,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和做法,但是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Irene是一位二胎妈妈,头胎是个儿子,最初她并不想做“怪兽妈妈”,只是想给儿子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知道儿子1岁半开始练习学前教育学校的时候,才发现自家儿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Irene带着儿子去面试幼儿园,因为没有刻意操练他,儿子根本比不上其他孩子,也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他。因为当别人家孩子6个月大就开始上早教课程的时候,Irene的儿子还趴在地上玩呢。

在视频中有位妈妈说,那些出了名的竞争激烈的好学校,1年只收10个孩子,对孩子的出生月份都有限制,规定必须要1月份生的。

在上幼儿园前能从一数到几还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受孕、什么时候出生才是硬条件。

这些妈妈们有句金句:要赢在射精前,称只要精确计算好射精时间,就可以保证孩子正好在1月出生。

其实Irene所住的屯门区,前些年香港出生率低,很多幼儿园因为找不到学生而倒闭。而这些年,多了很多大陆来的“双非”、“单非”孩子,因为屯门离深圳近,就出现了幼儿园供不应求的现象。

不过这也是一个市场调节的过程,其他区并没有紧张到这种程度,只不过有得选的情况下,大家都会挤破头去那些名校。

相比较妈妈们主张要不停地学习,较多爸爸们觉得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才好。

纪录片中有出现一部分爸爸的声音,可以发现他们对如今要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方式并不完全赞同。

“现在很多家长都被当成了傻瓜,东抢西抢的,像疯子一样。” 他吐槽这个现象就像僵尸效应,即使不想做僵尸,在这个氛围中也很容易被同化。

有位爸爸举例了自己的小学同学,一个从小就很优秀的同学,但在长大后就变得很平庸、中规中矩;但整天调皮捣蛋的孩子,现在成为了经济学教授。所以小时候优秀的人,优秀并不一定能陪伴TA一生。

“大人之间的战场现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有些父母让孩子去学很高大上的兴趣,比如竖琴、高尔夫或骑马,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家看起来更体面。”

在《没有起跑线》中,家长们说出了兴趣班的鄙视链:“钢琴、小提琴太普通了,别和他们做朋友。竖琴、高尔夫球、骑马才比较高级……”

纪录片的最后,有位女士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觉得为什么让大家对孩子的起跑线有这么大压力,归根结底还是妈妈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

看完这部《没有起跑线》,也给编辑我自己带来了新的思考,在为了孩子好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再想想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鼓励、安慰、倾听……或许这些比一味地督促孩子向前跑更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