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父母也是人,不是神(深度好文)

2019-10-14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作者 | 小花老师

本文由知子花家庭教育原创首发


我们脑海中的好父母应该是怎样的?


是爱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要“更上一层楼”,更灵活、更有想象力,更理解人、更风趣、更有智慧?


要带孩子出去旅行,陪他们玩,亲自做点心、便当,要成为孩子的模范?


总之一句话:付出更多、努力更多,不能抱怨,面带微笑。



然而现实中,父母也会有悲伤难过的时候,有愤怒和无助。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么?


我就曾是这样,有了孩子之后,我感觉自己是一位身负抚育人类后代重任的母亲,省吃俭用,减少社交,一切为了孩子,基本上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时间一长,我开始变得情绪焦虑,烦躁迷茫,还时常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好母亲......


但是,最近一本美国儿童教育家阿黛尔·法伯的《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帮我解答了这个困惑,也让我对好父母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我们虽为人父母,但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独立于孩子之外,找寻自我。

 

因为父母也是人,不是神。

 

好父母并非必须牺牲自我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感觉

 

当代社会,给父母的压力太大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互联网时代,信息极速传播,我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育儿方法,那些道理和方法确实很前沿,也很专业,但对于我这个普通妈妈来说,带来的只是无尽的焦虑。

 

我想努力做一个好妈妈,但是事实证明,好妈妈的定义并不是牺牲与付出。

 

记得上周六早上,女儿过来和我说:“妈妈我想去游乐园,爸爸本来带我去,但今天突然加班,你能带我去吗?”


女儿真诚的请求让我不知所措。因为刚刚出差回到家,所以计划好周六在家好好休息,做做家务,看看书,放松一下心情,可是我想到孩子也很累,繁重的学业压力还有课外班,今天好不容易有空闲,想出去玩也很正常。

 

所以,我决定做一个好妈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带女儿去游乐园玩一会。

 

女儿很开心,我们开车前往游乐园,但是没想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开了一个半小时。女儿在车上快睡着了,而我也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满脑子的不耐烦。

 


到了游乐园,小孩子就开始活跃了,看见好吃的要买,玩具也要买,不买就哭闹。一般情况下,我会耐心的和孩子好好说话,但是那天情绪不好,直接吼了孩子说:“再哭,我就把你扔在这!”

 

女儿吓得抽泣,我也耗尽了耐心,本来一次可以很开心的游乐园之旅,最后以埋怨收场。

 

发生了什么?我确实下定决心陪孩子出来玩,做一个多陪伴孩子的好妈妈,但是我忽略了自己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对孩子很有耐心,但其实我的真实感受是“厌烦”,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必须先学会感受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的承接他人所带来的问题。

 

试想一下,任何置身事内,承担重大责任的人都不能忽视自己的真实感觉,如果一位外科医生不能屈服于压力,非要做所谓的“好人”。每天多做几个手术,导致身体负荷,这样对病人可不安全。

 

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父母的首要职责应该是: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的需要、感觉、甚至对自己的“限度”负责。

 

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出改变,但不要过度,做什么“牺牲式父母”。重要的是接受我们当下的实际感觉,才能更加真挚地对待我们的孩子。

 

学会保护自己的感觉

从孩子的情绪出发看问题

 

当我开始注重自己的感觉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变得轻松起来。发脾气的次数变少了,而且孩子也明显和我更加亲近,经常和我聊天,谈心,似乎达到了某种恰好的平等关系。

 

我开始发现,原来关键点在于我们尊重自己感觉的同时,很多不良情绪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人们常说:“妈妈的情绪,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深以为然。

 

如果母亲或父亲的忍耐超出了极限,那么就会引起愤怒,失去控制,任何好的局面也会变得糟糕。


但是,如果父亲和母亲的感觉是冷静的、安定的,整个家庭氛围就会是相对轻松的。这时孩子们也是安全的,他们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所以,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感觉之后,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感觉,试着不要付出太多,也就不会失去控制;珍惜时间,提升效率,给自己留一些空暇时间,这样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家庭。

 

具体怎么做到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情绪”入手——不从孩子的要求出发,而是从孩子的情绪出发。

 

回想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我们总是被孩子要求做这样那样的事。如:“妈妈您能带我出去玩吗”、“妈妈我想吃冰淇淋”“妈妈你快起床,和我一起做游戏”......

 

我们每天在孩子的“操控”下生活,怎能没有负面情绪,可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孩子天生就是那样,他们天真,烂漫,喜欢玩,也喜欢有人陪......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情绪,不去大吼大叫,而是和孩子进行共情,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违背我们自身感觉的,也可以坚定地说“不可以”。

 

慢慢地,我惊喜的发现,一旦你对孩子有了理解,孩子也会对你有所理解。

 

比如,有一次我的工作出现了一点问题,当时很困扰,放在以前孩子们不会在意你是什么心情,什么状态,就来“打扰你”。但是那次,孩子看出来我的心情,小声地和妹妹说:“妈妈现在需要安静,我们去那边玩。”

 

没想到,我的孩子和我一样,开始学着保护自己,从而避免了一场“鸡飞狗跳”的战争出现。

 

其实,不仅仅是对“易燃易爆”的妈妈来说,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看到别人的情绪,注重自己的感觉,保护好自己,就保护了整个家庭。

 

照顾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但不要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怎么感觉你在告诉我,要如何变得“自私”呢?

 

我们的孩子很小,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我们自己还能依靠谁?

 

难道父母可以自我放任,不为孩子做些什么吗?

 

一开始我也想不开,毕竟我们的孩子还小,有这些担心也是正确的,照顾孩子确实是父母的责任,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就不用理解满足他们的所有需要了。而是要更加注重教育,认识到这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谁为了谁,而付出什么。

 

在中国式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往往很差,从而培养出了很多巨婴和自卑敏感的孩子。

 

究其根源,你会发现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爱和压力太重了,从而变成了负担,甚至是埋怨。

 


还记得那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吗?

 

在那里,有一群深觉自己受到父母伤害,而选择站在父母对立面仇视父母的人。

 

小组里有些网友抱怨父母对自己的穷养,有些人觉得自己因父母太穷,令自己无法进入上层社会。

 

言语中对父母的怨恨,有些人甚至咬牙切齿,让旁人看了都深觉寒心。

 

但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却培养出一个个仇恨父母的白眼狼呢?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了,每天对孩子说:“多吃点肉,我不爱吃”“别担心学费,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父母是爱孩子的,或许他们也不求什么回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觉得感激,反而会产生“恨”。父母把属于自己的痛苦、烦恼和牺牲也带给了孩子,孩子根本承受不了。

 

所以,有些时候,与其给孩子增加负担,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当孩子开始成熟,他们完全能够应付得了自己的问题。

 

就好比孩子学习骑自行车,你不放手,他永远学不会,一旦放手,你会发现他不仅学会了一项技能,更获得了成就感,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我曾经以为,好父母就该为孩子牺牲自我,全心付出,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但现在我知道,父母也是人,他们可以有情绪、有梦想、有自我。他们是有“人性”的父母,而不是一个“圣人的附体”。

 

放下焦虑,关注内心,接纳自己,便是对这个家庭最好的负责,最好的保护。

— END —

作者:小花老师;参考资料:《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17年专注于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选择。关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