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从自我觉察始,走出“原生家庭心理怪圈”:因为你命由你,不由“爹妈”

2019-10-22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作者 | 李小雨
本文原创首发于知子花家庭教育


原生家庭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如今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人格缺陷、性格弱点甚至把自己的不成功、不幸福统统归咎于原生家庭,尽管有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新生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依然抓着原生家庭带来的所谓的“创伤”不放, 不原谅家人也不原谅自己,进而或多或少的影响自己的新生活而不自知。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完美的父母,所谓完美本就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更何况人无完人,我们受到遗传、社会环境、家庭状况、文化、教育等等的影响最终成为现在的我们。


我们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但这并不是逃避所有责任的借口。


成年之后,原生家庭不应该“背锅”。


你就是你自己,你有能力、有权利选择成为怎样的自己。



可能与我们中国人要求内敛、谦卑、温文尔雅的文化相关,父母总会担心我们太过张扬会有不好的结果,就像很多谚语里说的“枪打出头鸟”“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一样,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总能遇到一个喜欢打击批评、讽刺挖苦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

小薇的妈妈就是这样。

小薇从小性格活泼开朗、喜欢音乐、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和言语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小薇就进入学校的校舞蹈队,参加各种演出。虽然她所在的是一个小县城,没有多少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但是那时候她开心、自信,偶尔还会有点小骄傲。她唱歌很好听,对音乐有很高的天赋。学习成绩也很好,曾经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学科竞赛,并拿到奖牌。


但这一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像原来的模样。影响总是如滴水穿石,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


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时间节点,自信、优秀、被人喜欢都悄悄的不见了踪影。


如今,只记得当有人夸小薇跳舞跳得好的时候,妈妈总会说:“跳舞又不能当饭吃,我们家这么穷,哪有钱供你学跳舞?而且要想吃这碗饭,你得长的漂亮,你得有丰厚的家底,得足够优秀,还得有人脉、有手段、有后台,你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就是浪费时间!”


只记得当小薇觉得自己唱歌很好听的时候,妈妈总会打击她的信心“你没有唱歌的天赋,你的声线太细,唱出来太难听了,而心里素质又很差,一上台就忘歌词,学什么唱歌?”


只记得每次取得好成绩,妈妈总会跟别人说“她就是不努力、不认真,就是靠着聪明混的,否则考的比这好多了


好像所有的事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在妈妈眼里她就是一个什么都不适合做、什么都做不好的人。


她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于是她叛逆,想逃离家庭、想活出自己,但又会被指责“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没良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信、不开心、不顺利,究其内在可能真的与我们的父母、家庭有分不开的联系。


我们深受他们影响,甚至在将来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有突破不了、反复纠结的瓶颈,找自己的另一半的时候总会找一个跟爸爸或者妈妈很像的人,培养孩子的时候好像刻意的认同或是颠覆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原生家庭给我们的就像一个走不出的心理怪圈。


小薇谈过很多次恋爱,她内心不认可自己,缺乏安全感,有喜欢的男神不敢表白,总在各种“不堪”的男生之间徘徊。这种恐惧让她情感隔离,不相信任何人,不信会有真心对待自己的朋友,不信自己配得上一个优秀的男人,不信有人会真的爱上她。


她要牢牢的控制她认为重要的人,从金钱、精神、身体各方面掌控一个人才能给自己稳定的“安全”,也因此她没有很知心的朋友,没有真正爱的人。


对于工作,她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又不甘心趋附于权威,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又不愿意付出努力,于是摇摆不定,懒散、迷茫、浑浑噩噩。


为了掌控一段关系,她找不如自己的男人结婚,亦或是她的男人被她培养成不如自己的“废物”,但是由于不甘心平庸的生活又会对这个男人各种挑剔、指责、打击。


她看不到生活的美好,沉寂在抱怨和负能量之中,成了自己最讨厌的自己妈妈的样子。


为了避免老板否定自己,小薇自己创业,但总会找不如自己的人合作,往往生意失败,仿佛逃不过“自己不行”的魔咒。


这种永远走不出这个“心理怪圈” 的感觉大概也是很多不开心的人所面对的难题,好像无论怎么尝试新的朋友、新的婚姻、新的工作、新的行业都无济无事。在抗争、否定、妥协、再抗争、再否定、再妥协这样的怪圈里恍恍惚惚,转眼人生的奋斗期已过大半。


再过2个月,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40岁了,最大的一批90后也已经30岁了,我们是不是就这样在怨怪原生家庭的声音中老去?


我们是不是就在妥协于父母带给我们的不完美的性格中,放弃追求梦想与幸福的热情?


我们是不是就奔波在房子、车子、孩子之间,不再为活出自己而努力奋斗?


不,我们决不妥协!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其实,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并非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当我们遇到糟糕的原生家庭,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走出原生家庭这个怪圈,你命由你不如天,请相信自己可以逆天改命。


比如前面提到的小薇,她想给自己找一个稳定的安全感,不是老公、不是朋友、不是陌生人,只是自己,于是她给自己求了一个“平安福”。在外人看来这是封建迷信,是不值得提倡的,她也知道,但她需要一个强大的、稳定的、能让自己依靠的、能获取安全感的“外物”,它不会“背叛”自己,不会“抛弃”自己,不会“否定”自己。


这就是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接下来需要寻找自信,找到对自己、对他人的信任感。


每次面对挑战、面对权威、面对否定,小薇就紧紧的握住自己的“安全感”,闭上眼睛给自己加油、鼓劲,然后出现第一次小成功。这对于一个总是体验挫败、否定、指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小的成功让小薇明白自己变好是有希望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但不是每一次都会成功,为了不让自己再掉回到那个怪圈里,她需要为每一次尝试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把握的、没有经过反复求证的事她不会轻易的允诺。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便是建立自信的一个个基石,良好的循环才有可能就此开始。


反复的练习可以让人更有底气,反复的成功才能让人更有安全、更有自信。这个时候小薇发现不需要“平安福”她也是个安全自信的人。


最后,从心理开始“重启”。

 

我们在从未成年人变为成年人,从学生变为工作者,从子女成为伴侣与父母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第二次机会”,让你远离过去的创伤。比如我们会遇到善意的同事,积极向上的朋友,倾心相待的伴侣等等。
 
在《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第二次机会”是他的师傅,他在苏明玉的生活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给予了她认可与关怀,帮助她成为女强人,完成了经济独立,远离原生家庭的控制。


改变的措施有很多,但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自己的觉察,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改变”。


执着于原生家庭的“创伤”,不如觉察自己的过往,平复自己的情绪,生出对抗的勇气,活出最好的自己。


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了,不能一味地沉溺在过去,归咎于父母,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要走出怪圈,就要勇敢地尝试,不断地练习,为自己追求快乐还是逃避痛苦做出选择。


虽然不完美,但我们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困难,但一切皆有可能。

 


— END —
作者:李小雨,知子花高级讲师;指导老师:索老师;编辑:小花老师;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17年专注于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选择。关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