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李镇西: 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也只是家长教育的重要补充

2019-10-28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作者 | 李镇西


说到家庭教育的弊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提出了质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对“起跑线”赋予新的内涵,这话便是站得住脚的——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他学习的第一个台阶,而是他最初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体则是其父母。因此我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谁更重要?这个问题今天提出来,答案已经基本上没有争议了,当然是家庭教育。我曾经对我的学生家长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长教育的重要补充。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的演讲内容,他提到:家庭教育是第一重要的,只是有些力所不逮的地方,需要学校来补充。比如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比如人的成长需要人际交往,而孩子在家里缺乏集体生活,于是学校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资源和情境等。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启发。




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学”


提到傅聪,我们会想到这位钢琴大师的父亲傅雷,而不会去想:他的小学老师是谁?中学老师是谁?傅聪当然是他父母家庭教育的杰作。


我们暂且不说傅聪这样的杰出名人,就说一般的孩子吧!如果一个孩子举止文雅,善良有礼,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这孩子的家庭教养真好!而不会问:“这孩子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呀?”因为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取决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举止粗俗,满口脏话,不讲卫生,懈怠懒惰……不能说和学校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关系实在不太大,而和他家庭教养太糟糕有关。


比如,前几天早晨我从家里出来乘坐单元电梯,一进去便看到电梯上扔着一个饮料瓶,触目惊心。我想,这是谁这么没教养呢?出电梯的时候我把拿饮料瓶拿走并扔到了垃圾桶里。


第二天早晨,我又在电梯里发了一个饮料瓶,当时我很气愤,心想也许是昨天那个人扔的,也许是孩子扔的。但即使是小孩子扔的,责任也在其父母,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让孩子这么没教养!


然而,现在有的家庭教育似乎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兴趣培养”“潜能发掘”……总之是想法设法让孩子“更聪明”,而不注重人格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让所有父母明确: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学”。


现在我们常看到大街上有大学生贴出广告:“英语家教”“数学家教”等。这里的“家教”是“家庭教师”的简称,是指向知识的。


而在我小时候,“没家教”是一句骂人的话。如果谁骂谁“你少家教!”对方一定会跳起来更加凶狠地回一句:“你才没家教!”因为那时候,“家教”是“家庭教养”的简称,其含义是指向德行的。


从几十年来“家教”一词含义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发生了怎样畸形的变化!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曾对教育作出过阐述: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识之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和不健全的。”


雅思贝尔斯在这里明确指出,教育关系着灵魂,而非知识的堆积。但我们现在恰恰有太多人学习能力非常强,灵魂却匮乏和不健全。比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07年新开学之际,法国85万名教师同时收到了一封信,写信者并非教育工作者,但他对教育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在这封信中,他提出一个问题: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写信者看来,儿童应当成为“自由的人、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宽容他人的人,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


你们看,这么多因素,没有一项是关于知识的,不是说知识不在教育范围之内,而是从根本上讲,教育是超越知识而指向人格的。


最后这句话尤为让我感慨——“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将来应该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想到了小时候老师常说而现在的老师很少说的一句话:“要热爱劳动人民!”相反,现在一些家长和老师喜欢这样训斥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有去扫大街、蹬三轮车!”


这封信是谁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



作为一个西方政治家,他和我们当然有许多不同,但在对教育的理解上,应该说是有共通之处的。


家长如何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有了对教育正确理解的前提,我向家长们提四条建议:


1、做孩子人格的榜样


我做校长时,对老师们说过一句话:“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你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先做那样的人。


试想下,我们给孩子讲的,我们信吗?我们要孩子做的,我们做吗?如果我们给孩子说一些我们自己都不信的话,怎么指望孩子真诚;如果我们给孩子提出要求而自己却不愿去做,又怎么指望孩子言行一致?


网上有一句话很刻薄,说一些家长明明自己一滩污泥,有什么资格“恨铁不成钢”?这话难听,有些刺耳,但不无道理。


如果以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们就非常了不起了!


下图是我在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偶然拍到的一张照片。



那是一个早晨,我在巡视校园时看到远处操场上一个迟到的孩子在奔跑,跑着跑着他突然站住了,对着国旗站得笔直。我仔细一听,原来是国歌响起了,升旗仪式开始了。


多可爱的孩子啊!如果你在现场,你能做到吗?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其实是不如我们的孩子的!


我们学校升旗仪式时,全体老师单独成一个队列,站在全校学生的最中间,听从体育老师的口令:“全体老师注意了,稍息,立正!向前看齐!”


老师队列站好后,体育老师再对全校学生喊道:“全体学生都有了啊,立正,稍息,立正!两边的同学,向左向右转——向老师们看齐!”全校学生齐刷刷转过身,面向老师,对比老师队列,调整队形。


“向老师们看齐!气势磅礴而又意味深长的一语双关。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全部“秘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教育”就是教师有底气对学生们说:“向我看齐!



这个例子是关于学校老师的,但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效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向我看齐”,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否则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2、做孩子知心的朋友


我主张父母每天能够和孩子有“一席话”,“一段路”,“一盏灯”。


所谓“一席话”就是陪孩子聊天,“一段路”就是陪孩子散步,“一盏灯”就是亲子灯下共读。这些都是和孩子的交往与沟通,能够赢得孩子的信任。当孩子给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了。


为人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变成孩子。每个家长都问问自己:我和孩子有没有共同的爱好?比如和孩子一起看足球赛,和孩子一起上网,和孩子有共同喜欢的明星......


一定要和孩子保有共同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


不但要保持和孩子的共同爱好,更要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什么叫“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请读读陶行知先生这段话: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这段话让我感动万分!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在成人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在孩子看来,却比天还大。


每一个家长无不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为什么却常常和孩子发生冲突?极端的甚至闹出人命。明明爱这孩子,却适得其反,为什么?


因为虽然你爱孩子,却不懂孩子。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自然也不会接受你的所谓的“爱”。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无论教师还是家长,一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我们要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视角”。



3、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


各位家长可以想想,或者问问自己:我最近读书了吗?


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你就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孩子读书。


北大教授陈平原有一句话,可能会让一些父母心惊肉跳:“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请大家问问自己:我堕落了吗?


所谓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不一定是要与孩子读同一本书——当然这也需要,但不是我们阅读的全部,而是说我们应该和孩子同时保持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我女儿现在已参加工作,可她至今保留着阅读习惯。其实,我很少对她说“要读书要读书”,但我本人就是爱读书的人,这对她来说是一种示范和影响。


上个月我去了一趟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回来后,一位同去丹麦的老师对我说:“李老师,这是在莫斯科机场转机时我给你偷拍的照片。”我一看,全是我在机场候机时阅读的场景。



当时我纯粹出于习惯,反正五个小时比较长,又没啥事做,便拿出一本书来读,专心致志,完全入迷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常态。


下图是我的书房,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该有自己的书房,或者至少应该有书橱,也就是藏书。家长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藏书。



那么,父母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我提倡读四类书:


  • 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孙云晓、朱永新、尹建莉、卢勤等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都值得读;

  • 与职业相关的书。会计读财会方面的书,医生读医学方面的书,律师便读法律方面的书…;

  • 孩子喜欢读的书。通过读这些书,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可以和他们有共同的话题;

  • 人文书籍。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等,能拓展你的胸襟,丰富你的内心,饱满你的灵魂,至少能够让你在孩子面前,有种源于“学识渊博”的魅力。



4、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父母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但这里我想重点强调“反思”的好习惯。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孩子如此,父母一样如此。


但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静止的冥思苦想,而必须有一个载体,就是“写作”——可以每天给孩子写几句话,包括鼓励、表扬、建议;可以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记录教育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和孩子一起写阅读笔记,包括直接在书上批注等。


其实重要的不在于你写什么,或写了多少,重要的是你写本身,就是在用行动对孩子说:孩子,爸爸妈妈很在乎你,愿意陪着你成长!


父母做到了并做好了这四条,就是无声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的确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因为——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 END —

作者:李镇西;来源:镇西茶馆;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17年专注于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选择。关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