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文美画美耳濡目染,语文素养的培养,就得这么慢慢地来

2020-01-09

关注

大家都知道,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很早之前就应该做的。但很多家长经常急于求成,找不到正确的指导方法。

其实很多家长都没有领会,孩子真正的素养一定是由自己内在的激发而逐渐形成的,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当然也是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最初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效仿和学习的也会是这些,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好的引导。好的“导师”能影响终身!

当然,这里好的导师,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本影响无数人的著作。今天我们就为孩子们带来了两套由中国文学大家创作的文学散文《大家小绘》

大家小绘系列,有印象的家长都知道,之前已经为大家介绍过前两辑,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第3、4辑。让孩子有好书相伴,童年不孤单。





推荐理由

01中国现代文学巨擘经典篇章

老舍、翦伯赞、朱自清、王剑冰等中国现代文学巨擘经典篇章,展现了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是值得反复诵读的珍贵篇章。

 

02知名画家手绘水彩全新演绎

查阅众多相关视频、图档资料,精心创作一卷卷水彩图画,再现文中的风土人情,极富情趣和感染力,令人神往。

 

03 语文教育名师潜心领航赏读

篇末附有语文教育名师的专业赏读文字,为读者解析文章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语言特色以及艺术价值。

 

04 提升大语文应用能力及素养

品读名家名篇,与大文学家对话,提升遣词造句、写作、评论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05兼具文学与美学的心灵陶冶

全新水彩插画演绎经典名家名篇,让孩子走进文学大家的世界,启蒙绘画艺术爱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06阅读名家名篇不断丰富学识

带孩子开启东方美育启蒙,从名家名篇逐步学贯中西,让孩子阅读、写作变得轻松、愉悦,也是家长、教师的案头必备。


大家小绘系列之城市与村庄

这套“大家小绘系列”共4册,以“城市与村庄”为主题,包含: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翦伯赞的《内蒙仿古》,朱自清的《扬州的夏日》和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

有些人会对生活过 的城市或村庄有特别的感情,城市给他们的记忆和感受不管时间或空间的相隔,依旧熟悉而顽固,让我们跟随这些经典篇章、素雅水彩一起追忆城市或村庄的美好生活。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用诗情画意的语言艺术,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内蒙访古》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

《内蒙访古》是一篇富于特色,独具风格的访古散文。文章不是从一般游览的角度,而是从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展开记叙的。

它以寻访古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对自然环境、古迹、文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记叙了我国内蒙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从体裁、写法上看都是游记,与其他游记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所写的扬州,实际上是他曾久居十余年的第二故乡。

因此这篇文章其实是他在北平居住时所产生的怀旧情绪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一缕思乡一缕忧愁的怀旧情绪。

《西溪的晴雨》

《西溪的晴雨》记叙了作者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而途中所见所为,无不充满文人的雅兴。

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悠然的诗情,而作者在文章中营造浓厚的诗意氛围,也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

图书信息

大家小绘系列:城市与村庄(全4册)

书名:《济南的冬天》《内蒙访古》《绝版的周庄》《扬州的夏日》

出品:童立方·印刻书院

定价:168.00元

分龄:5岁+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大家小绘系列之人物与民俗

这套“大家小绘系列”共4册,以“人物与民俗”为主题,包含: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和刘绍棠的《榆钱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对于漂泊的人们来说,故乡是他们灵魂的归属,纵使无法再徜徉其中,但联结的记忆无法阻隔。

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记忆片段,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风俗和味道,不管隔了多远,依旧熟悉而顽固,让我们跟随这些经典篇章、素雅水彩一起追忆故乡的人物与民俗,赏读故乡风韵,品咂无尽乡愁。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在《故乡的野菜》中,周作人先生用冲淡平和的语言艺术,絮语式地抒发内心情感,展现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味,充满真挚的怀旧思乡之情。

《故乡的野菜》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游戏的工作。”

“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文笔质朴,立意新奇,通篇都透出一股精巧的艺术魅力。

思乡怀旧是文章的主题,而贯穿全文的线索却是野菜。野菜是最被贱视的,似乎登不得大雅之堂,却成为作者笔下抒情之物,如同一位丹青妙手把一幅清淡的浙东风俗画展现出来,使人睹景思情,油然而生思乡之心。


《乌篷船》

绍兴的美,犹如一张水墨画卷,泼洒在如梦似幻的江河湖港间。田野、村落、古街、小巷……每一处的景色都美得惊心动魄,而那轻巧如梭的乌篷船,如一只只黑色的小精灵,更是给这幅江南墨卷,添上了充满灵气的一笔。

《乌篷船》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于1926年写的一篇书信体散文。作者以书信形式详尽介绍了故乡绍兴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他用平和淡雅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的典型特征加以描画,同时透露出自己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思,也弥漫着淡淡的乡愁。

随着乌篷船的移动历数沿河的景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画,脚划船、沿河的山、渔舍、各式各样的桥随处可见,展现了绍兴的水乡风情和生活乐趣。

作者除了告诉友人家乡的风土人情,更倾心传达的是一种闲适恬静生活方式,与时下人们提倡的用自己方式过一生不谋而合,是孩子课外和家长休闲阅读的最佳读本。

《差不多先生传》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内容的安排依照传记体例:先纲后目的层次来叙写人物,并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为佐证,构成一篇趣味盎然、含义深远的寓言。

 

而在笔法上,则巧妙的运用夸饰、排比、映衬、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因事见理的方式,让人在荒谬好笑的文字背后,领略作者严肃的用心。

胡适先生善用排比、映衬,在遣词造句上,照顾到主角的个性,而写得十分浅白,使读者能透过其言语想见其为人。

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有助于人们理解我们中国人处事马虎、不肯认真的“差不多”精神,不得不使人猛然警醒,让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榆钱饭》

“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  ’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作者刘绍棠从亲身经历中截取几次吃榆钱饭的生活片断,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巧用对比,鲜明深刻地反映出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农民生活日益提高,以及人的心理观念明显转变的新风貌。

美丽的乡村景色,直观地展示在小读者面前,又增添了一份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图书信息

大家小绘系列:人物与民俗(全4册)

书名:《故乡的野菜》《差不多先生传》《乌篷船》《榆钱饭》

出品:童立方·印刻书院

定价:168.00元

分龄:5岁+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