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孩子越大越叛逆?看看家长是怎么把“问题”搞大的

2020-03-09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心理学家拉森(Larson)对五到十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青春期孩子的积极情绪较少,起伏较大,总感觉挫败、失落、孤独、压抑,也称为“心理断乳期”。

这样的心理状态让孩子紧张、不安,为了维护他们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容易出现偏激的想法或行为,再加上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让他们对司空见惯的小事都过于敏感,而反应强烈。这就给家长一种感觉,就是“叛逆”。

于是,家长不自觉的就将事情搞大了:

姗姗是一个刚升入初一的女生,喜欢班上一个长相帅气、为人和善、学习优秀的男孩子,她偷偷在日记里写下对这个男生的爱慕之情。


姗姗妈妈没有太多文化,于是孩子寄予厚望,每天陪读,好不容易让姗姗进了重点学校。一次无意中看到姗姗的日记,打破了这个家平静的生活。


她把姗姗叫到身边指责她小小年纪不学好,嘲讽她长得丑、又懒又笨,不会有人喜欢。姗姗很伤心,就鼓起勇气去表白,结果被拒绝。盛怒之下的姗姗跑去和妈妈吵架,结果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这件事之后,姗姗妈妈时不时就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本,打电话给老师或同学询问珊珊的在校情况。姗姗也变得越来越讨厌妈妈,不想吃饭,不愿回家,甚至逃课对抗妈妈。


妈妈觉得必须要控制事态的发展,于是强迫姗姗将自己的微博、微信等等的登录密码告知自己,并私自找到同班男生的家长,要求对方管好自己的孩子。这让姗姗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也让她觉得妈妈控制和侵犯了自己的生活。


姗姗离家出走,逃避妈妈的“追踪”,不去学校,纹身、泡吧,甚至在网友家居住。


本来青春期女生对优秀的男生有爱慕之情是一个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一步一步将其放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很难收拾的场面。

中国的父母在用什么喂养孩子的心灵?

心烦气躁,家长靠吼叫、暴力管理孩子,使家庭环境极不稳定;

心惊胆战,觉得“孩子的事无小事”,无论大小必须上纲上线;

心灰意冷,对孩子没有信心,却逼孩子做自己也不知道结果怎样的事,并时刻表示失望;

心口不一,心里觉得孩子还不错,嘴上却说“还不行,要是再...就更好了”。

样长大的孩子,自然不懂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面对这些貌似“叛逆”的孩子,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家长需要学习两个方面的知识: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有效表扬或批评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接纳孩子的三个方面的表现:接纳家长不懂孩子的那部分;接纳家长观念中不一定能认同的那部分;接纳孩子不是完美的,也有七情六欲,是个人。


有技巧的夸奖孩子做的好的一部分,增加好行为出现的次数;不夸大、强调、延伸错误的部分,减少对抗行为的出现。

当然,很多家长都在说:懂很多大道理依然教育不好孩子,到底如何学习,如何说到又做到?

小花建议您可以跟着曹老师一起学习知子花为助力家长成为“爱孩子,更懂孩子”的父母,特别推出——曹廷珲老师主讲系列课程《硬核父母学习礼包》。

帮助您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让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学习包内含:



PS:购买学习包后,音频课可直接收听,另添加知子花客服微信领取实体书籍,并进入「硬核父母,天天向上」社群与200名家长一起打卡学习,附赠每周末小班课福利哦!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