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孩子讨厌长辈哪些行为?排第一的居然是它!

2020-01-17

关注


前两天,刚下班回家,一进门,儿子就扑进我怀里,哇的一下就哭了起来。


一边哭一边问我:妈妈,爸爸去哪儿了,他是不是没有丢下我们。


我一边安慰孩子一边说:怎么会呢,爸爸最爱我们了,怎么会丢下我们呢!


“可是,刘奶奶说,爸爸丢下我们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儿子越哭越伤心。我赶紧把婆婆叫了过来,问她怎么回事。

 


原来,那天婆婆带着儿子去见了几个好朋友,几个人在聊天的时候,逗我儿子说:“你爸爸都好久没回来了,他是不是不会回来了,不要你了。


儿子听完后,当时就哭了起来,一直拉着他奶奶说:我不信,我们回家问妈妈。于是,小家伙一直等着我。


看着儿子伤心模样,我很生气,还责怪婆婆当时怎么不制止。婆婆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小孩子嘛,一会就好了,她们也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而已。

 


虽然有时候 “逗”孩子,是父母的一大乐趣。但是有时候如果,用的方法不妥当,真的会伤害孩子。


有些人,常常这样逗孩子:


你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你是你爸妈捡回来的

来,跟我回家,你爸妈说把你送给我了!


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开玩笑,在孩子的眼里,它就是真的。


《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这样说道:小孩不能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大人所说的关于自己的话,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大人眼中所谓的“笑话”,在孩子眼中却是一种“恐吓”。

 





1



用“玩笑”伤害孩子

是成人最不该犯的错


《生命时报》曾发布过一则名为你最讨厌的逗小孩的方式统计:其中“你妈不要你了”这句话以19.36%的票位居第一


许多人都以为这只是逗孩子的玩笑话,但是在孩子眼中,这却是一种大大的伤害。


曾有一档叫《放开我北鼻》的综艺节目,是让明星嘉宾带孩子。有一期节目里,林更新带一个叫葱花的小女孩,却被大家指责是摧残小朋友。


见到小女孩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妈妈呢?”当时,小女孩带着笑意的回答他:“妈妈去宾馆了。”

 


可能是林更新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为了拉进与孩子的距离,竟然恐吓孩子“你妈妈不要你了”。


小葱花原本的笑容逐渐消失,似乎被戳中泪点,哇哇的大哭起来。林更新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蹲下来安抚小朋友“不哭,不哭”。


但是小葱花依然不理他,嘴里一直嚷嚷着要找妈妈,也不愿意再与林更新亲近。


如果孩子被大人欺骗和吓唬,会让孩子心灵受挫,感觉到不安,有时候会有愤怒和抵触的情绪。大人眼中无关痛痒的一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是“中国式逗娃”。很多人纷纷说出了自己小时候被“逗”的经历。

 


有一个网友说:小时候不开心了或者哭了的时候,大人就会说开玩笑的话,等再大一点的时候,被责备脸皮薄,连玩笑都开不起,连哭都不敢哭,只有憋回去。

 


还有人因为逗他说晚上有鬼,到现在二十几岁了还不敢关灯睡觉。


逗孩子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如果把逗孩子当作一种“戏弄”,只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蒙台梭利的副会长范佩芬教授曾经谈起从小被大人开玩笑,一直以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直到读了心理学才慢慢开始释怀,但现在想起以前的种种过往,还是耿耿于怀。


大人的任何一种逗孩子的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有所影响。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过:“中国广泛的存在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


终归到底,逗孩子,不该变成一种伤害他。






2



孩子被逗

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已经形成独立的人格,对周围的一切并不是没有感知能力。但是由于孩子一直处于成长的阶段,所以还不能清楚地分辨,会信以为真。


蔡少芬在参加《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时,罕见“发飙”。起因是两个女儿在游戏节目“玩具和妈妈的陪伴卡二选一”的环节时,两人都选择了玩具,于是工作人员就把妈妈陪伴卡撕掉了,并告诉她们妈妈已经碎掉了。


小女儿包子半信半疑地问:是不是回到香港就可以找妈妈了?节目组依然很严肃的回答:不可以,因为妈妈已经碎掉了。



当时包子信以为真,当场就哭了起来。蔡少芬见状立马不停的安慰女儿,说:妈妈在这里,妈妈不会离开你。最后,她用拥抱和亲吻才平息女儿心中的恐惧。


育儿专家李跃儿说过:儿童不能逗,所有的逗都是恶逗。


对于孩子而言,大人的逗弄会让他产生恐惧的心里,但他又无法反抗,拒绝和辩解。


作为父母,你的态度很重要,因为孩子不论经历怎样的恐惧心里,只要爸爸妈妈站出来力挺自己,就不会让孩子害怕。


特别是孩子0-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尊重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

 





3



当无法避免孩子被“逗”时

父母要这样做


对于一些“熊大人”,我们无法避免孩子被别人逗,但是可以做到的是制止这些令人厌恶的“逗孩子”行为。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


一个孩子如果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那他内心的安全感会让他分辨出事实和笑话。


伊能静的儿子6岁时也被亲戚这样戏弄:你妈不要你了。伊能静听完之后全身颤抖。


但是儿子很淡定的和他说:我相信我看到的,不相信我听到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能从父母的爱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从而获得安全感。


其次,父母要及时帮忙制止


当孩子和大人聚在一块,常常免不了会被“逗”,父母在遇见这样的情况时,一定不能袖手旁观,因为孩子此刻需要你的安慰和鼓励。


当孩子被调侃说“你是爸妈捡回来”或是“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些问题的时候,要站出来替孩子解围。


此时要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可以用“不要问这样的问题”之类的来制止别人的这些行为。


一定要记住,要及时制止,才能让孩子不受伤害。

 


最后,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


欧弟的妻子曾经发微博,痛斥逗孩子的恶习。她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权利对大人的随意戏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在面对大人不怀好意的提问时,要勇敢的拒绝,告诉他们“你不可以这样做。”


田亮的女儿曾经被问到“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时勃然大怒,霸气回应他们“你们怎么可以这样问”。


我们不能随时保护孩子,只有他自己学会保护,才能让孩子心里逐渐强大。


这世界上最大的善良,就是尊重别人。


父母给孩子最大的温暖就是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我们只有在保护孩子时真正的重视这种逗孩子的行为,才能真正的保护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人生时不畏惧风雨,勇敢前行。


请在孩子被“逗”时,给他足够的尊重,让他做一个坚强而快乐的孩子。



作者 : 暖心

左手执笔,书写人生,

愿用我的温暖照亮你的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