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精英一定要落这个点,要不然就没意义了

2020-12-24

关注
首先我要跟大家道歉啊,因为沟通的原因,我这次完全没有做PPT。因为以为是下周日,刚才临时发现只有20分钟了,实在是来不及给大家做PPT了,好在今天分享的时间也没有很长,那就只好给大家“裸讲”吧,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认识大家,然后再能够补上这一课。

非常感谢群主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有一个时间段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么多年来养育自己的小朋友的经验,以及在英国花了10多年的时间,观察英国的孩子和教育的见闻;同时我一直跟踪国内的育儿新闻,比较两地的不同,以及英国公立和私立教育的不同。

特别是在我知道这里很多妈妈家里的宝贝儿都还非常小,好像都是6岁以下,我家两个其实很大了,一个15岁,大的已经19岁了,都是成人了,所以希望跟大家说一点过来人的话吧。刚才看到有人提0-3岁,那挑战就越来越大了,其实我是很好奇的,为什么孩子们才零到三岁就这么关心孩子(未来)的教育,可能你们会提前把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脑子里已经画了一些蓝图了?然后你们会去了解有关的知识。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我觉得我家两个零到三岁真的是“盲养”。

没有人人适用的育儿宝典
我家的大女儿是2001年生人,那个时候,我虽然在北京,但是当时所有育儿的图书都非常少,我记得很清楚,我大概是买了一本类似像现在的那种育儿宝典一样的东西,大概是一个A4打印纸大小,上面有什么时间要做什么,甚至还有留了一些填空,就是那种要填上小朋友的实际情况,比方说今天喝了多少奶啊?几点几分啊?今天有没有便便啊?今天睡眠的时间什么之类的?大概是在前面的两到三个月,我真的就是看书养,特别诚惶诚恐地,按照书里的东西一直在填空。

但是跟我个性有关系吧,到后来,我就觉得说,好麻烦,再加上小朋友大了,等她能够翻身了以后,(还出过一个事故)我把她放在那儿,给她换尿不湿的时候,(回头拿水盆时),她还从小床上掉下来过,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在,作案现场没有别人,所以这个事儿我都不敢告诉她爸爸。因为当时的比较情况特殊。我家的保姆是早上八点来,晚上六点下班,那个时候住家保姆也很不流行。所以后来根本就没有照本宣科了。

这是我家养老大的经验,但是到了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她是2005年在伦敦生的。在伦敦的情况更为特殊,根本连能够帮忙的都没有,只有我和她爸爸、姥姥,爸爸还要去上学,大的还要送当时的学校预备班,小的基本就是我看的,什么育儿宝典都没有,而且在英国对儿童的养育方法跟国内的差别还蛮大,所以,第二个孩子真的是“当猪养”。

说起中英的不一样,比方说有一个小的细节,所有新生婴儿都有黄疸。当时在北京生老大的时候,医院告诉我给葡萄糖水(帮助出黄疸),到了英国,我就说跟我家先生说要去买葡萄糖水,他跑到药房去买,人家就很奇怪地说,有啊,但是给谁喝的呀?他说给婴儿喝,刚出生的,然后药房就说,怎么会这样说?没有没有,没有给婴儿喝的。所以,爸爸就被怼回来了,还对我很不高兴的说,人家药房都说没有给婴儿喝的,你要干什么?好像我是那个恶毒后妈,就是要搞出一个毒苹果的样子。

英国和中国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产后护理,我们是出生后24小时出院的,护士会来家访,一直到他认为小朋友完全没有问题才停止。所以到了护士来家访的时候,他就说,哎呀,你这个小孩儿不行啊,黄疸这么厉害。我也赶快说,对呀,我们去买葡萄糖水没有买到,你赶快给我点葡萄糖水,我那个给上去就好了。然后他也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要给她喂东西啊,她这么小不用喝水,喝奶就可以啦,妈妈的奶或者是那种婴儿配方奶粉。但你要保证把小朋友拿出去晒太阳,把她全脱光放在太阳底下。大家知道吗,二月底英国的冬天还是很凉的,你让我的小朋友全脱光了去晒太阳……我真的是不敢相信。然后,她还非常非常严肃的跟我说,你一定要晒哦,每天都要晒五分钟,出汗了以后她它包起来,过三天我要来看,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你做没做了。后来真的是按照护士的方式去做,小朋友真的就出汗了,第3天开始还能开窗晒,然后黄疸就消掉了。所以换句话说,回到我们的主题,其实育儿方法有很多种,当然最简单的一种是科学育儿,但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在与时俱进。

基于科学,就能破除焦虑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概念就是破除焦虑,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基于科学的育儿概念,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少一些焦虑。特别是在国内,大家会说很多家长焦虑。如果类似的词在国外呢,他们会放在孩子身上,他会说在英国有很多青少年很焦虑。在新书里,我在后记里写了一段话,“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焦虑的家长,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旁观国内教育的我,焦虑在一点点扩大,而同时,近两年伦敦教育市场的变化也让我忧虑,最稳得住的英国人是不是也要加入家长和学校共谋夺取孩子们童年和笑脸的国际潮流。”所以,在去年9月份编辑联系上我的时候,问我有没有计划写一本新书的时候,本来我已经写过一本书叫《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了,当时又想了想,我说,我觉得还是应该再写一本书,所以才有了这本新的书《成就孩子》。

不管是上一本书还是新的这本书,我觉得我的初衷是把英式教育的概念和英式教育出现的现象,还有包括大量中国的留学生加入以后,对整个教育市场的改变,把这种全景带到我们的读者面前。我希望给大家另一个角度来看,看看英国人在怎么做?英国的学校在怎么做?可能涉及国际教育的家长们在怎么做?这是我的初衷。

说到就是关于养育孩子的,特别是早教这一方面,我发现国内的图书市场在教育方面,从早教一直到后面的成人教育,我们出了非常多的书,不管是我们自己本土的案例,还是直接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因为定位自己是一个教育旁观者和记录者,看到那么多书以后都觉得非常的恐慌,因为觉得好像有太多的知识我不知道。

而这种恐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我有某种程度上的焦虑,解决这种焦虑最好的办法,我认为就是去找非常关键的年龄段,然后选择有有很好的声誉,或者作者的教育观点非常有启发性,只需要看几本书,就足够了。我非常害怕读很多的书。

在挑选这些书的时候,我可能会考虑第一点,就是广为大家所知的,比方说蒙台梭利教育是什么样的?我可能会找一本这样的书,去看,去了解,才知道这种教育是不是适合我和我先生的家庭育儿观。第二点,是不是适合我的孩子?如果你有两个孩子或三个孩子的话,还要问自己是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第三点就是你有没有这个环境,你所居住的城市,居住的小社区,包括你的邻居,有没有实施这种教育的环境。

如果以上几项我觉得都可以打勾了,我也许就会选择这种教育,比如蒙台梭利。那么除了蒙台梭利,还有会其他的教育方法提供备选。给孩子在选幼儿园、选小学中学,甚至包括大学,其实都是这样的一个逻辑思维方式。当然我会看书去了解理论,去了解这个理论的发展,因为毕竟图书的出版是有它的道理的,同时,我跟一些观念类似的朋友们对这种理论进行探讨,我会去观察它的实施。在了解充分以后,我还会尽量的不断的修正,这些修正不会是说一个星期就全部推翻,进行修正。可能是一个月或更长期的一个观察,包括孩子也是一样,我觉得专家的观察是不是适合你的孩子其实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按书养,甚至你有两个孩子,把大的孩子的养育方式,换到小的可能就不行,这个可是我整体观察和了解教育以后,自己比较深的体会。

因为你们是年轻的父母,因为你们的孩子都比较小,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记得当时跟《他乡的童年》周轶君聊天的时候,周轶君举过一个例子,就说她看了很多的育儿书,在她女儿不到一岁的时候,看到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儿科专家说,一定要让小孩子一个人睡,这样的话孩子能够独立。然后那个她就问那个专家,我的女儿晚上老哭,我得抱他呀,那怎么办呀?那个专家就说,孩子要一哭就抱他的话,她就习惯了,你这样是不行的,孩子没有办法独立的。你就让她哭好了,慢慢她就会独立了,自己就能整个睡觉了。后来,周轶君记得特别清楚,说第一次女儿哭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忍着,后来女儿哭着哭着就睡着睡着了 。过了几天,确实小女儿就不哭了 ,然后自己就睡觉了。但是后来又过了三四天,女儿居然就病了,就得一直陪着她,所以之前受过的苦就全白吃了 ,现在她女儿到了7岁的时候都不敢一个人睡觉。后来就有人告诉她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再后来她就想,什么是专家?有时父母的直觉就是特别准的,不一定要盲目的相信专家。

谈到我自己,当时孩子小的时候,当时是把婴儿床放在我们大床边上的,我当时很犹豫,就说要不要按照美国这个专家做。但是他爸爸中年得女,比较宠爱,他就非常不同意。

我觉得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我发现有些男同志当了爸爸以后,变得非常的“无理”,就是对他的妻子很无理,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这个其实是错的。回到夫妻关系,即使你当了父母以后,夫妻关系一定是家庭中的第一位的。当然这个说远了,而且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做心理学的,将来有机会可以跟她一起来聊这个话题。对了,她写了一本很好的书《焦虑是一种能量》,当然,她不鼓励焦虑。


那么回头还说到我的大女儿,她一直跟我们一起睡,但是等到她三岁四岁的时候,我就觉得不行,应该把她分出去睡。后来我们到了伦敦租到两室一厅,就把她分出去独立睡,结果没想到她很不适应。后来我记得特别清楚,直到她妹妹都两岁多三岁了,因为我先生回国了,我一个人在伦敦带小孩儿,妹妹当时就跟我睡,直到她妹妹那么大了,老大也还在我身边有个小床睡觉。她还要握着我的手指头睡,那时候7岁吧,但是我觉得她大了,就只留给她一个妈妈的被角,作为这件事的后果,就是她多少会对人的亲密接触特别敏感,这是后来我的观察,一定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没有过渡好。

我举这俩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尽信书。特别是别让书给你带来焦虑。

健康的心理和生理,都排在学术的前面
最后想重点跟大家分享的第三点是,在英式教育里,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认为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能够带来个人的自信,能够给孩子们幸福的生活,所以这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在英国的家长们多多少少都会被这种目标所影响。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如果是在国际私立学校上学的话,在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里,他们会认为这些东西比学术更重要,所以我们家长哪怕不改变观念,也得被迫适应。

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这个理念实际上提醒我们,作为家长,就是首先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哪怕他只有两个月,哪怕他是5岁,又或者他已经17岁了,(在英国,18岁以上算成人)。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尊重他,作为一个个人去理解他。

“精炼一下我心目中的合格的家长的三重因素:学习,尊重,爱。学习,是家长的自我学习,从社会、学校、孩子以及其他家长身上学习,对自我要求而进行自我提升的学习,在自己专业上不停止地学习。
    尊重,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或者她的朋友们,尊重学校和老师,尊重孩子们现在的和即将生活的那个社会。
     爱,放在了最后,因为爱是我们最自然的属性,建立在自我学习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的爱,哪怕是溺爱,也不会太出圈,从而给下一代带来灭顶之灾。而这3重要素,在实践中,其实是很多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像周轶君和我的那篇对话里提及的。尽可能多陪伴孩子们的时间,以及后面付出的心思。”

目前这3点,是现阶段我认为家长最应该看重的东西,但是我不敢说,2年后还是这个标准,希望以后我自己的理解也能更深入,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大家可以自由提问!

问题1:请问英国宝宝打手足口,水痘,流感疫苗吗?我很纠结要不要给宝宝打?
悠悠妈妈问就是英国宝宝要不要打这些,我也负责任告诉你,英国的宝宝全部要打,他们有一个叫小红本的东西,如果没打这些疫苗,是不可以上学的,因为学校会看所有打预防针的记录才让你的孩子入学。
但是他们不打水痘疫苗,这个特别不一样,所以我家老大两岁多在伦敦出水痘,当时吓得不得了,结果医生说回家去喝水,不要让她抓挠那些水痘,过三天就好了,然后就终身免疫了。我家老二也没有打水痘疫苗,不过呢,很幸运没有出过水痘,但是我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因为这意味着,未来她在成人阶段都有可能出水痘,或者是她的孩子出水痘的时候,她就不能去照顾,但是我们家老大就可以了,因为她已经有这个防御力了。

问题2:英国小学生究竟是什么学习状态?现在的小学生一年级又学这个又学那个,一片一片刷题。这种方式能培养精英吗?
关于英国的小学生是什么状况?我的理解是小学生就是玩儿,但是只是我说的,因为你要问,现在在英国上小学,特别是在伦敦上私立小学的中国妈妈们,她们会告诉你,学校什么都不教,所以我们得自己在外面找家教辅导考试,然后考更好的学校。如果你要问到这边来的陪读妈妈,他们也会说,对呀,英国学校怎么什么都不教?就让他们玩儿,怎么可以这样啊?在我的第一本书里,我专门采访了当时我女儿的那个小学--应该是全英国学术最好的小学。
我总结那个校长说的意思就是,我们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从家庭到社会,实际上小学是孩子的第一个小社会。为什么在英国幼儿园不算呢?因为英国是4岁上小学,国家从3岁开始给补贴,孩子每天能够上3个小时的免费寄托班,另外半天如果想上呢,就得要付钱,而私立幼儿园的费用非常贵,跟私立小学是一样贵的,所以严格说,他们实际上是从四岁上小学开始才进入到一个非家庭的单位。
这也是为什么校长认为帮助孩子平稳地从家庭过渡到社会最重要。再多说一点,中学是什么?中学是成人的预备役,就是说中学要帮助这些孩子准备成为一个正直的、我们社会所认可的成年人。
你说如何培养精英,我个人认为精英在英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这也是我在第二本书里着重要说的。当然我觉得可能在中国,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还是要经过一下精英的洗礼。
所以,关于如何才能培养精英,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一句话简单来说,首先各个社会对精英的定义是非常不一样,那么中国的精英应该有中国的说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没有那么反对精英这个词,但我认为精英重要的是两点。首先,他自己个人是一个健康正直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其次,他对社会有担当能力,我觉得精英一定要落这个点,要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问题3:请问英国0-3岁宝宝玩什么?她们上早教吗?或者说她们会被有组织的做着游戏吧?
在孩子3岁或者4岁之前,英国的妈妈们会参加一些当地的育儿组织娱乐活动,比方说像教堂,或者当地的图书馆,一周一次组织妈妈们在一起的时间,这也能够给孩子小小的社交时间,比如每次一个小时,根据孩子的大小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比方说很小的小孩,就是铺一个毯子,有点像国内的早教,小朋友一起换尿布什么之类的,慢慢有一个交流和放松的时间。
除此之外,英国的私立幼儿园是两岁开始,所以如果家里很有钱,也可以送小孩去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大概一个月是1200多英镑,当时因为我和我先生两个人都在读书,白天没有人能够看小朋友,所以我们家小朋友也送了私立幼儿园,那些私立幼儿园都非常小,绝大部分都是私人家庭做的。一个幼儿园可能只有十几个小朋友,两岁三岁混在一起,所以其实应该是非常非常不流行的一种育儿方式吧。

问题4:请问如果推荐一本0到3岁的育儿书籍,老师会推荐哪个呢?
关于这个,我现在没有办法说推荐哪个,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我会可能选会选两种,一种是纯翻译本,第二种是国内的有关专家,或者是实验的一个总结。还有就是所谓育儿宝典,我觉得也没有问题,可以看来做参考。国内的做的比较成功的,我也会了解,会挑类似的三本,从理论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我还有一个朋友,安潇,她的书是早教游戏笔记,也特别不错。

问题5:请问老师,怎样理解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
关于中国现有的教育方式,我只能说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最近这两年变化很大,因为市场的原因,有很多国际化的学校进入到中国,同时,我们自己的有很多年历史的私立学校(民办学校)这几年因为跟国际学校竞争,和现有的公立学校竞争,这两年也有很大的一个发展或者变化。再加上就像前面那个妈妈说的,年轻一代的父母特别重视教育孩子。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其实有一部分是自己海外留学回来,就算不是海外留学回来的,现在的年轻父母们,特别是在大城市里,他们本身能力非常强,学识也高,职业做的也非常出色,他们成为市场非常好的一个改变力,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强的改变力。所以,这几种综合而言,我其实对中国的教育还是有信心的,只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可能一直比较扭曲地生存,因为我们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大纲,大家要按照这个方式去生存,同时,我们也有刚才我说的后面几种市场的力量。
从我个人而言,我很期望看到未来的两三年内中国教育各种裂变,而且说起中国教育,我觉得还有一个东西不能忽视,就是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有很多不同的城市,所以这个地缘问题会在教育上带来非常非常不同的影响,大家可能也会观察到就是在北京和在上海、在深圳、在西安、在成都,获得的这个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甚至妈妈群的氛围都会非常不一样,这个很有趣,其实就本身都能做一篇论文了。

问题6:李老师,我家孩子觉得是个高敏感宝宝,就是情绪来回起伏比较多,而且觉得有时缺少一种自立的精神。我看您的书,觉得您女儿也是特别自立,有什么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方法么?
你知道其实高敏感的宝宝实际上本身就是极其有创造力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高敏感的宝宝,最需要的就是家长无条件的大量的充沛的爱,而且这个爱的表达一定要让孩子能接受。所有人都知道,父母是最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的那两个人,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很多这种无条件的付出都被误读了,被孩子误读了。
自立这个概念其实在于家长的理解,然后可以列出一个单子,要把哪些条目列在这个里面,看孩子能否做到,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做的怎么样,再做一个比较,看看这个问题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我的先生说过我的一句话:“所有孩子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当然他会把家长一次替换成妈妈,就是我,我则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但实际回头去想,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并不是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当一个妈妈,当一个爸爸,同时又是妻子又是丈夫,同时,还是家里那个挣钱的人还要出去社交的人,还是老人的儿子和女儿,多重角色我觉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要再往自己身上加更多的负担。别老去担心孩子的错误都是我的错误,我怎么怎么这样,别这样,我觉得我们家长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只是提醒大家就说,别着急责备孩子,先想想哪些东西我们能够做得更好,然后再看哪些能够帮助孩子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Tad整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