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这位妈妈的方法太绝了!担心孩子成为网瘾少年?千万别忽视这5点!

2021-06-10

关注

前不久,一位妈妈在超级育儿师后台求助:儿子7岁,游戏上瘾了怎么办?


她的语气中满是懊恼与无奈,恨不得时光倒流回两年前,让一切重头再来。


那时,儿子闹着要玩手机,一方面禁不住儿子撒娇,另一方面她也图省事,便把闲置的ipad给了儿子,觉得偶尔玩玩也没有大碍。


等儿子上小学后,问题就来了。



每天放学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抱着手机玩。吃饭要喊两三遍才肯应,作业要拖延到晚上7点才开始写,第二天睡眼惺忪地去上学。


从前总是说着“爱妈妈”的小男孩,如今总是把游戏里粗俗的话挂在嘴边。你说一句,他能顶嘴十句。


她试过没收ipad,可每当这时,儿子都死死地瞪着她,仿佛她不是他的妈妈,而是他的仇人。


丈夫指责她管教不当,奶奶溺爱地把孙子护在身后,原本温馨美满的家庭,变成了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除了这位妈妈,我们还收到过很多来信。


有的妈妈发现孩子玩的游戏中有色情内容;


有的妈妈发现孩子在想方设法地往游戏里充钱;


有的妈妈发现孩子因玩游戏视力下降,小小年纪就带上了厚厚的眼镜。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儿童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对此,超级育儿师特邀杨永欢老师,在上周五进行了一场直播,为深受困扰的父母解答疑虑:孩子为什么会游戏上瘾?如何帮孩子戒除游戏上瘾?


杨永欢


国家三级⼼理咨询师

⼉童家庭⼼理讲师

OH卡团体导师


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


回想我们小时候,电视都是稀罕的好东西,更别提电脑。每天放学回家,要么书包一扔,和住得近的朋友跑出去疯玩;要么和爸妈一起干活,妈妈做饭,你坐在旁边择菜。


亲情、友情,融入在日常的点滴中,我们就这样平稳而又幸福地长大。


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亲情和友情,都是“奢侈品”。


父母或工作忙碌,或沉迷抖音电视剧,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朋友或住得很远,或忙着上兴趣班补习班,很少有时间凑在一起玩。


难以在现实中得到爱与陪伴的孩子,自然投入游戏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游戏除了不能像妈妈一样对他亲亲抱抱,其他都能给他。孩子爱玩游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何况,父母有时比孩子更依赖游戏。


孩子想让妈妈陪自己玩,妈妈不耐烦地说:“去去去,你不是有ipad吗?”


孩子想跟爸爸说说话,爸爸一边低头玩着手机,一边说:“没看到我忙着呢吗?你先自己玩吧。”


不是游戏太诱人,而是父母的陪伴质量太低。久而久之,孩子便明白:父母没有游戏好玩。


孩子小时候,父母为了图省事,用游戏打发孩子。孩子长大后,父母又会突然禁止孩子玩游戏,认真写作业,努力考高分。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妈妈,为了让上小学的孩子认真写作业,将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全都带到公司,不让孩子有丝毫触碰的机会。


原以为能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学习,没想到孩子变得愈发叛逆:玩铅笔、扣橡皮,只要可以不做作业,无所不用其极。


小动作一旦被发现,就又是一场家庭大战,父母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被骂到崩溃大哭。


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于是,两代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这时,孩子便更加依赖游戏。


因为游戏的机制的鼓励。孩子每做完一个任务,系统就会说“太棒了”,还会给与孩子相应的金币奖励,更别提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队友。现实中受到的批评,都将在游戏中被化解。


所以,为什么孩子喜欢游戏?


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感受到缺失的爱与陪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和游戏),能得到正面反馈,获得自我效能感


这恰恰是现实生活中,父母忽视的东西。


父母应该怎么做


杨永欢老师在直播中提出:比孩子更需要改变的,其实是父母。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根据我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每天游戏6小时且连续三个月则为网瘾。大部分孩子,远没有到有网瘾的地步。


只要父母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就能走出游戏世界,关注现实世界。杨老师在直播中为父母们提出了5点建议:


01

接纳电子产品和游戏


父母越将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孩子就会越好奇;父母越对电子产品避之不谈,孩子就越想探索。


所以,与其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父母不如先试着接纳电子产品。在这个时代里,网络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手机可以用来打游戏,但也可以用来做许多有趣也有益的事情。


孩子可以利用手机搜索资料,可以看纪录片学习新知识,可以看英文视频磨耳朵,也可以在游戏中锻炼逻辑能力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只有当父母与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电子产品,父母才能给孩子提供积极有效的陪伴。


02

和孩子一起玩手机


与其在家各玩各的,父母不如带着孩子一起玩。


还记得和李家琦PK的天天小朋友吗?


天天喜欢模仿,喜欢刷抖音,爸爸便陪着天天,一起拍视频,帮孩子实现他的奇思妙想。



说白了,孩子为什么爱打游戏?因为游戏能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而父母不能。一旦父母愿意用心与孩子相处,游戏便没有任何吸引力了。


父母缺席,孩子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父母在位,孩子才有勇气和力量探索外面的世界。


03

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身边很多家庭,都是“一言堂”。孩子该上什么补习班,妈妈说了算;孩子几点写作业,妈妈说了算;孩子玩多久游戏,也是妈妈说了算。


孩子没有参与感,便会把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妈妈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父母应该邀请孩子一同参与制定规则。父母说明白利害关系后,让孩子与父母一同安排自己的游戏时间,游戏时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


同样,自己制定规则,孩子便会更加积极地遵守。父母省心,孩子省力。


04

与孩子坦诚沟通


我理解有的父母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下班时间用手机回复消息,可有的父母会对身旁的孩子说:“去去去,我忙着呢。”


在父母看来,是孩子不懂事。在孩子看来,则是父母“双标”:为什么你能玩手机,我却不能玩?


对此,杨老师建议,父母可以在用手机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在干什么,比如:“妈妈在回复领导消息,等下就来陪你好吗?”


父母坦诚,孩子便会听话,因为孩子其实比你想象得更聪明,也比你想象得更懂事。


05

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最好的游戏环境,是温馨有爱的家庭。最好的游戏,是爸爸妈妈的陪伴。


针对2-10岁的孩子,杨老师推荐了3款有趣又有益的家庭游戏:


拉秘牌:被称为“以色列麻将”,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



毕达哥斯拉密:利用家里现有的物品,经过排列组合后,创造新的造型,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个比较适合年龄偏小的孩子。


如果孩子能玩较复杂的玩具了,
可以给他试试毕达哥拉斯装置。


乐高:利用积木搭建出不同的造型,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游戏,则由父母的教育决定。


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关爱感、自主感、参与感,孩子就会在游戏中寻找。


父母为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孩子自然会更加关注现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是一场因果循环,家长是因,孩子是果。

(end)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