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李玫瑾:有这3种迹象的家庭,说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2021-07-06

关注

孩子一玩游戏就没个够

怎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超级育儿师专家

教你5步法帮助孩子


作者|佳言


前段时间,陪孩子在小区门口玩耍,遇上了一对母女。


女孩才八九岁的样子,之前每次我带着喜宝到楼下玩耍,总能看到她安静的站在一旁,少有加入。


那天,我主动招呼她过来,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可她却还是一直沉默不言,孩子们也渐渐冷落了她。


小女孩的母亲看到这场景就很火大,把小女孩拎走了,边走边说:“跟个闷葫芦似的,难怪人家不跟你玩儿,换我我也烦你。”


我在身后,眼睁睁看着小女孩的头越来越低,连背都弯下来了,自卑都刻在了骨髓里。


我看得难过极了,其实在生活中许多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他们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可能因为身体缺陷,也可能是因为家庭贫困。


但更多时候,孩子心灵深处的自卑情结,来自父母的养育。



李玫瑾教授说过:“对孩子而言,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物质抚育,更重要的是心理抚育。”


父母要在孩子内心播撒爱和自信的种子,而不是恐惧、自卑的种子。


如果有以下三个迹象的家庭,那么很容易养出一个自卑的孩子。

刻意贬低、打击孩子的家庭


父母制造孩子的自卑情结,有一个惯用的方法叫做“打击”。


之前有位博主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儿,看后让人既气愤又无奈。


医生复诊一个患抑郁症的孩子,看到孩子在看书,医生夸了句“这孩子真用功”。


没想到孩子的妈妈,冷不丁来了一句“用功,假用功”。


这位妈妈的语气里,满是不屑和嘲讽,显然是平日里对孩子打击惯了,所以就算在医院里,也没放弃任何一个能打击孩子的机会。


气得医生听了直跺脚,但也无可奈何,好不容易给孩子修复的心理问题,被家长一句话,又前功尽弃。



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和这位妈妈一样,反复斥责孩子笨、懒惰、邋遢、粗心或者其他缺点,言语中充满了对孩子的贬损。


比如“你看谁像你,整天毛手毛脚的!”


“你怎么笨成这样”


“你干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打击的目的里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谩骂乃至诅咒,这根本谈不上是教育,而是伤害:


如果父母说的缺点属实,那么父母的再次斥责,只不过是不断在证实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孩子尚未意识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么父母的评价,必然会说服孩子相信自己的确很糟糕;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做“暗示效应”,父母在吼骂孩子时,会给孩子带来否定、批判的消极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孩子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好像自己真的就是样样都不行,哪哪都是错的,最后给自己贴上“无用”的标签。


喜欢贬低打击孩子的父母,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孩子逼到了自卑、低自尊、郁郁寡欢的深渊。

习惯性哭穷的家庭


在一次访谈中,李玫瑾讲到:“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大方点,不然“穷”思维固定后,孩子会更自卑,今后很难改变。”


家庭物质条件差,是不会让孩子感到自卑的,只要家庭保持积极生活的态度,孩子也能自信、愉快地成长。



但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告诉孩子家里缺钱也许是只是想让孩子学会勤俭节约,但若过度渲染“穷”的氛围,很容易把心理匮乏感带给了孩子。


而这种长期被压抑的“匮乏感”,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稀缺心态”,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来的。


他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都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


即“越缺什么,越在乎什么”。


长期物质上的缺乏会导致孩子越来越重视物质,追求物质,导致孩子的社交圈变小,社交能力变弱,降低孩子的满足感和幸福指数。


知乎上有个被“穷养长大”的女孩,吐露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声:


从小听惯了“咱们家没钱,省着点花,爸妈挣钱不容易”,所以就算后来参加工作有了资本,她也不敢乱花钱,对于喜欢的东西也不敢拥有。


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让她不敢相信男友是真的爱自己。


不安、敏感、害怕拥有,甚至失去了追求生活的信心,属于典型因为“从小被穷养而内心匮乏”的表现。



所以当孩子提及贫富,我们要告诉他们:


“不管世事如何,爸爸妈妈都会保护好你,让你上学,让你好好生活,你完全不要担心,因为爸爸妈妈能赚到钱。”


“相信你长大了也能自己去挣钱。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们给予孩子爱的承诺和鼓励,保证孩子内心的安定,这样,他们才会更自信地成长。

喜欢比较的家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父母习惯性拿“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无形间在扼杀孩子的自信心。


在综艺《亲爱的小课桌》里,男孩徐敬凯表现得已经很优秀了,但高要求的妈妈却怎么都不满意。


傅首尔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一个劲的夸孩子用功,聪明。


徐敬凯委屈的告诉她:“妈妈说我不好,别的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



后来傅首尔对徐敬凯的妈妈说:“要让一个孩子拥有真正的自信,需要很久。可是要让他自卑,太容易了,只需要不停地跟别人比较就可以了。”


如果总是和孩子的不完美较劲,孩子也会只看到自己缺点,感受不到你对他的爱和鼓励,他的信心就一点一滴下降,慢慢低到尘埃里。


他永远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比,为无伤大雅的小事神伤,比如字写得不好看,唱歌跑调……再优秀,心里都有自卑的阴影。


即便长大成人,即便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父母面前,自卑和恐惧却总是如影随形,时不时就跳出来让他崩溃。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不要将一个孩子与其兄弟姐妹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任何人比较,这对孩子是不尊重的,并且是令人沮丧的。”


当遇到两个不同的孩子,要学会平等对待,学会发现两个孩子的不同优势,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们觉得父母、老师偏心。


作家冰心的大女儿吴冰自小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但小女儿吴青的成绩不是很好,而且性格像男孩、非常顽皮。


但她并不会因为大女儿成绩比小女儿成绩好,就否认小女儿。


冰心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两个女儿,最终她们都出类拔萃:大女儿吴冰在学术上很有成绩,小女儿吴青成为人大代表。


哪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孩子呢?不和别人比,自己的孩子就永远闪闪发光。


如果我们都能多看看孩子身上的优点,不总是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是潜力股。

孩子,“你天生与众不同,不必躲躲藏藏”


或许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会与自卑相遇。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的一次喝彩,胜过百次训斥。喝彩和鼓励,可以让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父母用爱和鼓励教育孩子,孩子往往能与自卑抗衡。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镜映”。


这个“镜子”指的是,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别人温柔地善待我们,衷心地喜欢我们,常常赞美我们,鼓励我们,我们就看到自己的美好和珍贵。


别人粗暴地打骂我们,厌恶地推开我们,常常批评我们,贬损我们,我们就看到了自己的差劲和卑微。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初的镜子,也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镜子。


父母相信孩子,孩子才会越来越相信自己。


来自家人爱和鼓励,永远是孩子成长之路的良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更富足,更自信,更有力量。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也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地看见,不必被否定,被局限,被伤害。


每个孩子不是因为优秀而被爱,他们本身就已经是很美好的存在,也理应在爱和祝福中成长。


结尾献上《奇迹男孩》里的一句台词,想要告诉每一个孩子:


“你天生与众不同,不必躲躲藏藏。”


不必妄自菲薄,因为每一个你都是奇迹。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