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问题孩子”的背后,竟然藏着这个让父母愧疚的真相?

2021-08-13

关注

 咨询室 VOL. 17


王静和咨询师梅朵的5次公益咨询已完成。她在回顾整个过程带给她的感受是“感受到身心从未有过的轻松,压堵在心口的那块大石头消失了,感觉自己又充满了能量。”



(点击向上滑动查看)

来自5次公益咨询后王静的反馈

我是一位双胞胎宝宝的妈妈,和中国大多数宝妈一样,每天被婆媳关系,孩子,老公“折磨”着,甚至一度抑郁,靠药物维持,对生活几近失望,我甚至一度觉得是我的孩子有问题,于是我便在网上学习育儿方法,《超级育儿师》就是我常关注的平台之一,我希望能在别人的案例中找到方法来帮助自己,一天我无意中看到《超级育儿师》在做公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报名了,万万没想到我是那个幸运儿,获得了梅朵老师5次免费咨询的机会。


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我是有点紧张的,但我还是直奔主题,告诉老师我觉得我家老大有问题,他很霸道,爱打人抢东西等问题并跟老师交代了孩子的成长背景,老师耐心倾听,接纳我的情绪并加以引导,经过老师的分析指导我意识到孩子问题的根源在家长,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主要还是在我身上,我需要作出调整,咨询结束时老师给我留了作业,要我记录孩子发脾气等我认为是不好行为的时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变否定为肯定,多多表扬孩子。


第二次咨询的时候我明显感觉放松多了,这次,老师帮助我深入剖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孩子的想法,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妈妈我真的做的不够好,我将自己的坏情绪都发泄到了孩子的身上,老师引导我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我自卑,过度隐忍等,老师教我放松身心,爱自己,每天给自己心理关爱等。


第三次咨询时我觉得我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次老师的重心放在了我的身上,引导我诉说这一路走来我的心路历程以及我心底的委屈等,老师教我认识我的情绪,以及如何控制和排解。


第四次咨询的时候刚好赶上我那段时间莫名的烦躁,老师再一次帮助我分析我烦躁的原因,引导我放松身心,不要焦虑,适当的将自己从当前的环境中抽离出来,一直以来老师一直在引导我正视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情绪。


第五次咨询老师没有直接引导而是问我有什么想聊聊的,这次我跟老师聊了我的原生家庭,我想摆脱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因为这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结,这个结时常让我觉得呼吸不畅,情绪不稳,整个生活都受其困扰。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打开了多年的心结,感受到身心从未有过的轻松,压堵在心口的那块大石头消失了,感觉自己又充满了能量。


经过五次的咨询,不仅解决了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还解开了我多年的心结,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改变了人生态度。在此对高虹老师和《超级育儿师》平台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鼓励和我一样有育儿烦恼或者家庭困扰的各位宝妈,勇敢迈出这一步,勇敢求助,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加油!给自己,也给所有的宝妈!


王静









王静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咨询师经常碰到一种现象,就是“父母觉得孩子有问题”。爸爸妈妈们把孩子带来咨询室,要求给孩子做咨询治疗,解决相关问题。而结果却是:问题的根本,其实是父母本身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希望能给有同样困扰和同样焦虑的家长们一点启发。


01

  你以为的问

可能只是你不懂孩子


王静来报名公益咨询,主要是因为大宝身上有种种“不良表现”。


她反应的具体问题有:霸道,喜欢跟弟弟争抢东西;脾气大,一不高兴就会大吼大叫;被训斥就哭个没完;不认真,做视力训练敷衍潦草。


这些描述呈现出的无疑是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问题”,是每个4岁孩子都有的常见表现。


孩子霸道、喜欢争抢东西,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还处于“自我中心期”,对物权的概念也还不是很明确;


孩子脾气大、喜欢大吼大叫,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能用语言表达情绪和主张的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宣泄不满表达意愿;


孩子被训就一直哭,是因为平日感受到的爱的接纳不够,所以安全感不足的他们用“哭”来寻求和确认妈妈对自己的爱;


孩子训练不认真,是因为孩子们还无法认识到视力训练的重要性,他们的不认真,不过是对每天要做的重复的乏味的训练的本能抗议。


很多家长像王静一样,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该听话懂事了,会不自觉的以近似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我们忽略了即使孩子长大了,目前也还只是孩子,他们的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按设定的程序来完美实现我们的要求。


当我们认真去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时,就会发现,原本那些我们认为的严重“问题”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家长能读懂孩子,并放下过高的期待,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以王静这个案例举例:她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意识地记录“孩子发脾气”等她认为是不良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变否定为肯定,多表扬孩子。


经过一周的尝试,她发现孩子确实没有她认为的那么糟糕,她自己明显感觉放松多了,和孩子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02

孩子问题的背后

其实是父母的问题


可能这样的表述会让很多父母不舒服,但是现实确实是:很多孩子的问题确实是因为父母的方法不当导致的,比如溺爱、包办、控制、冷漠、打击、嘲讽、暴力对待等。


此外,父母对家庭关系的不当处理也会引起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出生后,把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过于重视孩子而忽略了另一半。


还有一种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家庭关系三角化”,这指的是家庭中两个人的冲突变成三个人的事情。


每个家庭中,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三角化的家庭关系中有一种常见冲突处理类型叫“绕开”,就是夫妻、婆媳关系中的一方把关注点从关系冲突转移到关注孩子的消极面,或者转移到亲子冲突


例如,王静会认为大宝问题多多,其实就是在运用“绕开”的不良模式。


因为她对婆婆的强势不满,又无力反抗只能委屈隐忍,潜意识中选择了绕开无法解决的婆媳矛盾,把焦点转向了自己地位相对强势的与大宝的亲子关系。


聚焦和放大大宝身上的问题,给他贴上问题的标签,一方面是对强势婆婆对自己指责的隐性反击,证明婆婆自己也带不好孩子。同时借“问题”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以发泄对婆婆的不满。


而很悲哀的是,不管是因何原因,父母对孩子的“问题“判定,给他们贴上不良标签,只会一点点强化不良行为,把孩子往真正的“问题孩子”路上推。


养育孩子,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每一个父母都需要自我觉察、自我成长


多学习育儿理论、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就能多懂一些孩子;多反思关照自己,多掌握一些关系处理的科学方式,我们就能少制造许多问题。


我们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是追究责任,不是让自己内疚自责,而是为了更好的育儿待己。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困惑与难题得到专业的指点和帮助,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让专业咨询帮你抽丝剥茧,指点迷津,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改变,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文:遇之)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