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致焦虑的父母:孩子们的差距,不是上了多少培训班,而是……

2021-08-17

关注
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后,很多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明显减轻,反而会觉得有点不踏实。
让孩子周末在培训班度过,让孩子拥有三四个特长,在不断抢跑和提前的起跑线面前,这些构成了当下中国家庭的教育标配,也成了当代中国家庭的痛点。
以后,如果因为政策问题,孩子没有机会或者没有条件继续上培训班,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吗?
一直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不同?父母需要因此焦虑吗?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01


曾经有位妈妈在知乎上提问:“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这位做插画师的妈妈,很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她会陪伴孩子一起拼乐高、玩黏土、画画;每天坚持给孩子读绘本,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画片和纪录片,在周末带着孩子去科技博物馆
不仅如此,每年还会带孩子海岛出行,去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乡......
她说:“我宁愿用报培训班的钱,带他去看世界买一套又一套的乐高玩具,也不想让孩子参加数不清的培训班。
另外一位用户贡献出自己的回答:
原来她就是典型的“从小就上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九几年,家里的收入只有几百块的时候,父母就会给她报各种培训班:舞蹈、画画、游泳......
但是跟其他同学的家长不一样,她的父母对她的叮嘱从来不是“考级”、“排名”,“我不指望我家孩子学成啥样,老师您就看着我孩子别丢了就行”这是她的妈妈对老师的原话。
因为爸爸妈妈的做法,她从不觉得上兴趣班是一件很累很抗拒的事情。相反,她在兴趣班结识到了一群小伙伴,每天玩得不亦乐乎。
高考的时候,女孩以全省前1%的成绩考进211、985重点高校。毕业后顺利创业,在一线城市生活。
女孩还谈到了自己老公。
他的父母小学文化水平,都是普通工人,从小没给他报过太多培训班。但是他依然好好地长大,各种竞赛奖牌拿到手软,考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在微软工作。
有的父母总认为,对孩子教育最直接的投入,就是斥巨资。殊不知,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上了多少培训班,而是父母花了多少心思。

02



报兴趣班,最初的目标是什么?
这点非常重要,父母们一定要想清楚目标,当初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在这件事上,80%的中国父母都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个是觉得孩子没事干,我们见不得孩子玩儿,期待看到孩子总在刻苦地学习。事实上,“玩”特别考验技术,“玩”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很有趣。
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在跟风,看见别人家孩子都去上兴趣班了,所以让自己孩子也去,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决定。
在让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很少有父母去查这个班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比如古筝这个艺术,对孩子的要求有多高呢?很多父母是不知道的。
另外,当孩子说不学的时候,父母也需要去弄清楚真实的原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出发永远不会遇到困难,一出发总会遇到难。当孩子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要不要坚持,特别是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
所以,重点不是告诉大家要坚持还是放弃,而是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某个科目,千万不要说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坚持能力,锻炼坚持能力的事情有很多。
所以我们一定先要明确目标,回到最初,弄清楚为什么会开始。

03



由于出发点就是个大问号,所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通常没有目标,父母也没有办法给孩子足够的支持。
他们做的所有的决定,应该都是基于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成长的需要就是科学的成长规律,这是考虑所有问题的核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