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一个月20余起学生跳楼,这样的话你和孩子说过吗?

2021-11-24

关注



11月15日晚,江苏启东3名女生跳楼。

这不是个例,仅9月份,全国就有20余起公开报道的学生跳楼事件。

而从9月份至今,共报道60多起坠楼事件。

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率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

在全球范围,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一个求助电话

小编曾经接到一个家长的求助电话,她说那天自己正在收拾房间,一边拖地一边问孩子:你作业写得怎么样了?明天上学了,作业是不是还一个字没写呢?
结果孩子却看了她一眼,然后走到窗户边,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你说从22楼跳下去是什么感觉?

当时那位妈妈吓得扔下手里的拖把,连忙朝孩子跑过去,可是走到跟前,不敢抱也不敢搂,只能讨好地朝孩子说:你要是累了,就先玩一会儿,作业不着急,不着急……你先玩,玩够了再写就可以。

给小编打电话的时候,那位妈妈的心里既是恐惧又是委屈:老师,我真的没有逼孩子啊,我就是催他写作业啊?家孩子到底怎么了?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啊?

这一代孩子经历了什么?

“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啊?”
这是很多家长会发出的提问,这一代的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显得格外玻璃心?为什么稍有不快就会采取各种极端手段?
因为这一届家长普遍焦虑,他们太渴望做一个“好家长”了。
我们不可否认,这一届家长对孩子是最用心的,他们购买各类育儿书籍,看各类家庭教育文章,学习各类鼓励与批评的方法,用尽各种方法和孩子进行沟通,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他们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不会如此用心,但是为了孩子,他们拼尽全力去学习。
可为什么一切却事与愿违呢?

很多家长都和小编说过这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一句名言,指的是早期经历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学习以后,意识到快乐的童年的重要性,结果,我们就看到了快乐自信的孩子,也看到了更多任性脆弱的熊孩子。
被“误用”的赏识教育

学习了一个片面的知识点,然后用片面的知识点指导教育孩子,是现在大多数家长面临的最大困境!
小编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赏识教育”这四个字,很可能生活中正在实践。“赏识教育”并不难理解,哪怕是看字面意思也能猜到是什么,大概就是指在生活中多多鼓励孩子,对孩子多多给予尊重与理解,最大限度对孩子表达爱与期待。
听起来非常好对不对?
具体如何去做呢?
小编在各种场合听到很多家长和孩子这么沟通:“别怕,爸爸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加油!你是最好的!你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努力!再努把力!我们都在看着你呢!我们都等着你拿冠军回来!”……
这样的话很好听吧?
可这样的话有用吗?
小编见过的所有学生都会这么回复:没用!没一点用!
小编想要说的是,不仅没用,而且有害。

单方面强调孩子是最好最棒的,过度表达对孩子的期待,尤其在孩子受挫的时候用这种看似鼓励的话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起不到一点“治愈”作用,更有可能起到“致郁”作用。

编认识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往往人缘也还不错。但也恰恰是这些孩子会来找小编倾诉内心的烦恼,认为自己还不够好,不能总是拿第一;而且大家好像更喜欢某某某而不是自己,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很差劲。
小编尝试让他们接纳自我,结果却发现,他们无法接纳真实的有缺点的自己,他们希望的自己是完美的,不能出错也不能出丑。
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过于严厉吗?
恰恰相反,大部分孩子可能是在父母的表扬与赞美中长大的,他们是天之骄子,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都要拿来说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事与愿违的“表扬”

那他们的烦恼从何而来?从小沐浴在爱与鼓励中的他们,为什么心里没有长出积极阳光的种子?

因为,从一开始就错了。

从一开始他们的父母倾注的就不是爱与鼓励,而是要求与命令。

在孩子什么都没做的时候说一句“你是最棒的”可能会带来鼓励,也可能会给孩子贴上一个“最棒”的标签。

被贴上标签的孩子不忍心辜负父母的期待,于是拼尽全力做到最棒。伴随着年龄增长,难度加大,这些孩子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去维持这个“最棒”的人设。

他们很辛苦,他们并不介意,甚至也不会意识到。

他们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可能会失败,可能会被别人超越,这才是最恐怖的——因为这说明他们不再是“最棒”的了。

撕去这个从小到大贴在身上的标签,与被人连根拔起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某状元”去到某大学后因为压力大而轻生的新闻——他们做人的根基,在新环境中被打击没了。


“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理念,可绝不是简单地夸赞孩子聪明优秀,动不动就竖起一根大拇指说孩子棒。虽然不是所有孩子都那么脆弱,但这些不恰当的话语却是孩子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夸孩子是个技术活儿,做好赏识教育更是一门高深学问,用一知半解的知识去教育孩子,是无法治愈孩子的玻璃心的,更有可能起到“致郁”的反效果。

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办呢?怎样让孩子拥有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呢?

教育好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以发展孩子坚韧的内心、完善的人格为基础,也需要家长做出一定的改变。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